<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坐落于謀道西南向的梨子園村,這兩年“村村通”的硬化水泥路已然修成。在利川的山區(qū),各村組的鄉(xiāng)村水泥路鋪陳至每一個村莊,將鄉(xiāng)村與城鎮(zhèn)緊密相連。農(nóng)民們通過山路駕駛摩托、三馬車或小面包車,將山貨運(yùn)至鎮(zhèn)里,供應(yīng)城鎮(zhèn)居民生活,也讓山貨變現(xiàn),富了自己。當(dāng)然,這些路也方便了旅行,讓我們這些來此旅居、懷有尋古探幽興趣的“候鳥”,得以窺見深山中的民間老屋和涼爽夏日的風(fēng)景。云卷云舒處,幽凝是我家??!</p> <p class="ql-block">甘草坪王家院子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在甘草坪大院的房前屋后,田邊地角佇立著許多王家的墓碑。其中發(fā)現(xiàn)了王氏祖先王廣朝的妻子彭氏及其兒子王昌富等墓碑。結(jié)合王氏族譜考察,從百丈溝遷址甘草坪的始祖正是王光朝的妻子彭氏及其兒子王昌富。乾隆三十六年(1772),彭氏領(lǐng)著時年36歲的兒子王昌富來到甘草坪,挽草為界,植草為業(yè)。那時川東及利川境內(nèi)有反清的白蓮教活動,清兵又進(jìn)行大規(guī)模的圍剿,一時兵荒馬亂。在那時的王家開始了甘草坪王家大院的建設(shè)。在彭氏第五代王世立一輩時,甘草坪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繁華初顯,又六代王澤宇、七代王錫柱,行醫(yī)為業(yè),救死扶傷,建屋置業(yè),送子求學(xué),其時,甘草坪已經(jīng)遠(yuǎn)近聞名,繁華盛季,賓朋如流。由此推來,時至今日,甘草坪王氏在此繁衍生息已二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王家大院早已不是當(dāng)年的盛景了,后生們多外出打工或在別處安家,王家大院里僅二百多老年“留守者”在此生活。我們認(rèn)識的一位曾在謀道博云打工的約40歲的精壯漢子小王急著外出去蘇馬蕩另一工地做工,又把我們介紹給另一王姓老者,老人帶我們在院里轉(zhuǎn)悠,閑扯,參觀和講解。我們見到做工精美的雕花窗欞,那土家的花格窗上布滿蜘蛛網(wǎng),且有破損;我們見到祠堂天井的雕刻著王家大院盛鼎時的生活場景的浮雕,主人端坐,傭人打傘,少兒嘻鬧,吃食滿桌;我們見到石雕的神獸嘯叫長天,仕女俊俏亭亭玉立,男人們或耕田犁地,少兒們挑燈夜讀;我們看到一間房的墻壁上有彩色壁畫,波浪花似托起幾個飛天少女在翩翩起舞。這里曾有過歌舞升平,這里曾有絲弦之聲。</p> <p class="ql-block">屋外是墓地,石碑林立。王家老人們安臥在這里。眾多的墓碑中,竟有一塊立于民國三十一年(應(yīng)是1942年)的英語墓碑,葬者為誰?為什么石刻為英語:英文碑刻One good deed deserves another善有善報(好人有好報)。什么人埋葬在這里?為什么用英語作墓志銘?碑刻沒作說明,也無法看清,作陪的老人也沒作解釋。我揣摩也許是一名與王家關(guān)系深刻的傳教士?或者是王家受外教影響的人士?要知道清未和后來的民國,白蓮教以及后來的“天主教”等均對利川的信眾有深刻的影響,我更信是后者,是一位深受外教影響的老者,信奉“善惡有報”終其一生的善者之墓。</p> <p class="ql-block">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p>
<p class="ql-block">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p>
<p class="ql-block">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