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游 中 國 第 一 古 剎,? 洛 陽 白 馬 寺

閆 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被公認為“中國第一古剎”。它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東郊,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擁有中、泰、印、緬四國各自風(fēng)格的佛殿。白馬寺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國家4A級旅游風(fēng)景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馬寺的營建與“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相傳漢明帝劉莊派遣使者去西域拜求佛法,遇天竺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遂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回到洛陽。漢明帝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敕建寺院,寺名“白馬”即源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之后的150多年的時間里,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jīng),共有192部合計395卷佛經(jīng)在這里譯出,白馬寺也就成為了當(dāng)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jīng)道場,被譽為“祖庭”與“釋源”,在中國的佛教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特殊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4月17日是此次洛陽游的第5天,一大早我們便驅(qū)車來到了白馬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馬寺的山門古樸莊重,呈牌坊式三門洞,象征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門前立有兩匹石馬,是宋代仿白馬馱經(jīng)的典故雕刻而成,距今已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寺內(nèi)的中國古建區(qū)遵循坐北朝南、中軸對稱的布局,建筑規(guī)整大氣,主次分明,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而東西兩側(cè)分別有鐘、鼓樓、齋堂及僧人的居所等生活用房。踏入山門,步步蓮花,1900多年的歷史沉淀,仿佛為游客打開了一本立體的歷史畫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首先來到了天王殿,殿內(nèi)供奉彌勒佛、韋馱天及四大天王像。殿前的大香爐常年香火不斷,在香煙的繚繞中,游客可以感受到佛教的神圣氛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大雄殿是白馬寺的核心建筑,始建于唐宋,并于明代有所改建,其飛檐斗拱,氣勢恢宏,是白馬寺內(nèi)最大的殿宇。這里供奉著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藥師佛,韋馱、韋力二天將及十八羅漢。這三尊佛像也就是佛教里的三世佛,均為元代的“夾纻干漆”造像,其工藝精湛,藝術(shù)和歷史價值極高,被視為白馬寺的鎮(zhèn)寺之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馬寺鐘鼓樓分別位于山門內(nèi)南北中軸線的東側(cè)和西側(cè),同為方型歇山頂雙重檐兩層樓閣式,底部長寬各7.3米。上覆灰色筒瓦,額枋彩繪,同建于石砌臺基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鐘鼓樓分別于1991年和1992年重建,它們恢復(fù)了寺院晨鐘暮鼓的禮佛儀式,也重現(xiàn)了歷史悠久的洛陽八大景之一 ~ “馬寺鐘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寺內(nèi)見到一僧人正在牡丹園里辛勤勞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紅墻竹影,曲徑通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臥玉佛殿,原為齋堂,1996年辟建。位于大佛殿東側(cè),殿內(nèi)供奉一尊身長5米,重八噸用緬甸玉雕刻的臥佛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馬寺的法寶閣與藏經(jīng)閣建于1995年,分別位于清涼臺的東、西兩側(cè),二閣大小形制一樣。臺基上建五開間的重檐歇山式大殿,朱漆圓柱,額枋彩繪,上覆灰色筒瓦,臺基為鋼筋水泥構(gòu)架,形成閣的下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游客可以從這幅圖中了解到,佛教自公元68年傳入我國后,相繼傳播到我國各地乃至國外的相關(guān)路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座接引殿內(nèi)供奉著三尊立像,正中主尊阿彌陀佛,他右手向下直伸,作接引眾生狀。左側(cè)為其脅侍手執(zhí)凈瓶的觀世音菩薩,右側(cè)為其脅侍手托蓮花的大勢至菩薩。這一佛二菩薩合稱“西方三圣”,均為清代泥塑造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漫步寺中,參天古樹遮天蔽日,寧靜悠遠的禪意油然而生,讓人仿佛置身于遠離塵世的佛國凈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清涼臺原為漢明帝劉莊避暑讀書處,后為印度高僧?dāng)z摩騰、竺法蘭譯經(jīng)場所。相傳,中國第一位僧人朱士行就在這里剃度出家,中國第一本漢文佛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也是在這里譯出。這里是漢傳佛教譯經(jīng)發(fā)源地,它見證了佛教在中國的生根發(fā)芽,同時也見證了白馬寺的千年變遷,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是一尊南無觀世音菩薩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毗盧閣高聳立于清涼臺上,是白馬寺最后一座大殿,閣內(nèi)中央有一木雕佛龕,龕內(nèi)正中主尊毗盧遮那佛,左側(cè)為文殊菩薩,右側(cè)為普賢菩薩,皆為清代的泥塑造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佛教把高僧的講經(jīng)說法比喻成獅吼,把聽高僧講經(jīng)說法比喻成“登無上座,天獅之吼”。白馬寺被認為聚集了中國最優(yōu)秀的僧人,所以這塊寫有“獅窟”的牌匾掛在了這座大殿門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此次游覽白馬寺前沒做好功課,回來查詢資料才得知,在白馬寺的南側(cè)還有一座著名的齊云塔院,是白馬寺的下院,也是河南唯一的比丘尼道場。院內(nèi)的這座塔為金代重建的十三層密檐磚塔(高約25米),為中國第一座佛塔,藝術(shù)及文化價值極高,當(dāng)時未能到齊云塔院看看,有些遺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下 圖 摘 自 網(wǎng) 絡(lu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后來又傳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圣地。因此,19世紀末以來,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在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泰、印、緬四國風(fēng)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為摘自網(wǎng)絡(luò)的白馬寺國際佛殿苑遠眺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泰國佛殿苑位于白馬寺古建區(qū)西側(cè),印度佛殿苑北面,占11664平方米。它濃縮了以曼谷大皇宮、金山寺為代表的泰式建筑精華,是白馬寺國際佛殿苑中面積最大的一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泰國佛殿苑由泰國出資建設(shè),其規(guī)劃、設(shè)計、材料、造像、裝飾等全部由泰方完成。它始建于1992年,歷經(jīng)兩次修建,于2014年全面完工后,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及恭迎佛骨舍利法會,將泰國“鎮(zhèn)國之寶”~曼谷金山寺供奉了一百多年的釋迦牟尼佛骨舍利轉(zhuǎn)供到苑內(nèi)新建的舍利塔上,這也成為中泰兩國友好交流的見證與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座獨立的亭閣供奉著泰國佛像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作~四面佛(大梵天王),每面分別代表慈悲、仁愛、博濟、公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佛殿苑內(nèi)這頭石雕的大象栩栩如生,看上去和善友好,喜氣吉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座佛殿正門上方還立有一尊餾金的泰國風(fēng)格的山門佛,兩側(cè)各有一匹高約2米的餾金馬。據(jù)介紹,門上所有的飾品、佛像、馬造像也都是在泰國制作后運至佛殿安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尊佛像竟然是黑色的?讓人感到驚訝。經(jīng)查詢得知,黑色的佛像在佛學(xué)中有著深刻的寓意,它代表著佛的包容與寬恕以及智慧和慈悲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殿內(nèi)金碧輝煌的佛塔佛像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緬甸佛殿苑,位于白馬寺古建區(qū)西側(cè),與泰國佛殿相鄰,占地7020平方米,也是緬甸政府在境外捐建的第一個項目,為了保持緬甸建筑的原汁原味,佛殿的規(guī)劃、設(shè)計、材料、造像等全部由緬方完成。2014年6月竣工,當(dāng)時正在我國訪問的緬甸總統(tǒng)吳登盛,專程抵達白馬寺出席了佛殿苑的落成典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進門右手邊,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降魔雕像及龍王(即眼鏡王蛇)護法為佛陀修行遮風(fēng)擋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尊龍王護佛像總高8.23米,龍王用盤起的身體托起蓮座,龍頭從佛像背后升起,在佛像的頭頂上張開而形成龍冠。龍冠呈巨大的凹式橢圓貝殼型,狀似佛套,龍首向天,龍吻怒張,龍須分拂。龍尾與龍頭呼應(yīng),顯示出一種用心守護的姿態(tài)。龍身盤繞七層,但只呈現(xiàn)出五層,這象征著因洪水泛溢而淹沒了另外兩層。整個龍身上的金線起伏不定,呈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動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這座大金塔高32.9米,以緬甸仰光的瑞德貢大金塔為原型縮建而成,是緬甸佛殿苑建筑群中的最高建筑。緬甸佛教建筑的最大特點就是用金黃色來進行裝飾,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是金光燦燦,讓人過目難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佛殿內(nèi)供奉了4尊釋迦牟尼佛像(金佛與玉佛各兩尊),分別象征成道、說法、布施、和禪定,很是吸人眼球,值得細細觀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精美的佛國神話故事浮雕讓人大飽眼福,流連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印度佛殿苑屬于典型的印度圓頂佛塔風(fēng)格,佛殿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45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迴廊和牌樓等。大佛殿也是印度政府在國外捐建的第一座佛殿,它參照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印度的桑奇大塔,按1:1的比例仿建。其裝飾材料全部采用了共計28個集裝箱,優(yōu)質(zhì)漂亮的印度本土黃砂巖石材,殿內(nèi)主佛也是在印度雕刻后運抵白馬寺的。2010年5月29日印度總統(tǒng)帕蒂爾親自參加了佛殿的落成儀式,它也成為中印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印度佛殿主體建筑高約30米,里面供奉的釋迦牟尼坐像高4.5米。大殿內(nèi)部空間寬敝,裝飾風(fēng)格別具匠心,巨大的穹頂是圓形“天國”的隱喻形象,展現(xiàn)了古人“天圓地方”的世界觀,也為游客帶來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殿內(nèi)精彩的墻面雕塑藝術(shù)讓游客們過目難忘,贊嘆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細細觀看,印度風(fēng)格佛像與中國傳統(tǒng)佛像還是有所不同。在這里,典型的印度佛塔、精美的佛像、壁畫和豐富的佛教文化體驗,讓游客能夠真切感受到印度佛教的神秘與獨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黑衣 小伙似乎在與大殿外的護法神像進行著友好愉快的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馬寺,這座融合了中、泰、印、緬四國建筑風(fēng)格的佛門圣地,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在講述著各自國家的故事,從而共同構(gòu)成了白馬寺這一獨特的佛教文化景觀,讓我們有機會不出國門就能感受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宗教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佛教最初在中國扎根、傳播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guān)。這里是中國第一次去西天求法的地方,也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居所。這里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jīng)和中文戒律,產(chǎn)生了第一個中國漢人僧侶…總之,白馬寺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lián)在一起,這就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部 分 文 字 摘 自 網(wǎng) 絡(lu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