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無錫靈山景區(qū),位于江蘇省無錫市太湖之濱,占地面積約30公頃,現(xiàn)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靈山景區(qū)由小靈山、祥符禪寺、靈山大佛、梵宮、佛教文化博覽館等景點組成。集湖光山色、園林廣場、佛教文化、歷史知識于一體,是中國最為完整、也是集中展示釋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qū)。</p> <p class="ql-block"> 靈山大佛是世界著名景點,位于靈山景區(qū)內(nèi)。大佛坐落于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cè),1997年11月15日落成開光。大佛所在位置為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p> <p class="ql-block"> 靈山大佛通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大佛佛體由1560塊6-8毫米厚的銅壁板構(gòu)成,鑄銅約725噸,銅板面積達(dá)九千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祥符禪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印壇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龍灌浴</p> <p class="ql-block"> 靈山梵宮是無錫靈山勝境中的景點之一,坐落于無錫太湖之濱、靈山腳下,與靈山大佛毗鄰而立。梵宮總建筑面積達(dá)72000平方米,高三層的梵宮采用退臺式建筑布局,以南北為軸線,東西呈對稱分布,建筑面寬150米,進(jìn)深180米,頂部為錯落有致的五座華塔,后側(cè)為曼陀羅形態(tài)的圣壇??傇靸r18個億。</p> <p class="ql-block"> 作為東方佛教藝術(shù)薈萃載體的靈山梵宮堪稱是東方的“盧浮宮”。梵宮內(nèi)珍寶薈萃,光彩四溢,充滿著博大精深的佛教藝術(shù)氣息。大塊的石板建筑,金色的攢尖屋頂,精美的佛像浮雕,這僅僅是個開始,更加驚人的在梵宮內(nèi)部。</p> <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宮門前,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佛教中的白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對白象產(chǎn)于緬甸,典型的漢白玉大象,白象在佛教中代表了神的圣物。</p> <p class="ql-block"> 靈山梵宮的建筑形式突破傳統(tǒng),以石材等堅固耐久材料為主,大量運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聳的穹頂、超大面積的廳堂等,既體現(xiàn)佛教的博大精深與崇高,又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鮮明時代特征相融合。</p> <p class="ql-block"> 梵宮內(nèi)部精雕細(xì)琢的東陽木雕、敦煌技師的手工壁畫、光燦奪目的琉璃巨制、精致典雅的甌塑浮雕壁畫、技藝精湛的揚州漆器、恢宏大氣的油畫組圖、古雅精麗的景泰藍(lán)須彌燈、精美的景德鎮(zhèn)青花斗彩缸等這些匯集眾多文化遺產(chǎn)、眾多藝術(shù)瑰寶的藝術(shù)珍品遍布靈山梵宮的各個區(qū)域,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無窮。</p> <p class="ql-block"> 梵宮室內(nèi)木雕均以名貴的金絲楠木為主材,通過精湛的東陽木雕手法和花卉、祥云、四靈、回紋等元素,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祥瑞、祈福、訴求,與建筑和佛教文化進(jìn)行和諧對接。造型準(zhǔn)確生動,近乎圓雕的高浮雕通過細(xì)膩繁復(fù)的壓縮關(guān)系將體積感雕造得無與倫比。且應(yīng)用類別異常豐富,大到近四米高的白木雕瓶、兩人高的貼金佛像,小到樓梯扶手、須彌座,無不精雕細(xì)刻,工匠的精湛技藝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梵宮的廊廳和塔廳內(nèi),採用了大量的東陽木雕建筑、裝飾構(gòu)件,如隼接的“牛腿”、“斗拱”等,將藝術(shù)氛圍與建筑功能合而為一。廊廳和塔廳也是木雕裝飾重要集中區(qū)域。尤其體現(xiàn)在上部,每一根梁柱都要雕刻吉祥花卉或佛教典故,塔廳的每一層滿雕花紋,特別是弧形天花板上將密布飛天圖案。整個靈山梵宮的木雕裝飾面積約1.5萬平方米,用了1400立方米原木。即使在梵宮60多米的最高處,也是用最為細(xì)致的工藝手法來表現(xiàn),從木雕圖稿的創(chuàng)作、原木制材、木材切割、深度雕刻,即粗雕、細(xì)雕、打磨、拋光、貼金等20道工序都精準(zhǔn)到位一絲不茍。</p> <p class="ql-block"> 梵宮建筑群中運用的燈光技術(shù)是“見光不見燈”,游客進(jìn)入會感受到燈光帶來的莊嚴(yán)和神秘,梵宮廊廳這里大型系列油畫將以時間為序列,以佛教的傳播、交流和當(dāng)代佛教發(fā)展為主題,勾畫出一組鮮明而壯闊的佛教歷史圖景。此次靈山宮廊廳選用油畫的繪畫技法來表現(xiàn)立意如此高遠(yuǎn),篇幅宏偉,內(nèi)涵豐富的大型佛教藝術(shù)作品,既是佛教史上“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舉,也將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中國佛教文化和藝術(shù)史上傳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轉(zhuǎn)法輪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育王傳播佛教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印度大乘佛教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教東傳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行求法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佛教宗派圖</p> <p class="ql-block"> 《天象圖》由敦煌美術(shù)研究所所長——侯黎明主創(chuàng)。靈山梵宮穹頂?shù)谋诋嫛短煜髨D》,結(jié)合穹頂?shù)莫毺亟ㄖ螒B(tài),依據(jù)唐代不空法師所譯《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zāi)吉祥陀羅尼經(jīng)》,以熾盛光佛、九曜星全圖、十二宮等為主要元素構(gòu)成。圓心是祈福消災(zāi)的熾盛光佛,內(nèi)圈是九曜星,外圈是十二宮,分三個層次一次排布與整個穹頂之中。二十八宿的圖案散布其間,并將佛教文化特有的飛天、蓮花、葡萄紋等圖形與整個畫面有機(jī)結(jié)合,每個穹頂四角各有一飛天,守護(hù)四方。整幅作品呈現(xiàn)出四方天宇、高朗明麗,飛天騰躍,云氣縹緲,天花旋轉(zhuǎn)的圖景,突出了天象圖的動感意向,展現(xiàn)了佛教曼陀羅意味的天象幻境。</p> <p class="ql-block"> 為了更好地把佛國的空靈與天象的幻境完美地融合,天象圖的創(chuàng)作在繼承發(fā)揚敦煌壁畫特色的同時,又從圖案、色彩上做了相應(yīng)簡化,令各圖形之間既獨立又有聯(lián)系,使穹頂富有起伏變化的建筑美感,營造出莊嚴(yán)華貴、圓融明麗、舒展大氣的佛教藝術(shù)氣息,以彰顯東方佛教文化之魅力。就風(fēng)格的選擇,是因為敦煌唐代藝術(shù)代表了中國佛教藝術(shù)最璨爛的時代,也是中西文化藝術(shù)水乳交融的重要時代。經(jīng)繼承、發(fā)揚、創(chuàng)新后的唐代壁畫藝術(shù)可謂藝苑中的一支奇葩,結(jié)合這個時期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創(chuàng)作《天象圖》,才能夠體現(xiàn)出華貴圓滿、和諧大氣的完美風(fēng)格,才能最終呈現(xiàn)出一部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8日晚上無錫靈山梵宮廊廳發(fā)生火災(zāi)。時隔一年后,過火區(qū)域重新修繕完畢,2017年11月15日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 事故發(fā)生后,當(dāng)年創(chuàng)作這些藝術(shù)精品的大師們又齊聚在一起,2000多名能工巧匠歷時一年,讓梵宮重現(xiàn)此前面貌。這就是修繕時新增“地涌寶塔”項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原佛教與西域文化交融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漢藏兩大語系佛教共同發(fā)展圖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佛教傳播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近代佛教中興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十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近現(xiàn)代南傳佛教發(fā)展圖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佛教傳法圖十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當(dāng)代世界佛教發(fā)展愿景</p> <p class="ql-block"> 中國佛教中,琉璃的地位也非常特殊。追根溯源,作為佛家七寶之冠,它吸納華彩卻又純凈透明,美艷驚世卻又來去無蹤,化身萬象卻又亙古寧靜,琉璃澄明的特質(zhì)契合佛教的“明心見性”,幾乎在所有經(jīng)典中,“形神如琉璃”都被視為佛家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華藏世界”大型琉璃作品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和藝術(shù)價值,在中國琉璃工藝史上,從未出現(xiàn),即使在世界琉璃的歷史中,亦極為罕見。因為它誕生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成為佛教藝術(shù)品的傳世之作和靈山梵宮的鎮(zhèn)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 “華藏世界”,又稱蓮花藏世界?!叭A”指蓮花,“藏”有含藏之意,“華藏世界”意即從蓮花中出生的功德無量、廣大無邊的世界。蓮花藏世界由無數(shù)世界組成,大世界含藏小世界,重重疊疊,依次布列,人類所居住的只是其中的一個世界,稱為娑婆世界。華藏世界光明燦爛,娑婆世界里的人類人人皆有佛性,因此,人人都可以成佛。作品要表現(xiàn)的就是這樣一個充滿和諧歡樂,莊嚴(yán)慈悲的理想境界。</p> 精湛工藝局部作品隨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二生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p> <p class="ql-block"> 這是2009年“世界佛教論壇”主會場,是集會議、演出于一體多功能超大型劇場。建筑面積35000平方米,可容納1500名觀眾。劇場上方是高度達(dá)30多米的巨大穹頂,金光燦燦的蓮花燈瞬間開啟,游客被驚艷到了,恍若置身浩翰的宇宙之中,綺麗而唯美。</p> <p class="ql-block"> 在燈光變幻中,一場情境、意境、心境交融的《覺悟之路》演出在如夢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開帷幕。</p> <p class="ql-block"> 天籟妙音間,一幕幕或神奇壯觀或虛幻奇美的場景在時空變換中交替,人隨其中,穿越過去、現(xiàn)實和未來的億萬年隧道,經(jīng)歷地獄、人間和天堂的世界轉(zhuǎn)換,心靈在長廊樓閣和花草樹木的恬淡中行走,在瞬息變幻的電光火石和狂風(fēng)暴雨中歷練,在時而飛升的萬千彩蝶和神圣的菩提樹下感悟生命……</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穹頂緩緩打開,一束金光穿云破霧,從“天際”直瀉而下,大型情境演出《覺悟之路》由林兆華、何訓(xùn)田、易立明、曾力、李家振等知名導(dǎo)演、音樂家、舞美設(shè)計專家、佛教文化專家組成國內(nèi)頂尖項目創(chuàng)作團(tuán)隊,歷時3年創(chuàng)作完成。采用目前世界先進(jìn)的大型投影設(shè)備和數(shù)字燈光控制系統(tǒng),以完美的聲、光、電三種形式綜合演繹釋迦牟尼成為智者、覺者的過程,這場與觀者心靈產(chǎn)生無限共鳴的靈魂感應(yīng)劇將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演出結(jié)束,演員列隊歡送觀眾。</p> 館藏木雕精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歐陽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鴻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蘇東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達(dá)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濟(jì)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童子拜觀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靈山精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堂</p> <p class="ql-block"> 靈山精舍占地面積,65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868平方米,擁有客房95間及接待大廳、多功能廳、餐廳、茶室、清心室等休閑空間。</p> <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和老友聊天,當(dāng)談起靈山梵宮,朋友脫口而出:“當(dāng)今世界天主教堂看梵蒂岡,佛教建筑看梵宮”,我被他所言給驚到了。是啊之前我去過二次,第一次是內(nèi)裝布展即將完工,因工作而去,時間太少沒能細(xì)看。第二次是剛對游人開放,因游客實在太多,還是沒能盡心。這幾天下小雨我和夫人自駕過去,在那里用兩天時間,趁著游人相對較少時用手機(jī)拍了這組照片,回來加上之前拍的一些照片完成了這份美篇。如您還沒去過靈山梵宮,那你一定要去看看,這是當(dāng)今民間捐款投資建設(shè)的項目,它基本代表了當(dāng)時我國各類藝術(shù)工匠的最高水準(zhǔn)的杰作。(一家之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您閱讀瀏覽。</p><p class="ql-block">圖文:業(yè)精於勤</p><p class="ql-block">部分史料摘錄自網(wǎng)絡(luò),致謝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