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端午節(jié),中午在煤都淮南過節(jié),下午乘著高鐵北上首都。</p><p class="ql-block"> 傍晚,在6號線地鐵E出口處,見到了前來接我們的朱行長,作為親戚我們沒有太多的客套話,在入住他安排的酒店后,直奔飯局。</p> <p class="ql-block"> 朱行長,已退休多年,為了照顧孫子,他從江蘇淮安老家北漂到京城。</p><p class="ql-block"> 因為他是我表妹的丈夫,且年長我2歲,平日里我稱他為妹夫哥。</p> <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名退休后的銀行負(fù)責(zé)人,他的人生路上曾二度站在三尺講臺上,當(dāng)過鄉(xiāng)村教師。</p><p class="ql-block"> 1979年他考入地區(qū)銀行,當(dāng)了一名職員,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步步走上領(lǐng)導(dǎo)崗位。</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北漂帶孫子,照顧兒孫一大家子。同時利用閑余時間搞創(chuàng)作,寫詩歌散文,當(dāng)然,旅游也是他一年中最主要的自律安排。</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下來,他成了具有職業(yè)性質(zhì)的,且后發(fā)搏擊的寫作人,也成為淮安市作家協(xié)會中出作品最多的產(chǎn)業(yè)作家。</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不僅在《中國金融文庫》等刊物上發(fā)表,同樣也在地方的《淮網(wǎng)文學(xué)》平臺上刊登。</p> <p class="ql-block"> 朱行長,是一個性格開朗,待人熱情的好妹夫,又是一位可親的好兄長。</p><p class="ql-block"> 無論是去淮安、洪澤,還是在北漂的京城,他去地鐵口接你,去飯店等你,去景區(qū)陪你。</p><p class="ql-block"> 他是妹夫,是兄長,是老師,是行長,是作家,也是一名優(yōu)秀的攝影師。</p> <p class="ql-block"> 稱他為[北漂.鐵筆],一點也不為過。</p><p class="ql-block"> 早年,他鐵筆刻字,印刷教學(xué)教材,后來在工作單位寫報告,搞總結(jié)匯報,全靠自己的文筆和鐵筆。</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帶孫子,教課外閱讀與寫作。</p><p class="ql-block"> 在文學(xué)這座殿堂里,朱行長四十年不斷耕耘,不斷積養(yǎng),不斷探索,不斷學(xué)習(xí)。他把日常中的生活點滴,生活中的大小故事,親朋好友間的溝通、交流,對美好生活的想往與追求,對人生走過來的艱辛歲月,用“鐵筆”去描述,去沉淀,去圓夢。</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的課堂。</p> <p class="ql-block"> 歲月,時光,閱歷,如同這高雅圣潔的人民大會堂,深深地刻畫在這成熟的朱行長面膛。</p> <p class="ql-block"> 人生,如圣火,青春時期越燒越旺,它是中華世紀(jì)壇的圣火,但又象磁州窯的爐火,待一切成熟后,都將成為中國瓷的一件件精品。</p> <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徽,你去靠近它,扶摸它,也同樣伴著它一天天成長,從舊社會走向新中國,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落后走向強大。</p> <p class="ql-block"> 夫妻像,妻伴夫隨,家和萬事興。</p><p class="ql-block"> 兒子、媳婦工作在北京,有了朱行長這樣的好后勤,帶高薪的保姆,一切都無后顧之憂。</p> <p class="ql-block"> 孫子聰慧,玩的自由,學(xué)的執(zhí)著。</p> <p class="ql-block"> 一棵幼苗,有陽光,有營養(yǎng),有澆水,有扶持,有教練,有后盾,參天大樹為棟梁。</p> <p class="ql-block"> 北漂的鐵筆,更多的責(zé)任是培養(yǎng)下一代,是血濃于水的中華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同為北漂一族,為未來干杯。</p> <p class="ql-block"> 親人團聚,北漂不孤,禮尚往來,親情大于天。</p> <p class="ql-block"> 圓桌,團圓,圓滿;滿桌團圓,圓圓滿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