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磯當然不僅有李白,但李白卻是照耀采石磯的一顆最亮的星。<br> 人生真的很奇妙,冥冥中常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在暗中導引我們,總有一人、一物或一地,讓我們或一見鐘情,或日久相知,或終將邂逅,從此情牽魂繞,命運相連,之死靡它。采石磯之于李白,也許就是如此<br> 公元725年,年方25,意氣風發(fā)的李白,辭親遠游,仗劍出川,去遠方尋求一片能大展宏圖的新天地。當他乘舟東下,行至當涂,遙望兩岸青山,浩浩長江,脫口吟出:“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lt;br> 那時,他絕不會想到,他這片孤帆,終將停駐在采石磯下,一泊千年。<br> 采石磯,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原名牛渚磯,相傳古時有金牛出渚的故事而得名。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因僧人掘井得到五彩寶石而更名為采石磯。采石磯山勢險峻,風光綺麗,被譽為“長江第一磯”。<br> 李白一生曾七至當涂,數(shù)登采石磯,攬景懷古,縱酒放歌,在此寫下50余首詩歌。這里,是他一生中賦詩最多的地方。最終,他的生命也定格在這里。 走進采石磯,這里處處都有李白的印記,也處處鐫刻著對李白的懷念。<br> 萬竹塢,竹影婆娑,綠意沁人。離采石磯不遠有慈姥山,李白見山上翠竹而作《慈姥竹》一詩?!褒堃髟绰牐P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睔q月悠悠,萬竿綠竹,依然隨風搖蕩著詩人的豪放不羈和清白堅貞。<br> 謫仙園內(nèi), “鐵杵磨針”、“桃花潭送別”等幾組李白故事的雕塑,點綴在小橋亭臺之間,時時喚起人們對李白的回憶。<br> 李白紀念館,國內(nèi)外各種版本的李白詩集,700多幅名人書畫,數(shù)百件歷史文物、研究資料,都在悄悄告訴你:李白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歷史的,也是現(xiàn)代的。<br> 太白樓是對李白最豪華的紀念。樓高三層,背山臨水,金碧輝煌,巍峨壯麗。樓內(nèi)李白雕像昂首挺胸,神態(tài)飄逸,據(jù)說是由金絲楠木雕刻。 “自公一去無狂客,此地千秋有盛名?!鄙翱部啦涞?,四處飄零的李白,絕想不到死后會有如此巨大的殊榮。令人嗟嘆的是,死后堆積的萬丈榮耀,又怎及得上生前的一寸歡喜。<br> 聯(lián)璧臺旁,雙臂展開的李白雕像,凌空欲飛,飄飄似仙。傳說李白曾在石上飲酒,醉意朦朧,跳江捉月,然后騎鯨上天,所以這里又名捉月臺。據(jù)說這里也是全國著名十大賞月佳地之一。千年已過,那一輪曾經(jīng)照耀過唐朝的月亮,一次又一次升起在天空,望月懷遠中,我們依然能沐浴到李白詩歌明月般的光輝。<br> 橫江館內(nèi),茶香四溢。昔日的渡江驛站,從山下遷建于此,改成了茶舍?!皺M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埃ā稒M江詞?其二》)唐開元年間,李白欲渡江前往歷陽,被風濤阻隔,心情抑郁,寫下著名的《橫江詞》六首。重讀此詩,我們依然能體會到他當年人生難渡的萬里長愁。<br> 山上有李白衣冠冢。墓冢青石壘砌,松竹環(huán)繞,寂寞寧靜。其實,《舊唐書》中,曾明確記載李白晚年依附于當涂縣令、他的族叔李陽冰家中,后病死于當涂。在距離采石磯26公里的當涂大青山下,也有李白真實墓在。當?shù)毓仁弦蛔?,為李白守?9代,長達1200年,被傳為美談??善婀值氖?,時至今日,仍有人執(zhí)著地相信李白是酒醉跳江捉月而死,死后騎鯨升天。其衣冠被漁人撈起葬于采石江邊。這也就是李白衣冠冢的由來。<br> 李白的一生,原本就是一首瀟灑飄逸的詩。也許只有這樣的死,才更符合一種詩性的浪漫;才能讓人們對李白的熱愛,在想象中化作一種可見的神奇。一縷風過,翠竹輕搖,幾聲鳥鳴,撫慰著江上李白不死的精魂。<br> 一個詩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得到人們的喜愛;無論哪個朝代,都被人懷念。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幾人能有此殊榮。這不僅是詩人的偉大,也是這個民族的精神基因使然。他的豪邁和才華征服了每個時代,他的浪漫與悲情走進了無數(shù)人心,他的詩歌也因為承載了人們對個性、自由與美的追求而穿越了歷史。<br> 三臺閣是采石磯的最高處。登閣遠眺,云水蒼茫,江山勝景,撲面而來。遠望群山連綿,田野遼闊,瀉綠溢翠;腳下大江奔流,浩浩湯湯,從天而至;江上風帆來往,日夜不停?!袄嘶ㄌ员M英雄”的震撼,“千古詩魂,系于一江”(余秋雨《三臺閣題記》)慨嘆,歷史的厚重,山水的靈動,還有一路上那顆偉大詩魂帶給你的感動與崇敬,挾著浩浩江風,拂過你的面頰,也拂過你的心靈。<br> 夕陽西下,暮色中的采石磯如一位老者,默默訴說著千年滄桑,而長江水依舊奔流,帶走時光,留下永恒的詩意。江山如畫,歲月如歌。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三臺閣遠眺<div> 2025.06.1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