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余姚以“東南名邑”,“文獻(xiàn)名邦”和“史前文明”譽(yù)天下。</p><p class="ql-block"> 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二千二百年的城邑歷史和影響中國歷史文化進(jìn)程的名人名家。積淀了余姚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五百年前的明王朝,余姚出了位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文武雙全的全能大儒。他集哲學(xué)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于一身,又被公認(rèn)為中國歷史上“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近乎完美的“兩個半完人”之一。鑄就了人類智慧的巔峰。</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世稱陽明先生的王陽明(1472一1529)。</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節(jié)我們就去了余姚參觀了王陽明故居。</p><p class="ql-block"> 故居前建有陽明廣場、牌坊和銅像。</p><p class="ql-block"> 牌坊上“新建伯”是明朝時期的伯爵爵位,用于封賞功勛卓著的大臣,具有世襲特權(quán)。下面的小字則是記載陽明先生曾經(jīng)的官銜。</p> <p class="ql-block"> 廣場上的王陽明銅像,身著官服,目光深邃,凝視遠(yuǎn)方,生動地展現(xiàn)陽明先生的威武形象。</p><p class="ql-block"> 文官佩劍,你見過嗎?他身上就佩了一把劍,這把劍凝聚了一位文官蓋世卓越的赫赫戰(zhàn)功。</p><p class="ql-block"> 時間回到1519年6月14日,南昌的寧王朱宸濠謀反,殺害了江西巡扶孫燧,一路殺到安慶,志在奪取南京。</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王陽明,身為贛南巡撫,手無一兵一卒,只憑可調(diào)用軍隊(duì)的旗牌,聚集了地方三萬弱卒,最終打敗了叛軍的十萬之眾,并活捉了寧王朱宸濠,時間是7月27日,歷時三十五天,被明史稱為“神明愈定,智慮無遺”。</p><p class="ql-block"> 一個月的時間雖不長,但過程卻是驚心動魄,艱難險(xiǎn)阻,陽明先生是用智慧,膽略和意志贏得了堪稱神仙都難打贏的仗。</p> <p class="ql-block"> 在王陽明涉足的許多地方都建有紀(jì)念堂館。今年元月貴州修水陽明湖公園建成了王陽明坐姿的銅像。</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修文)通過反思,提出了“行知合一”的核心思想。心學(xué)在此萌芽,幅射全國,被譽(yù)為“悟道于龍場,傳道于貴陽”。</p><p class="ql-block"> 王陽明的思想對近代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將原名改成了陶行知;蔣介石敗退臺灣,忌諱草山有落草為寇的嫌疑,將草山改名為陽明山;毛主席早年受導(dǎo)師楊昌濟(jì)影響,熟讀了《王陽明全集》并寫下了《心之力》。</p> <p class="ql-block"> 四百多年后,毛主席率三萬多人的紅軍,從四十萬人的鐵壁合圍中四渡赤水,成功突圍。又是一篇戰(zhàn)爭史上的神來之筆,并最終改變了中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年青時曾發(fā)表過“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是毛主席五百年后在中國建起了一座豐碑,讓我們的國家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而不是別人餐桌上的一道菜。</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王陽明故居是在清朝中期壽山堂的基礎(chǔ)重修的。</p> <p class="ql-block"> 1472年,王陽明就出生在瑞云樓,據(jù)說王陽明的祖母在夢中見到一位神仙乘著彩色瑞云送子來了,接著王陽明就出生了,就將此樓命名為“瑞云樓”。</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姚江兩邊,一邊高樓大廈林立,一邊是古鎮(zhèn)沿江,相應(yīng)成趣。</p> <p class="ql-block"> 人們在參觀王陽明故居后便可以逛逛陽明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 節(jié)日的古鎮(zhèn)老街也是人潮涌動,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 江中的游船隨時接待游客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通濟(jì)橋,最早出現(xiàn)在姚江還是北宋年間(1048年),現(xiàn)在的也是清朝雍正年(1731年)重建的三孔石拱橋,被譽(yù)為“浙東第一橋”。</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姚江之畔的舜水樓,與通濟(jì)橋交相輝映,共同繪就“長虹橫跨,飛閣鎖江” 的壯麗畫卷。</p> <p class="ql-block"> 四明湖的梁弄鎮(zhèn),一個古老的歷史名鎮(zhèn)??谷諔?zhàn)爭時期,是浙東革命根據(jù)地領(lǐng)導(dǎo)中心,有浙東小延安的稱號。</p> <p class="ql-block"> 老字號的正蒙學(xué)堂,現(xiàn)在成了紅色教育基地,展出浙東軍民抗日戰(zhàn)爭中的歷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明山腹地的“丹山赤水”,一個大山里的村莊。</p> <p class="ql-block"> 懸崖上的玻璃橋</p> <p class="ql-block"> 浙東的東明禪寺</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還有除夕夜的那三把火:舞火</p> <p class="ql-block"> 第二把火:噴火</p> <p class="ql-block"> 第三把火:焰火</p><p class="ql-block"> 這三把火也讓人想到魯迅筆下的水鄉(xiāng)看社戲的場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除夕余姚“三把火”,紅紅火火樂開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