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年來名燥華夏大地熱詞之一“京津冀”之冀專指象玉帶般環(huán)繞京、津兩大都市的河北。如果上溯兩地歷史,曾經(jīng)都是燕趙古國屬地,而今兩市域內區(qū)(縣)幾乎都是建國后歷次區(qū)劃調整的手筆。</p> <p class="ql-block"> 知道定州是去年秋天心血來潮去正定途中瞅了一眼的地名,網(wǎng)上做正定攻略時,順便了解下定州,后來在石家莊參觀河北博物院闖入眼簾的代表燕趙厚重歷史最核心的無疑是出土眾多文物古中山國也即今日定州,諸多因素讓定州縈繞心頭揮之不去成了定州行的動力。冬去春來轉瞬間到六月頭一個周末,又適逢高考,考生一族及家人們無暇外出,是我等時間充裕者最佳時機,了解到孩子們周六周日有空照顧小孩,老倆口一合計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符合“這么近,那么美”的定州就成了目標。</p> <p class="ql-block"> 開元寺塔是定州的標志。定州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定州行定如意”形象標識,初見時不明所以,行走于定州后你就會佩服定州人的大智慧,用開元塔作“州”的一豎,用定州出土的千年文物定瓷“凈瓶為“如”字一筆,法器“玉如意”為“心”之乚,既充滿智慧,亦獨具匠心,定州代表性文物標志躍然紙上,必定名播海內外。</p> <p class="ql-block">開元寺塔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歷時五十四年建成,又名“料敵”塔,塔身十一級,高83.7米,為八角形樓閣式建筑,是我國現(xiàn)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美譽。雖名開元寺塔,但開元寺早不見蹤影,據(jù)考證。塔南66米處為大雄寶殿舊址,其它寺廟建筑無從考證。但歷經(jīng)干年,古塔經(jīng)修繕英姿煥發(fā),雖然我也見識過應縣木塔、硫璃塔、燃燈塔等,開元寺塔高聳入云,法器飾物看似簡陋,遠眺近觀,給人舒服感覺,因保護需要每天只有60個登塔名額,第一天去時早已額滿,我倆只能次日早早等候,第一時間購票,以當日頭兩名登塔。一至三層樓梯較陡峭,兩側有粗繩護航,四層以上靠體力、腳力。輕松登至七層,至第八層鐵將軍把門,只能悻悻而下。每層內廊內都有歷史遺跡,與整座塔身形成巨大反差,佛像無一保護完好,傳說中的蘇軾真跡早已湮滅歲月長河里,當年尚有“料敵”功能,如今觀景絕無可能,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權當運動一回,只是價格不菲,比健身房貴多了,所幸。退休的半價優(yōu)惠加免門票親民感十足。心滿意足之后大腿肌肉酸痛還是可以接受的,印象也會更深刻了?</p> <p class="ql-block"> 定州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眾多,國家級文物就有三件,據(jù)說是縣級博物館之最。新建的定州博物館采用“中山國文化風格”采用坡地、斗拱、坡頂?shù)臐h風。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分為“漢家陵闕”、“天下大白”,三層展廳分為若干主題:如“天下大白”等六個展廳,分主題介紹定州的歷史、文化?!皾h家陵闕”主要展示定州境內出土的漢朝數(shù)代中山王陵墓陪葬品。“天下大白”展示是定州定瓷集大成者精品。博物館據(jù)說收藏的文物等級之高在縣級館據(jù)說是無出其右,參觀后我深以為然。一來古中山國都城所在地,二是河北省博物院中代表性文物幾乎都是出土于定州。無論是金縷玉衣、宮燈、凈瓶等等國寶級文物,在原出土地只見照片,或文物外借的說明。這對初次來定州的不能不說是遺憾的。幸好去年深秋石家莊行在河北省博物院見過不少文物的真容。此行定州就是見識下孕育如此文明的土地,也是人生一大慰籍。</p> <p class="ql-block"> 心心念念的欲來定州,除了知道她屬于京畿之地,“這么近那么美”,早想來瞧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小學課本中《東郭先生和狼》寓言故事說的中山狼是否就是古中山國的狼,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想來曾經(jīng)的中山國碰碰運氣,看看會不會有意外收獲和驚喜。</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中再次見到金僂玉衣,再次感嘆先民的智慧,巧奪天工。由于歷史知識貧乏和文學修養(yǎng)缺失,無論是國寶級文物定瓷、玉器、金銀器、佛像等難以栩栩如生描述清楚,故只能藏掘勸駕蒞臨。</p> <p class="ql-block"> 與博物館隔中山東路相望的是貢院、崇文街等歷史街區(qū),畫梁雕棟的牌樓以及舊瓶裝新酒式歷史街區(qū),唯一不變的文脈以及傳承至今的餐飲處處彰顯定州悠久歷史和文化,中山國都城遺址彰顯定州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明底蘊。</p> <p class="ql-block"> 貢院俗稱考棚,也就是如今的考場,始建于清乾隆三年,是我國北方保存最好的一所州屬貢院,考場、魁閣、龍門保存完整。特別是影壁上紅色“中”字引得游人紛紛以此為背景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位于刀槍街的文廟始建于唐大中末年,宋、元、明、清歷代均修繕,雖是主祭至圣先師孔子場所,亦兼作府學、州學或學宮,規(guī)制宏大,有“中山廟學甲天下”美譽。現(xiàn)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廟內除敬奉萬世師表孔圣人外,北宋文豪、曾在定州致仕的東坡先生手植雙槐,雖滄桑感十足,但確實是定州歷史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文廟門外一側的下馬石碑彰顯文廟地位的尊崇,文官下轎、武官、兵士均須下馬步行經(jīng)過文廟。</p><p class="ql-block"> 文廟院內一株樹齡900余年的“又逢春”槐抱椿,據(jù)說是民國時期,宋代枯槐樹根中長出椿樹,爾后槐樹又枯木逢春發(fā)牙,始有如今奇景。</p><p class="ql-block"> 至于院中陳設的落星石雖是大千世界的自然現(xiàn)象“隕石雨”,但伴隨而來的確是各種傳說的不徑而走。給本就神奇的定州平添神秘面紗。</p> <p class="ql-block"> 文廟毗鄰的別院是典型武狀元考場,迎門“武”字突顯了其江湖地位,院內陳列的各種兵器應該是習武之人最愛,中國古語: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決戰(zhàn)沙場少不了將軍和士兵。</p> <p class="ql-block"> 來定州游玩錯峰選擇的既是周末又恰逢高考季,景區(qū)算不上人山人海,文廟里一處碑刻令人懵了。上頭“考名校到文廟”,下頭石頭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問老伴,她也一臉無奈狀,左盼右顧,也瞧不見工作人員,懷著一肚子不解離開文廟。</p> <p class="ql-block"> 兩天的定州行,領略了定州的古風古韻,也蜻蜓點水觀摩定州的現(xiàn)代與摩登,定州的古城與其他地方相比,雖然是不成片,不具規(guī)模,而是以單一個體星羅棋布于市區(qū),因是原址“原貌”,所以不集中,因要原地保護,而非異地/保護,所以深入其中,更顯原汁原味,無論是規(guī)模弘大的文廟、中華第一塔之開元寺塔、貢院文考場、武考場以及把重要文物有機串聯(lián)起來的開元寺大街、崇文街無不洋溢著歷史的風貌和厚重的文明,令人流連忘返,不能自已,真應了那句“定州行定如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