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34, 34, 34);">首版《義勇軍進行曲》母盤(編號A2395),這是1935年由任光主持錄制、俄籍音樂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配器的最初版本唱片,標志著《義勇軍進行曲》首次正式“唱響”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34, 34, 34);">參照歷史照片和文獻記載復原的聶耳在百代公司任職期間使用過的辦公桌</span></p> <p class="ql-block">二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 font-size:18px;">這臺擁有巨大外置喇叭的手搖式留聲機是復刻的,原件現(xiàn)展陳于上海圖書館東館,生產(chǎn)于20世紀30年代,是英商東方百代有限公司用于審聽樣片、檢驗唱片質(zhì)量的專用唱機。歷經(jīng)風雨,保存至今完好無損,還能播放出高質(zhì)量的聲音,堪稱老唱機中的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奪目的水晶燈??</p> <p class="ql-block">三樓</p> <p class="ql-block">回到一樓</p> <p class="ql-block">上海百代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法國人樂浜生(E. Labansat)</p> <p class="ql-block">從百代小樓出來,步行前往徐家匯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徐家匯天主教堂正式名稱為圣依納爵堂<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St.Ignace)</span>。</p><p class="ql-block">?1851年,傳教士南格祿在徐家匯建立教堂,教堂以耶穌會創(chuàng)始人圣依納爵為“主?!保史Q“圣依納爵堂”,這就是“舊堂”。19世紀末,因天主教徒人數(shù)增加,原舊堂無法滿足需求,于1906年開始建造新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0年10月22日落成,曾為遠東第一大教堂。</span>新堂仍奉圣依納爵為主保,正式名稱延續(xù)為“圣依納爵堂”,表達對他的崇敬和紀念,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堂與耶穌會的深厚淵源。</p> <p class="ql-block">外觀設計:教堂坐西朝東,是典型的法國哥特式雙尖頂建筑,高五層,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6670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巴西利卡式大廳,縱向形成前廳、中廳、后廳,后廳之上是唱詩樓,橫向形成南北兩廂。正門上方聳立著耶穌抱十字架的圣像。教堂為紅磚外墻,墻基用青石勒腳,四周水落接頭處以獸形裝飾。屋頂鋪設石墨瓦,飾以圣子、天主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內(nèi)部裝飾:教堂內(nèi)有64根楹柱,由金山石精刻疊成,每根由十根小圓柱并合而成。中廳和側(cè)廊的天花是木筋加灰泥粉飾的四分尖券肋骨拱頂。門窗為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鑲成圖案和神像。地面用方磚地坪,走道地坪由花瓷磚鋪筑而成。正祭臺1919年從巴黎運來,祭臺正中安置有圣依納爵及其他8位圣人像。</p> <p class="ql-block">唱詩樓設在正祭臺右側(cè)教堂內(nèi)部大堂的后廳之上,可通過木樓梯前往二樓的唱詩樓。整體風格與法國哥特式風格相統(tǒng)一,尖拱、石柱、花窗等元素的運用,充滿了濃郁的宗教氛圍和藝術(shù)氣息。</p><p class="ql-block">唱詩樓的欄桿、扶手等部位有著精美的木雕裝飾,窗戶為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鑲有圖案和神像,陽光透過時會在地面和墻壁上形成五彩斑斕的光影。</p><p class="ql-block">唱詩樓內(nèi)設有專門為唱詩班成員準備的座椅,排列整齊有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徐家匯天主教堂的管風琴是亞洲最大的百年管風琴之一,位于教堂西側(cè)玫瑰窗的兩翼。建成于1917年,由1890年的圣壇風琴和1914年維修擴建時新增的畫廊風琴通過中間的操作演奏臺連接而成,有7341根音管,132個高低栓,四層手鍵盤,一層腳鍵盤。</p> <p class="ql-block">坐在教堂前的花園長椅上,聽到了正午的鐘聲??,敲了十二下。</p> <p class="ql-block">尋訪徐家匯書院,卻先走進了這家東西公園,它是一個以海派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文化集合空間,在書院的B1層,集合了文創(chuàng)、藝術(shù)工坊、展覽等多種業(yè)態(tài)。</p> <p class="ql-block">徐家匯書院,由西岸美術(shù)館設計師、英國著名建筑大師大衛(wèi)·奇普菲爾德?lián)V設計,內(nèi)部由知名建筑設計師俞挺團隊操刀完成。</p> <p class="ql-block">中庭空間采用古羅馬教堂的巴西利卡風格,穹形屋頂和對稱的立柱營造出宏偉開闊的空間感,中廳天花為哈利波特式樣的拱形。</p><p class="ql-block">?總面積18650平方米,地下兩層,地上三層,設近800個閱覽座席。</p> <p class="ql-block">中庭的長桌</p> <p class="ql-block">樓上靜謐的讀書空間</p> <p class="ql-block">從高處看向中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