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口太昊伏羲陵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安徽進入河南,第一站就是河南周口地區(qū)。雖然首次經(jīng)過,但周口這個城市并不陌生,前些年有過“平墳”的輿情,這次高速路的兩邊都是金黃的麥田,知道其是河南東南的產(chǎn)糧大市。同行者介紹,周口的淮陽有該市最知名的旅游景點,太昊伏羲陵廟。此點,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因為從西安出發(fā)的旅游線路一般是不會過來豫東的,這就是自駕旅游的好處,可以順路見識許多的風(fēng)景與人文,比如這次也知道了大名津津的逍遙鎮(zhèn)胡辣湯,也是出自這里的。</p><p class="ql-block">伏羲陵在淮陽這是基本沒有爭議的,因為其存在的年代較早?!案鶕?jù)《史記》記載,伏羲為三皇之首(太昊),姓風(fēng),以木德治國,被尊為“百王先”,是中華文明始祖,傳說中創(chuàng)制了歷法、八卦等文明奠基性成就。據(jù)工作人員介紹,我們今天能看到這個宏大的伏羲陵廟建筑群,還得感謝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當皇帝后,為了感恩當初乞討生涯時被陵廟所庇護,就劃撥土地對原來較小的陵廟進行了擴建,形成了目前五重門的宮城格局。</p> <p class="ql-block">進入首門午朝門,看到了朱熹題寫的“觀象于天”“觀法于地”的牌匾,這應(yīng)該是對伏羲創(chuàng)設(shè)歷法與八卦的高度褒揚。過了仰觀門,在陵廟主殿統(tǒng)天殿前的紅色門柱上,有這樣的一副對聯(lián):“人文始祖三皇帝,淮陽伏羲第一人”,應(yīng)該是對伏羲地位的最高評價。觀看殿前的五副牌匾,題寫者分別為李鐵映、朱镕基、康熙、李鵬、李長春。其中康熙皇帝的題詞,詢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讀法和準確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在陵廟的主體宮院右側(cè),還設(shè)有一個岳飛祠堂的小院,除了供奉“還我河山”岳將軍塑像外,在祠堂大門的對面,還專門設(shè)有五座跪像。五座跪像跟杭州西湖的岳飛廟相同,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分別為是誰和為什么要讓他們下跪的原因了吧??聪嚓P(guān)介紹,這里并不是岳飛故鄉(xiāng),為什么淮陽人要設(shè)祠堂紀念,是因為岳家軍曾三度從金軍手里收復(fù)淮陽,岳家軍的威名在當?shù)孛耖g廣為流傳。</p><p class="ql-block">另外,伏羲廟里面的樹雕藝術(shù)和門前的龍湖氣象,也都是值得欣賞和留影回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6.12晨補記于洛陽勤政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