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往塞爾維亞途中……</p> <p class="ql-block">提及塞爾維亞,你的第一反應(yīng)是不是1999年北約空襲?這個國家位處被譽為“歐洲火藥桶”的巴爾干半島核心,它不斷被摧毀,又不斷重建,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不曾抹去,它卻毫無苦大仇深感,還倔強地發(fā)展出來了歐洲最有活力的都市。貝爾格萊德與諾維薩德這兩個城市,一個是歐洲派對之都,一個是歐洲青年之都與文化之都,光看標簽就能感受到其燃炸熱烈的生活方式了。</p> <p class="ql-block">行程第七天中午入境塞爾維亞西南地區(qū)的茲拉蒂博爾。參觀一個隱藏在山區(qū)由木頭建造的村莊——木頭村。整個村莊完全按照塞爾維亞的傳統(tǒng)風格設(shè)計,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p> <p class="ql-block">這個村莊是著名電影導(dǎo)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的杰作,最初是為拍攝電影《生命是個奇跡》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木頭城就像一個童話般的城堡,讓人保持熱愛,奔赴山海。藍天、白云、綠草地,這里的一切都讓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碰到一群孩子,為童話世界帶來了歡樂!</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木頭城不僅是一個旅游勝地,更是一個文化中心。這里定期舉辦電影節(jié)、音樂會和藝術(shù)展覽。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電影的魅力,音樂的激情,以及藝術(shù)的無限可能。</p> <p class="ql-block">從木頭村出來前往茲拉蒂博爾城,我們要坐空中索道纜車。</p> <p class="ql-block">天氣很給力,乘坐空中索道纜車,真的是讓我們驚喜連連!這條纜車是世界上最長的纜車之一,全長9公里,單程半小時。纜車橫跨烏爾茨峽谷,在纜車上可以俯瞰整個山谷和湖泊的美景,絕對不會無聊。最棒的是,中途有一個點可以下車,可以短暫徒步到一個湖邊。</p> <p class="ql-block">在空中拍下的美景,一點不比無人機差。</p> <p class="ql-block">到了山頂,兜了一圈,在幾個標配的點拍了照就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的酒店是塞爾維亞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建筑設(shè)計相融合的風格,看上去時尚、大氣,在小鎮(zhèn)里很顯眼,我們從不同角度給它拍了美照。</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在酒店旁邊的小花園散步,高大挺拔的黑松樹直穿云霄,與藍天白云緊密相擁。</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陽光穿透樹林,那唯美的畫風讓人內(nèi)心平靜,皆無所思。</p> <p class="ql-block">找回小時候吹蒲公英的快樂時光。</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和三人小樂隊互動了一會。</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中午到了貝爾格萊德,去的第一個地方是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p> <p class="ql-block">距離那場慘案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26年,但我們?nèi)匀粺o法忘記——1999年5月7日夜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用B - 2隱形轟炸機發(fā)射5枚炸彈擊中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導(dǎo)致新華社記者邵云環(huán)、《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當場犧牲,數(shù)十人受傷,大使館建筑嚴重損毀。<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遺址上新建了“中國文化中心”大廈,</span>大廈前修建了一座紀念犧牲記者的石碑,我們在碑前靜默良久,緬懷長眠于異國他鄉(xiāng)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在紀念石碑旁的草叢里盛開著一簇簇潔白的雛菊,默默地慰藉著烈士們的忠魂。</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中國文化中心大廈”。</p> <p class="ql-block">在新大廈前面的廣場還有一尊孔子的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參觀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前南聯(lián)盟的領(lǐng)袖鐵托的墓地就在這個博物館建筑群內(nèi)。</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些50后對鐵托有著復(fù)雜的心情。巴爾干地區(qū)最鐵腕的政治家,卻有著愛花的閑情雅興。鐵托特別愛花,去世后就葬在他鐘愛的花園里,因此,鐵托墓被稱為“花之屋”。進入花房,白色大理石棺靜臥于鮮花叢中。</p> <p class="ql-block">花房兩邊的展廳以編年體的形式細數(shù)了南聯(lián)盟的歷史,那些形狀各異的火炬接力棒是鐵托每年生日時南斯拉夫工農(nóng)兵學商各界青年贈送給他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展覽館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送給鐵托的火炬接力棒。</p> <p class="ql-block">在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里陳列了各國領(lǐng)袖送給鐵托的禮物,下圖是中國毛澤東送給鐵托的象牙工藝品。</p> <p class="ql-block">鐵托時代只是巴爾干半島歷史的一個片斷,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貝爾格萊德日積月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途中在車上看見北約空襲遺跡。1999年的科索沃戰(zhàn)爭,貝爾格萊德是遭受北約轟炸的重災(zāi)區(qū),市中心被炸的南斯拉夫國防部大樓、總參謀大樓和塞爾維亞國家電視臺被原封不動保留了下來,以一身傷疤提醒著人們勿忘歷史。詭異的是,建筑沒被炸到的部分仍被用作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參觀圣薩瓦大教堂。圣薩瓦大教堂是巴爾干半島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東正教教堂,僅次于伊斯坦布爾的圣索菲亞大教堂,乍看兩者的外形也有幾分相似。教堂從1935年開始修建,因為戰(zhàn)爭等因素斷斷續(xù)續(xù)到2004年才基本完工,但至今還在收尾施工。</p> <p class="ql-block">教堂堪比金色大廳,沒有繁復(fù)的裝飾,以滿目金色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教堂內(nèi)通體繪滿了鮮艷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的穹頂上再次看到《圣母安息》畫。</p> <p class="ql-block">新婚情侶排隊在這里舉行婚禮儀式。</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卡萊梅格丹公園里的貝爾格萊德要塞,它是這座城市的歷史見證者。公園和要塞緊密相連,這座中世紀時期的重要堡壘,歷史上,它曾多次修繕擴建,融合了古羅馬、奧匈帝國的建筑風格,卡萊梅格丹城堡是這座城市最有意義的地標,位處薩瓦河與多瑙河交匯的犄角,見證過115次戰(zhàn)爭。</p> <p class="ql-block">公園里,一些遺留下來的建筑被改造成了可參觀的軍事博物館、火藥庫等。</p> <p class="ql-block">我們手扶城墻,下面是車水馬龍的街道,現(xiàn)代都市的繁華盡在眼前。1928年安放于此的“勝利者”紀念碑雕像,高14米,是貝爾格萊德的象征,承載著這座城市往昔的榮耀。</p> <p class="ql-block">米哈伊洛大公街緊挨著公園,這條始建于1870年的商業(yè)大街,長僅1公里,街邊建筑大多建于奧布雷諾維奇王朝和卡拉喬爾耶維奇王朝統(tǒng)治時期,充滿古典韻味。大街以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三世命名,正是他將塞爾維亞從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F(xiàn)在是貝爾格萊德最漂亮、最有歷史感的步行街,意義大致相當于上海的南京路。</p> <p class="ql-block">街東端的共和國廣場上,中心的青銅立馬像同樣是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三世。</p> <p class="ql-block">廣場右側(cè)是國家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現(xiàn)代與古典建筑的街景完美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從城市畫風感覺,塞爾維亞人沒有波黑人那么悲情,選擇當下快樂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諾維薩德是塞爾維亞的第二大城市,也有一座要塞——彼得羅瓦拉丁城堡,屹立于多瑙河畔的山丘上,有著“多瑙河上的直布羅陀”之稱。塞爾維亞人為了對抗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的侵犯,從1692年起就開始在此興建城堡,共經(jīng)歷了94年漫長的歲月才全部完工。1948年被列為國家保護歷史遺跡。要塞分上中下三層,站在山腰往下看,紅瓦屋頂?shù)姆孔渝e落有致,繼續(xù)往上,無盡的綠草坪綿延起伏,站上要塞頂端,可以眺望對岸的老城,下面是多瑙河,成為諾維薩德的地標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厚厚的城墻,高高的城門洞。</p> <p class="ql-block">要塞上有一座鐘樓,和它對對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它居然是時針長、分針短,據(jù)說是為了讓多瑙河上的船夫能遠遠看清時間,故意這么設(shè)計的。</p> <p class="ql-block">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塞爾維亞進行轟炸,多瑙河上的橋梁全都被炸毀,有的被炸橋梁的橋墩還在河中。我們眼前這座連接彼得羅瓦拉丁與諾維薩德的瓦拉丁大橋是在原橋墩上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平臺上的欄桿上掛滿了同心鎖,這些鎖不僅象征著戀人們的愛情,也寄托了他們對和平的祈禱?吧!</p> <p class="ql-block">冷眼靜觀變幻風云,滄桑歷史銘記在歲月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要塞平臺走了一圈,整個要塞的防卸工事體系、堡壘分布位置及四周美麗風光都在視線之內(nèi)。要塞下的多瑙河在太陽的照耀下碧波粼粼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諾維薩德有“塞爾維亞的雅典”的美稱,自由廣場是老城區(qū)的中心,它在奧匈帝國時的舊名是弗蘭茨·約瑟夫廣場,弗蘭茨·約瑟夫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午餐后,我們漫步在自由廣場,<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受這里閑適浪漫的氛圍,</span>很多彩。欣賞哥特式、巴洛克、折衷主義、新藝術(shù)等風格的建筑,如神仙打架般在街頭搶奪回頭率。</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是一座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建筑風格,古典、精致、大氣。</p> <p class="ql-block">73米高的瑪麗大教堂是廣場的聚焦點,它建于1895年,從其高聳的尖頂和美麗的花窗,就能看出羅馬天主教的身份和新哥特式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現(xiàn)代藝術(shù)風格的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街上隨處可見的咖啡館。</p> <p class="ql-block">最后去了老城區(qū)西面的澤蒙小鎮(zhèn),這是一個典型的東歐小鎮(zhèn),整個小鎮(zhèn)全是低矮的紅色頂?shù)姆孔樱钭屓税V迷的是它緊靠著多瑙河。雖只有一河之隔,但隔開的是繁華與喧鬧,留下的是樸實與安靜。</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非常有歷史感,看到它你會想到一個字,那就是“舊”。除了一些餐廳酒吧比較有現(xiàn)代氣息之外,角落里隨處可見的都是老舊的物件。不管是街面的碎石路,還是街道的墻面、門窗,都透露出一股濃濃的古樸味道。</p> <p class="ql-block">戛爾朵什塔是小鎮(zhèn)的制高點,建于1896年,是奧匈帝國為慶祝匈牙利人在潘諾尼亞平原統(tǒng)治1000年而建的千禧塔,塔融合了多種藝術(shù)風格,也很像即將升空的火箭,現(xiàn)在變成了年輕人拍婚紗照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最讓人癡迷的是它緊靠著多瑙河,河邊成群的天鵝與游人嬉戲討食。</p> <p class="ql-block">塞爾維亞留影。</p> <p class="ql-block">11天,在巴爾干半島的行程結(jié)束了。雖然我是第二次踏上這片土地,但對它的了解還是膚淺的。特別是這次探訪的四國,先后經(jīng)歷奧斯曼、奧匈、南斯拉夫時期,一戰(zhàn)導(dǎo)火索,二戰(zhàn)淪為大國瓜分地,波黑內(nèi)戰(zhàn)科索沃戰(zhàn)爭都在這片區(qū)域發(fā)生,一個太多災(zāi)難發(fā)生的地方,直到1999年還在發(fā)生戰(zhàn)爭,也就是現(xiàn)在25歲以上的人都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因此在這片區(qū)域行走,了解和感受最深的是戰(zhàn)爭、災(zāi)難帶來的傷害,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一半城市一半墳?zāi)沟乃_拉熱窩、老建筑上的各種彈坑、多民族多種宗教信仰混居的城市風貌,多少還是有點沉重的。當然,還有昂貴的物價,印象也挺深的,一對比,國內(nèi)東西確實又便宜又好啊。</p><p class="ql-block">這一路的旅行或多或少對人會有一些改變的,最大的改變是對世界祛魅了。一個不太自信的人,總覺得別人是好的,別人的東西是好的,但當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發(fā)現(xiàn)自己以及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轉(zhuǎn)而會平視這個世界,不再高看,也不用低看這個世界。正如一位同去的伙伴對我美篇的點評說:“波黑有美麗的風景,但綿延的戰(zhàn)爭卻將它搞得滿目蒼夷,風兒的美篇對此深深的感嘆。每一處景點介紹中,風兒都會哀嘆其民族紛亂,宗教爭斗的歷史。他山之石,撫今追昔。如今,我們并不生長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昌盛的國家?!?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