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6-1</p> <p class="ql-block"> 承德避暑山莊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又名“承德離宮”或稱“熱河行宮”,建造歷經康、雍、乾三朝,耗時89年,成為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 門額上的 四個大字“避暑山莊”, 端莊大氣,筆鋒剛勁,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莊重,是康熙皇帝御筆題寫!</p> <p class="ql-block">湖泊區(qū)面積49.6萬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處,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銀湖、鏡湖及半月湖,統(tǒng)稱為塞湖。</p> <p class="ql-block">?御瓜圃是清代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內開辟的皇家農業(yè)試驗田?,主要用于種植瓜果蔬菜及糧食作物,兼具農業(yè)實驗、皇室食用供給和賞賜大臣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康熙四十二年建,題額“采菱渡”。采</span>菱渡位于承德避暑山莊如意湖和上湖之間的環(huán)碧島北部,岸邊有草亭一座;形如斗笠,是皇帝和后妃泛舟采菱休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莊煙雨樓位于湖區(qū)青蓮島上,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仿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而建的皇家園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煙雨樓全景</p> <p class="ql-block">熱河泉因地下溫泉形成,冬季水溫8℃不凍,曾被視為世界最短河流(長約70米)。????</p> <p class="ql-block">煙波致爽在避暑山莊正殿澹泊敬誠殿之后。為清帝的寢宮。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闊7間,進深3間,康熙帝謂此“四周秀麗,十里平湖,致有爽氣,殿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澹泊敬誠殿最初為松木結構,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下令全部用金絲楠木改建,故又稱“金絲楠木殿”。殿名取自康熙御筆“澹泊敬誠”,寓意諸葛亮《誡子書》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p> <p class="ql-block">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咸豐帝攜東、西宮等后妃出北京至熱河避難,即居于此殿。嘉慶和咸豐帝病逝于此。咸豐皇帝就在此處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莊博物館是愛新覺羅后裔啟功先生題寫!啟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第九代孫,其遠祖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的后代依次為弘(弘晝)、永、綿、奕、載、溥、毓、恒、啟,啟功屬第九代“啟”字輩。??</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展廳!</p> <p class="ql-block">掛屏</p> <p class="ql-block">精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 岫云門是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建筑群的后門,位于正宮軸線末端,與垂花門結構相連,屬于清代皇家園林的典型設計。</p> <p class="ql-block"> 四知書屋是避暑山莊內的一座五間大殿,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原名“依清曠”,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增題“四知書屋”,取《周易》中“知微、知彰、知柔、知剛”之意,體現(xiàn)了乾隆帝剛柔并濟的治國理念。?</p> <p class="ql-block">?無暑清涼殿,承德避暑山莊清涼宜人的自然環(huán)境,展現(xiàn)了皇家園林的典雅氣象。??三庚退暑清風至,九夏迎涼稱物芳”?是清代康熙皇帝為承德避暑山莊“無暑清涼”景觀所作的詩句,描繪了山莊盛夏時節(jié)清風驅散酷暑、花草芳香四溢的清涼意境,同時隱含帝王勤政濟世的治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浮片玉”是避暑山莊東跨院戲臺的名稱,與其相對的是一座名為“一片云”的兩層樓閣。這一命名體現(xiàn)了古典園林建筑的詩意美學,“浮”與“片玉”的組合,隱喻著戲臺如美玉浮于景中。</p> <p class="ql-block">二樓是看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金塔</p> <p class="ql-block">避暑山莊有一段類似長城式的圍墻,游客及攝影愛好者可在此拍到小布達拉宮和班禪行宮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避暑山莊圍墻上拍到的外八廟之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和順彌福壽寺(班禪行宮)全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