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遠(yuǎn)征青新藏之旅日記(三)

南旋風(fēng)

第九天 穿過無人區(qū) <p class="ql-block">5月3日 星期三 晴</p><p class="ql-block">西藏與北京時間的時差約有兩個小時,日照時間特別長。太陽早早地就從玻璃窗灑進(jìn)房間,照得室內(nèi)一片溫暖。昨晚睡了一個好覺,全身的每一寸肌肉每一個細(xì)胞都得到了很好的休息,狀態(tài)極佳??雌饋砹钊宋窇值母咴磻?yīng)已經(jīng)徹底地離我而去,我可以在這世界屋脊上自由的呼吸了!我想如果沒有那些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也許會更加早的這種適應(yīng)。</p> 薩嘎—可愛的地方 我們收拾好行李,泡吃旅行社早已為準(zhǔn)備好的碗仔方便面火腿腸。平時沒有什么機(jī)會吃方便面,吃起來格外的香。我們告別了桑桑旅店的藏族姑娘,告別了這座從名字到內(nèi)容都給我們深刻藏式記憶的旅店。8:30我們踏上了路程,比平時提早了一個小時。 車?yán)^續(xù)沿著雅魯藏布江而上,窗外灰黃色的山脈緩緩地向后移動,路還是沙石路面,車行過后又是灰塵滾滾,天空沒有一絲云彩,沉悶單調(diào)的景色又開始伴隨我們。但西藏的神秘體現(xiàn)在它常常能夠給人意外。約11點鐘,就在我們百般無聊時,一座掛滿經(jīng)幡橫跨雅魯藏布江的繩索吊橋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們沒有看到有人從橋上走過,我們也不知道這座繩索吊橋連接從哪里到哪里,只知道快要到薩嘎縣了。很想走走真正的吊橋,但沒去試。 <p class="ql-block">12點半多我們到達(dá)了到西藏后第一個邊防檢查站——日喀則馬泉河二線邊防檢查站。據(jù)說這里設(shè)卡因為與尼泊爾交界。往阿里走新藏線我們還要經(jīng)過幾個邊防檢查站。在廣州我們就已辦好邊防證,但問題是博士的身份證因為意外車禍已丟失,邊防證是要與身份證同時使用的,看看能否放我們一馬。</p> <p class="ql-block">這個檢查站不大,僅有20多個官兵,對我們很客氣。但檢查是認(rèn)真的,要將我們兩證內(nèi)容全登記在冊,用手工一條一條地抄,幸虧我們前面無人排隊。我們向檢查官解釋了身份證丟失的情況,得到了理解,讓我們順利通行。當(dāng)時我們后面有數(shù)臺手扶拖拉機(jī)等候著過關(guān),高原上熾熱的陽光把拖拉機(jī)上的藏民曬的黝黑。1點鐘我們離開了檢查站前往昨天就應(yīng)該到達(dá)的地方——薩嘎縣,中午將在那里用午餐。</p> 薩嘎,藏語意為“可愛的地方”,是阿里南線上一處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物資中轉(zhuǎn)站,也是進(jìn)阿里的最后一次較大的物資補(bǔ)給點??h城不大只有兩條街,我們在鋪了水泥路的那條街停了下來,走進(jìn)一家應(yīng)該是川菜館。周新偉點好了菜,其中有四川的名菜——酸菜魚,我們可是饑腸轆轆,想快點吃上飯??墒亲蟮扔业?,還是沒有看見新疆的兩臺車。周新偉回到車上,又04、04,我是01,我是01的呼喊著,但是沒有任何反應(yīng)。在西藏這個地方,任何意想不到的事隨時都會發(fā)生。他馬上開車沿原路折返,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下意識中我祈求不要再發(fā)生什么大的意外! 差不多兩點鐘總算等來了周新偉的消息。原來4號車不早不晚剛好在拐彎時,右前胎突然癟了,汽車向右側(cè)側(cè)翻,造成車右前玻璃破損、車門凹陷。但幸運的是無人受傷,車還能繼續(xù)行駛。在另一條土路街上的青藏汽車修理廠做了簡單修理,因為條件和時間所限,右前車窗就用硬紙皮和透明膠帶封了起來。坐在副駕的人只能看前方了,但給司機(jī)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還沒有到阿里,才剛剛走完近一半的路程,最艱苦的路段還在后面,我們的車已經(jīng)是一傷一殘,損失真夠大了!但愿阿里的風(fēng)不會刮掉車窗上貼著的紙皮,但愿后面的路一路平安!<br>直到3:45我們才出發(fā),在薩嘎整整停留了2個多小時!我們已經(jīng)比原計劃慢了半天的時間。下一站是仲巴縣,距薩嘎145公里。<br> 仲巴—野牦牛之地 <p class="ql-block">離開了薩嘎景色果然變得越來越好,路右側(cè)有兩座形態(tài)相似的山峰并肩而立,山峰的一側(cè)還覆蓋著積雪。雅魯藏布江再次伴隨著我們,在路的一側(cè)委婉地流淌著,路的南面是喜馬拉雅的連綿群峰。江邊江中厚厚的黃色草甸上撒滿了“黒珍珠”——黒牦牛和羊群,黒乎乎的牦牛,黑的看不清它的雙眼。慢悠悠地在那里吃著泛黃的草,全然不在意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感覺到這里應(yīng)該是豐草水美的地方,夏天當(dāng)草地泛綠的時候,一定非常漂亮。不知名已倒塌的城堡和被風(fēng)化的小山丘從眼前閃過。</p> 我開始打瞌睡了,約6點鐘被從睡夢中叫醒。原來周新偉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座黑褐色的藏包,是一種從形狀到質(zhì)地上完全不同于蒙古包的氈房。我們決定下車去看看,體察一下民情。 藏包里只有母女兩人,母親穿著藏族傳統(tǒng)服裝,女孩則是漢族打扮。她們完全聽不懂我們在說什么,我們也不知道她們說些什么,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從她們熱情的雙眼中我們讀懂了“歡迎”二字,母女倆不但同意與我們合影,而且還允許我們走進(jìn)她們的氈房里拍照。對我們數(shù)碼相機(jī)當(dāng)時就能顯示出她們的圖像更是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這也許是她們第一次看到相片中的自己。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的藏式氈房,很奇特,不像常見圓形尖頂白色蒙古包,而是呈八或九角型,感覺更像野外用的帳篷,又有些像舊時漢人用來量米的斗——倒扣下來的斗。氈房似乎是一張大而粗的松散的牛毛網(wǎng)狀編織布、周圍再用幾根木棍和繩子撐起來的,不足一人高。據(jù)說稱作“牛毛氈”。頂上開有天窗。編織物的縫隙很大,光線透過這些間隙直瀉房內(nèi),我想曠野中的瑟瑟寒風(fēng)一定也可以穿透這些縫隙直入房內(nèi)。奇怪的是當(dāng)時野外的風(fēng)很大,但氈房內(nèi)卻異常的暖和。這里是她們放牧的臨時住所嗎?語言不通我們無法得到答案。后來在書上看到介紹,氈房是用牦牛毛編織的,能御風(fēng)雨。 <div>氈房內(nèi)實在是太簡陋了,除了卷起來的鋪蓋,剩下就是一個正在燒著火的爐子和一些生活用具、一個綁在柱子上的酥油桶,真是沒有什么了。但卷縮在一旁正在睡覺的小貓和一只憨拘可愛的黑白花小羊,給這氈房內(nèi)增加了幾分生氣。藏民一般是在早上打酥油的,因此雖然見到酥油桶,但還是沒有見到打酥油的整個過程。</div> 晚上7點半左右我們到達(dá)了仲巴縣。據(jù)說仲巴縣城搬遷了三次,分為老仲巴和新仲巴。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所謂的“生命禁區(qū)”,但此時我們一點反應(yīng)都沒有。仲巴藏語意為“野牦牛之地”,雖然見不到野牦牛,但我們還是見到了比其它地方更要多的牦牛群。據(jù)說仲巴是個牧區(qū),可是藏民平時不殺野不賣牛羊,因為這些是他們財富的象征。 <p class="ql-block">我們停在一座山坡旁,等候后面的車輛。山坡上有一座寺廟,可見藏民從里面出入。山頂上有座白塔,長長的經(jīng)幡從山下一直拉到山頂。山坡上可見雙腿白塔,以及和寺廟內(nèi)完全不同的四方形白塔、成堆的瑪尼堆、牦牛角和轉(zhuǎn)經(jīng)桶。山下有幾排不多的灰瓦泥磚平房,不知道那里是否就是縣城。</p> 晚上8點多鐘我們到了老仲巴縣城,看到了縣招待所的牌子,原打算在這里住宿,但招待所大門緊閉,鐵將軍把門,據(jù)說已經(jīng)好長時間沒有營業(yè)。一群孩子好奇地圍著我們的車,看到我們照相更是個個爭搶鏡頭。 周新偉還念念不忘桑桑旅店的特色,問圍觀的孩子們有無藏民旅店,回答說沒有,只有一間郵電招待所,但已沒有床位。在一位四川老鄉(xiāng)的引導(dǎo)下,我們?nèi)サ叫轮侔鸵婚g尚未開張的家庭旅店。這里的所有東西都是新的,很干凈,床墊上鋪著電熱毯,感覺很好。倆人一雅間,當(dāng)然沒有洗手間,沒有上下水,還是服務(wù)員用熱水瓶提來開水供我們使用。房間的一頭是餐廳,老板又是四川的,當(dāng)晚的飯菜非??煽?,我們都吃了不少。在西藏西部地區(qū),在沿途能遇上這樣的食宿條件我們很滿足了。<br>我們今天走了325公里。<br> 第十天 奔向阿里 <p class="ql-block">5月4日 星期四 晴</p><p class="ql-block">阿里,這是一片像信仰一般神秘的土地。人們將西藏譽(yù)為世界屋脊,阿里則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人們視西藏為文化之謎,阿里則是迷中之謎。它位于西藏的西部,因為那里是全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因為去哪里的路途漫長而艱辛,令許多到西藏的人到此止步,也差一點就成為我此行不被批假的一個理由。但是那里超絕的獨特風(fēng)光和神秘的古格王朝,吸引著無數(shù)熱愛探險、崇尚自然的勇敢人們,也是我們此次遠(yuǎn)征新青藏最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地。</p> 遙遠(yuǎn)的阿里從拉薩到獅泉河全長將近1800公里,基本上98%為沙石路,旅途漫長而艱苦,沿途人煙村落稀少,平均每5平方公里僅有一人,海拔在4500米以上。但是那里大自然偉力雕刻的扎達(dá)土林、沉寂而輝煌的古格王朝遺址、宇宙的中心神山岡仁波齊、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圣瑪旁雍錯、還有飛鳥的天堂斑公錯,。。。,這些都是西藏最值得游覽的地方。因為它的艱苦和難以到達(dá),至今那里的自然景觀依舊散發(fā)著誘人的光芒。<br>我看過林偉生2002年帶隊廣東團(tuán)《苦行阿里》的錄像,看過程樹林《獨行西藏》一書對這個“地球第三極”的描寫,聽人說過去阿里應(yīng)該起碼去過1~2次西藏之后才應(yīng)該考慮。。。。所有的信息都在告訴我:去阿里是危險而艱苦的。但正是這些信息又激勵著我更加向往這塊疆土。在周新偉不斷的鼓勵和親自率領(lǐng)下,今天,當(dāng)我與我的幾位同事、與新疆的朋友們歷經(jīng)幾日的艱苦跋涉,果真來到了它的大門口,伸出雙手將要開啟它的大門時,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 早晨8:45我們出發(fā)了,我們走在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左側(cè)是喜馬拉雅山脈,右側(cè)是岡底斯山脈。算是走過一些名山大川,但應(yīng)該還是頭一次走在兩座山脈之間,兩座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著名山脈,兩座山脈就在同一視野中??催^一段描寫萬山之巔——阿里的文字:“真正堅實博大、廣闊深厚的天與地,是隨著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等巨大山脈的西行延伸,回到它們的發(fā)源地——阿里。”正是在這片遠(yuǎn)離現(xiàn)代文明的西藏西部地區(qū),巍峨延綿的山脈一次又一次撞擊著我的心靈、牽動著我的西藏情結(jié)。<br> 路邊的故事 <p class="ql-block">路依然難行,依舊是沙石路,車后依然是塵土飛揚,但還算平整。滿目的荒涼、沙化的山脈、赤裸的土地,沒有人煙。羊群、牦牛群都在尋找自己的食物,不知在這貧瘠的土地上、在牧草還沒有長出來時,它們能找到些什么?更不知道在這樣生活環(huán)境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這里的人們?nèi)绾紊妫课覀冇龅揭粋€放羊娃,不知道他有沒有讀過書,他對外面的世界知道多少?語言障礙我們無法溝通。放羊娃似乎對周新偉的攝像槍很感興趣。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p> <p class="ql-block">10:35我們經(jīng)過帕羊鎮(zhèn)——應(yīng)該是昨夜住宿的地方。在小鎮(zhèn)附近的山口有一座是我進(jìn)藏后見到的最大的瑪尼堆,每一快石片上都刻著經(jīng)文,石片的顏色各異,其中一塊是文化大革命留下來的“忠”字牌,毛爺爺?shù)娜祟^像雕刻在“忠”字之上。一個生前的無神論者在去世后被作為一座神來供奉,在這個佛的世界里的確是值得深思。瑪尼堆上還放置了不少牦牛角,應(yīng)該也是避邪之物。</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大地有多遼闊,瑪尼石就有多少,石頭上刻的大多是“六字真言。石堆主要堆積在山頂或轉(zhuǎn)山必經(jīng)的山口和路段。有的刻滿經(jīng)文,有的就是隨意一塊石塊(在羊卓雍措見到的就是石塊)。信徒們每逢瑪尼堆便丟下一塊石塊,一塊石塊就代表念了一遍經(jīng)文。一切好像都已約成定俗?,斈岫焉蠎覓熘迳?jīng)幡,隨風(fēng)飄動著。</p> <p class="ql-block">11:45我們走上了紅土路。我心里直納悶,為什么除了路是紅色的、而周圍曠野卻依然是土黃色的?難道路上的紅土是從其它地方運來的?沒有人給我們解釋。幾分鐘后路的顏色又恢復(fù)了原來的本色。</p> 這時一位扎著紅頭巾穿著長裙、牽著白馬、揚著鞭子正準(zhǔn)備過馬路的藏族姑娘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當(dāng)時有一大一小的兩只狗尾隨其后。一定是牧羊女!周圍一定有羊群。我們立即停下車跟著她爬上了小山坡。 <p class="ql-block">她的另一位同樣扎著頭巾穿著藏式長裙的伙伴、牽著一匹黑馬在那里等著她,周圍是奔跑的羊群和枯黃的草。她們的臉部被厚厚的圍脖裹著??吹轿覀?,她們拉下圍脖露出面部向我們微笑著,表達(dá)著她們的友好。是啊,我們也只能還以微笑和蹩腳的“扎西德勒”——會說的唯一藏語。語言障礙真是溝通的最大障礙。</p> 她們的手腕手指上、耳朵上、脖子上掛滿了漂亮的飾物,我給她們拍照時還有意識地舉起那只戴滿了各色手鐲和戒指的手。我清楚地看到她們的臉上涂上了一層厚厚的淺棕色的保護(hù)層,我猜想可能那是起防曬作用的吧,但這絲毫也掩飾不了藏族姑娘那自然純樸的美。 吸引我們的還有那只大黒狗,走到近處看,原來是只藏獒!黑得是一塌糊涂,分不清五官。 <p class="ql-block">我們與藏族姑娘在一起足足呆了半個小時,才目送著她們向山的遠(yuǎn)處走去,然后是策馬揚鞭,最后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她們要去放牧。陪伴我們的依然是廣袤的大地和懸浮在藍(lán)天下的白云,以及公路兩側(cè)延綿不斷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一路風(fēng)光無限!</p> <p class="ql-block">一點鐘左右,我們路徑香筑村。說是村,我倒覺得更像一個工程部,因為這里見不到村莊,只看見數(shù)頂白帳篷和一頂綠帳篷。帳篷外堆著一人多高的干牛糞和幾張正在涼曬的白色羊皮,還有小賣部。帳篷里有婦人和孩子,好像在這里度假。條件比起我們昨日見到的母女倆要好的多。這里已靠近阿里的邊界。</p> 聽到我們汽車的馬達(dá)聲和問話聲,富態(tài)的老板娘掀開帳門,露出了笑臉。無論何時何地,笑,都是一個使人感到親切友好的表情,一下子就拉進(jìn)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發(fā)現(xiàn)老板娘的穿戴裝束與前面所見藏人又不同,盤著的頭發(fā)上除了一顆顆相連的綠松石掛在頭發(fā)兩側(cè)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額上有一顆又圓又大的紅色頂珠。難道他們是來自昌都地區(qū)的康巴人?因為昌都康巴婦女服飾顯著特征就是頭頂上那顆稱為“梅朵”的紅色頭飾,一般是用紅珊瑚為材料鑲嵌而成。我猜測最大的可能是,他們是來這里做羊毛、皮件生意的康巴人。據(jù)說阿里地區(qū)的羊毛、皮件生意基本上由康巴人壟斷。 <p class="ql-block">我們走進(jìn)了帳篷。這是一個條件不錯的一家子。帳篷寬大舒適,收拾整潔,三位女性,但不知道她們之間的關(guān)系。她們非常喜歡照相,依偎著我們,好像和我們成了一家人!周新偉當(dāng)場采訪了他們,但不知問了些什么。</p> 我們繼續(xù)前行,但在這片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無人區(qū),看起來中午是不可能找到可以吃飯的地方了。于是周新偉讓大家停下車來,拿出事先準(zhǔn)備好的方便面,我們就在路邊“野餐”了。至于開水嘛,他們考慮的很周到,從新疆出來時,每臺車就配了一個5磅的熱水瓶,在西藏這片高寒地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還專門備了兩鋼瓶氧氣,但我們一次都沒有用上。雖然這里是無人區(qū),但作為環(huán)保主義者的周新偉和王師傅,將我們吃后的飯盒以及產(chǎn)生的其它垃圾先火燒再掩埋。他們不想讓西藏阿里這片人類的最后凈土被人類文明的垃圾所污染。我們幾個都從中受到了深刻的啟示。<br> 走近神山圣湖 <p class="ql-block">約2點鐘,我們翻越了海拔5216米的瑪措木山口,這里是日喀則和阿里地區(qū)的分水嶺。這時天空的云層很厚很低,但輪廓很清晰,翻滾的云海下是泛著波浪似的白色山脈。但是我們沒有停車。</p> 下午約3點,我們來到了海拔4800米的馬攸橋公安檢查站。這是我們經(jīng)過的第二個邊防檢查站。這里的官兵非常熱情,為我們又是沖茶又是裝熱開水。聽說在這里有一對夫妻陪著兒子來當(dāng)兵,已經(jīng)來這里三年了,在檢查站附近開了間小食店。因為附近人煙稀少,大家都去幫襯,生意還過得去。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有聽說過陪讀書的,倒是第一次聽說陪當(dāng)兵!<br><br> 不到十分鐘我們就通過了邊檢。離開了檢查站,路邊的冰河又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已經(jīng)是夏天的五月了,但河面上的冰雪還沒有融化,白白絨絨的,好像一條長長的白色羊絨圍巾,繞著山邊不斷地向遠(yuǎn)處舒展延伸。。。。。。。 3:40我們來到海拔5000米的馬攸木拉山口,這里正好是1465界碑處。阿里的天氣說變就變,剛才還是藍(lán)天白云,轉(zhuǎn)眼間就烏云密布,黑壓壓的像要把一切吞噬。像所有的山口一樣,這里飄著經(jīng)幡,陰冷的山風(fēng)將經(jīng)幡吹得嘩啦啦響,一塊綠底白字的牌子昂然矗立在山口,上面工整地寫著“馬攸木拉山 人與動物和諧共處,軍警民共建高原之文明綠色長廊”,牌子下掛滿了白色的哈達(dá)和五色經(jīng)幡。這時我已經(jīng)沒有了在米拉山口第一次看到經(jīng)幡的沖動。 繼續(xù)行駛在這片渺無人煙的不毛之地,除了荒蕪的戈壁和沙化嚴(yán)重的土地,什么都沒有,只剩下單調(diào)而沉悶的土黃色,行駛了幾十公里遇不上一臺車,見不到一個人。<br>下午5點半左右總算在昏暗的天地之間見到遠(yuǎn)處綺麗的山脈,它好像躲藏在大地與烏云之間,若隱若現(xiàn),似乎有些猙獰,使人聯(lián)想起魔窟,一股陰氣似乎正從那里吹來,一場暴風(fēng)雪似乎要鋪天蓋地而來。這就是海拔7694米的納木那尼峰。它不是一座山峰而是群山,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棱角分明,又好像雕刻家筆下的一個作品,充滿了陽剛氣和立體感,非常的俊美。我在晃動的車上不斷地捕捉它在暴風(fēng)雨前頑強(qiáng)地展現(xiàn)自己的英雄本色。盡管天氣惡劣,但我還是非常喜歡當(dāng)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境。<br><br> 繼續(xù)朝著圣湖的方向行駛,綺麗的山脈下一條明亮如鏡的湖水,泛著耀眼的光澤吸引了我們,一只孤獨的山鳥在湖旁悠悠散著步,我們的到來一下子驚動了它,它呼的騰空飛起。在這不毛之地能見到一只活生生的生命,我們都感慨萬分! 岡仁波齊,我終于見到你了! <p class="ql-block">正當(dāng)我們還在猜測著剛才見到的那只是什么鳥時,遠(yuǎn)處一座我在圖片資料上早就熟悉的山峰躍入眼底,那不是萬山之巔——岡仁波齊嗎?一頂好似白色雪帽的雪峰巍然屹立在群山之巔。這是一座讓你看過就會永遠(yuǎn)也忘不了的雪峰,它獨特的有別于任何其它雪山的渾圓形狀,讓你怎么樣都不會認(rèn)錯它。我看到神山了!我看到岡仁波齊了!當(dāng)我第一眼看到它時,心中頓時充滿了那種經(jīng)過長途跋涉終于到達(dá)終點的興奮,經(jīng)過漫漫長夜終于見到光明的激動,經(jīng)過久旱無雨終于喜逢雨露的感動。人有時很簡單,千里迢迢不辭勞苦就是為了那震撼心靈的一瞬!</p> <p class="ql-block">有位作家這樣描述這座風(fēng)骨姿態(tài)神情獨具的神山:“那山是在一個山結(jié)正中,四面八方聳立著著名山脈的頂峰主峰。它并不高于那些群峰,但它卻渾圓怪異地從那山結(jié)央心升起,像一萬只茫茫白羊中蜷著一頭漆黑的駒犢。群峰都披冰肩雪,只有它如黑玻璃黑水景,刻著堅硬光滑的紋理線。群峰崢嶸如吼,只有它靜若處子。群峰組成一片山的狂濤駭浪,擁戴著神秘肅穆的這異常異色的它?!?lt;/p><p class="ql-block">這就是岡仁波齊!這就是印度人稱之為“宇宙的中心”的岡仁波齊!這就是能夠在這片高寒凍土世界屋脊的屋脊能夠使人感動和被感動的岡仁波齊!</p><p class="ql-block">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意為“雪山寶貝”,西藏的本土宗教——本教便發(fā)源于此。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海拔6638米。它形似圓冠金字塔,峰頂終年積雪,冰雪覆蓋下的水平紋理如整齊的臺階疊砌到峰頂。在黑色的莽莽蒼蒼的高原群山中,它以非凡的形態(tài)和氣魄威凜于萬峰之上。幾個世紀(jì)以來,岡仁波齊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或者說至今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它仍是一座無人征服的處女峰。</p> <p class="ql-block">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就是指這座山。在前佛教既本教時代,岡仁波齊被稱為“九重萬字”山,為雪域藏地之靈魂,相傳當(dāng)時有三百六十位神靈住在這里。古代印度人認(rèn)定岡仁波齊為世界中心、眾水之源。日月星辰皆以此為軸心往復(fù)環(huán)繞,并各行其道。西藏人和印度人都認(rèn)為神圣的四條大河: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都源自岡底斯山。這四條河在相距不遠(yuǎn)處同時出發(fā),向著不同的方向,流過不同的地域,蜿蜒跌宕大相徑庭過千里萬里之后,重又在同一個歸宿底——印度洋中相聚。</p> <p class="ql-block">如此眾多的神奇和宗教的魅力,使岡仁波齊成為亞洲最著名的宗教圣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來自印度、尼泊爾、以及我國各大藏區(qū)的信徒不遠(yuǎn)萬里歷盡艱辛來到這里,轉(zhuǎn)山轉(zhuǎn)湖朝圣祈福,了卻夙愿。根據(jù)藏族的傳統(tǒng),朝圣者來岡仁波齊轉(zhuǎn)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zhuǎn)山10圈可在500輪回中免下地域之苦;轉(zhuǎn)山100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馬年轉(zhuǎn)山一圈,相當(dāng)于常年轉(zhuǎn)十三圈。所以每逢馬年轉(zhuǎn)山的人特別多。環(huán)繞神山已經(jīng)成為精神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我很想去轉(zhuǎn)山,不為別的,就為去感受心靈與神靈交會的那一刻,全身心地將自己投入到這個完全純自然的岡仁波齊,張開思想的羽翼,邁開父母給我的那雙凡人的腳,深入這宇宙之域,在途中盡可能貼近它、感受它、近距離去仰視它,與它進(jìn)行心靈的對話,讓自己的靈魂飛出軀體,環(huán)繞著神山悠悠地漂浮,讓軀體隨著那個看不見的巨大磁場、按順時針方向慢慢地轉(zhuǎn)動,擺脫掉世間的一切凡俗,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轉(zhuǎn)山對我有太強(qiáng)的誘惑了,我是多么期待能有這樣一次心靈之旅。</p><p class="ql-block">但是,我們沒有安排去轉(zhuǎn)山,我們不是自助游,我們必須服從大部隊的整體安排。</p> 神山下的瑪尼堆廣場 <p class="ql-block">將近7點鐘,我們來到一個可以稱作是瑪尼堆廣場的地方,由于遼闊地域沒有遮擋,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眺望到無限遠(yuǎn)處的岡仁波齊。廣場很大,以一座白塔為中心,各形各色的瑪尼石被一層層地疊堆形成一個個頗具規(guī)模的瑪尼堆,周圍環(huán)繞著五色經(jīng)幡,一大堆牦牛角堆積在瑪尼堆的一側(cè),似乎在守護(hù)著這些承載著藏族人民情感的瑪尼堆。疾勁的山風(fēng)一陣緊似一陣,在空曠的山野中發(fā)出嗚嗚的回聲。我推測這應(yīng)該也是一個山口,但周圍并沒有明顯起伏的山脈,又讓我懷疑自己的猜測。諾大的廣場只有我們幾人,偶爾見到一只飛鳥掠過高空,給寂靜的廣場帶來了一點點生氣。</p> 瑪尼堆最初稱曼扎,意為曼陀羅,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石堆,藏語為“多本”;還有一種是在石塊或卵石上刻寫文字、圖像,以藏傳佛教的色彩和內(nèi)容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動物保護(hù)神和永遠(yuǎn)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墻垣,這種瑪尼墻藏語稱“綿當(dāng)”。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瑪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額頭碰它,口中默誦祈禱詞,然后丟向石堆。天長地久,一座座瑪尼堆拔地而起,愈壘愈高。每顆石子都凝結(jié)信徒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祈愿。瑪尼石的產(chǎn)生,使這些自然的石頭開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長的歷史進(jìn)程中,涌現(xiàn)出了浩如煙海的瑪尼石刻品,凡人跡所至,隨處可見,它是藏族刻在石頭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阿里的天氣說變就變,此時滿天的烏云大有“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之勢,一場暴風(fēng)雨似乎馬上就要來臨。我們迅速離開了瑪尼堆廣場,去尋找今晚的宿營地——瑪旁雍錯湖旁的旅館。在黑暗的夜幕下,不遠(yuǎn)處的湖面上,一抹神秘的白光好像一把閃著寒光的利劍,倚著朦朧的山脈,似乎要將天地分割。隱約可見湖邊還有羊群和牧羊的人。此時正好是晚上7:30,天無日月,只有濃濃的烏云,不知這道白光從何而來?為這神山圣湖之域又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離開這片被神秘寒光籠罩的湖泊,天又變成了另一個天。陽光普照,路邊幾個解放軍戰(zhàn)士正帶著棉帽口罩,拿著鐵鍬在維修著公路。據(jù)說在阿里地段區(qū),道路的維護(hù)是由當(dāng)?shù)毓俦?fù)責(zé)的,這也是阿里的獨特之處吧。試想如果沒有解放軍,哪有今天通向阿里的路? <p class="ql-block">17:42在茫茫荒原上我們意外地見到了幾只正在奔跑的野驢,但不是成群成隊。這是此行新青藏之旅我唯一一次見到的野生動物,太少了太不過癮了!接著,神山岡仁波齊又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比剛才更加清晰,距離我們更近了。它像萬物之神,高高地凌駕于萬物之上,好像不論我們走到那里都可以看見我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它的掌握之中。</p><p class="ql-block">晚上約8點半,當(dāng)落日的余暉灑向廣袤大地時,我們終于找到了那座位于瑪旁雍錯旁、納木那尼峰下的神湖旅館。這是一個多么不尋常的夜晚,我們將睡在圣湖的身旁!</p> 睡在瑪旁雍錯圣湖身邊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被雪山圣湖環(huán)抱的小旅館。一層樓高有著十幾間屋子的平房,有些房間外墻腳留有刻著外文的碑文,不知是不是那位老外捐建的。面向瑪旁雍錯是一個四周圍墻聳立的院子,可以停放二十幾輛車。在院子里可以清楚地望到岡仁波齊神山。原計劃在湖邊扎帳篷,但有旅館也就不去受那個苦了,每間房可容納7~8人,我們6個男女同居一間。幾次外出幾次男女同居,我是見怪不怪了。旅館里只提供窗和鋪蓋,無水無燈,也許這是我見過最簡陋的旅館了。但我們已經(jīng)非常知足。</p> 放下行李,我們立刻沖向湖邊,想去送走湖邊最后一抹晚霞。沒想到晚霞下的納木那尼峰表現(xiàn)的如此溫柔,敞開他寬大的胸膛,靜靜地讓瑪旁雍錯倚在他的胸懷。真不知神山岡仁波齊作何感想。冰雪消融后的山坡裸露出土黃色的脊梁,殘留下來不多的白雪星星點點地點綴著黃色的山脈。天黑前天空的那種瓦藍(lán),更是將這山這水襯托的美輪美奐。真是如入仙境。 房后有一座突兀的孤立的金字塔似的山峰,橫在我們?nèi)ガ斉杂哄e的路中央。尖尖的峰頂,寬大的峰底,讓人感覺好像是人為堆砌起來的山峰。山的左右極為對稱,山腰上有一座由五間藏式房子組成的寺廟(久貢巴寺/及烏寺)。晚霞將山后的天空燒的通紅,金字塔的剪影顯得異常詭秘。 我們光顧著拍照了,回到住所已將近9點半,根本沒有考慮晚上在哪吃吃什么。在住所我們遇到一些俄羅斯朋友,他們慕名千里迢迢來到這里,就是為了去轉(zhuǎn)山轉(zhuǎn)湖。他們真是勇敢的人!據(jù)說有一輛專用的供給車跟著他們,為他們提供后勤服務(wù)。我們的領(lǐng)隊反應(yīng)真快,立刻打起他們的主意,和這些后勤人員談好價,讓他們專為我們做了飯菜,讓我們一行在寒冷的夜晚吃上了雞蛋炒飯、黃瓜木耳粉絲湯。我們打著電筒非常滿意地吃著這頓美味佳肴。在藏區(qū)、特別是在渺無人煙的阿里地區(qū),在神山圣湖旁,能吃上這樣一頓飯,真是一種奢侈了! 回到房間,打開睡袋,但我無法讓自己就這樣去睡。內(nèi)心涌動著一個念頭,想在滿天的星斗下倘祥在神山與圣湖之間,聆聽湖水的喃喃私語,聆聽心靈與神山的對話,那該是多么的愜意!燕子和老唐響應(yīng)了我的建議,我們?nèi)俗叱鲈鹤?,向湖邊走去?lt;br>月光下的圣湖是多么的靜謐,整個曠野又是多么的寧靜。幽深的湖水靜臥在雪山之間,微風(fēng)吹來,夜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站在湖邊,你會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圣湖那妙不可言的靈氣和巨大的能量。站在在這樣壯偉美麗的圣湖邊,無論做什么或什么都不做,都是一樣的美好。望著這片煙波浩淼的湖水,我只想靜靜地坐在湖邊,望著湖水,讓自己的心融化在這片圣水中,讓圣湖之水洗去心靈上的所有污垢,讓自己靈魂再次得到升華。我感到自己內(nèi)心從未有過的安然和怡然,分外的寧靜。<br> 圣湖—瑪旁雍錯 <p class="ql-block">瑪旁雍錯,這座能與岡仁波齊神山齊名的圣湖,位于神山的東南面,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它的湖水由岡底斯山的冰雪融化而來,是圣水。這座高原湖面積412平方公里,海拔4587米,最大深度77米。若論大論海拔高度,它比不上納木錯湖;論美論秀,它比不上羊雍錯湖。但是,唯有其神其名,使得它被尊為高原湖泊之國至高至貴的王后。大唐高僧玄奘當(dāng)年在艱苦倍嘗的西天取經(jīng)途中也到過瑪旁雍錯,他將該湖稱為“西天瑤池”。據(jù)說印度著名的領(lǐng)袖甘地的部分骨灰也撒入了瑪旁雍錯。</p> <p class="ql-block">瑪旁雍錯,藏語意為“永恒不敗的碧玉湖”。在西藏人的眼里,它是西藏眾多圣湖中的“圣湖之王”。它與岡仁波齊一樣,屬于那種你只要瞥過一眼,就再也忘不了的造物主之作。岡仁波齊與瑪旁雍錯,兩者一陽一陰、一剛一柔,互為補(bǔ)充,君臨天下,成為信徒們的“世界之父”和“世界之母”。千百年來,神山在西北面25公里外的高山頂上深情地凝望著圣湖,圣湖用它一生的柔情滋潤著神山,它們遙遙相望卻不能相聚,成為世世代代人們爭相傳送的永遠(yuǎn)的歌。</p><p class="ql-block">印度經(jīng)典中稱此湖能洗滌人類的一切罪孽,認(rèn)為凡是身體能接觸到其土地或在其中沐浴過的人,將走向勃拉馬的天堂;誰飲過該湖中的水,則將升上濕婆的天宮,并解脫百次回的罪孽。本教尊瑪旁雍錯為生命湖或命根湖,是生命之源,具有無窮財富和功德,認(rèn)為用其沐浴能清凈所有污垢,消除災(zāi)難惡緣,成就一切事業(yè)。藏傳佛教認(rèn)為,湖水具有八種功德,飲用沐浴功德無量。因此瑪旁雍錯是一條神圣的湖,是一條充滿神靈的湖。</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多么的幸運多么的幸福啊!今天我們飲用了圣湖的水,用圣湖的水來做我們的晚餐。我從來沒有想過天堂地獄的事情,但是今天,圣湖的水卻讓我浮想聯(lián)翩。</p><p class="ql-block">對于旅行者來說,瑪旁雍錯圣湖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除了它那些流傳千古的神話傳說,它超凡脫俗的秀麗景色,也足以讓每一位經(jīng)過艱苦跋涉的人心醉神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