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大華夏,百年樹人”的紀念牌,醒目地矗立在校園,讓人一下溫暖了起來。6月1日正是華師大一附中百年建校的生日。來自天南地北的同學,頂風冒雨趕來了。1925年光華附中和大夏附中先后創(chuàng)辦,隨著歷史的推動和變遷,合并-改名,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華師大一附中的前生,</span>這是所歷史悠久的名校,也是我們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6月1日正值上海的雨季,風雨交加中,步履蹣跚的老學長,青春靚麗的小同學,來自海內(nèi)外的同學們趕來了,走進綠意盎然的虹關(guān)路新校園。為的就是見證百年輝煌,為的就是老同學的相見。</p> <p class="ql-block">我們67屆戊班的31位同學和班主任童明友老師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這座歷史悠久的名校,走出了喬石尉健行等很多中央領(lǐng)導,更是走出了無數(shù)位科學家,院士教授…學校的校史展覽收集了珍貴的資料,讓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有幸的是我們班級也有兩位同學上了校友名人榜。陳衛(wèi)平是中國哲學史領(lǐng)域著名學者,著作等身,桃李天下。</p> <p class="ql-block">楊建國,東華大學工學博導,為數(shù)字化紡織服裝工程技術(shù)研究開發(fā),提供技術(shù)與裝備保障,至今還在承擔教學任務。</p> <p class="ql-block">校慶簽到。在海量的學校攝影中,找到幾張我班同學身影。</p> <p class="ql-block">特地從海外飛回參加活動的同學,與恩師童老師的合影。戴鰲城,聶元清,施存潔和王易尼,中午還在順風酒店做東,熱情款待與會同學。</p> <p class="ql-block">離開校園已有六十年,盡管去年十月份班里舉辦過紀念活動,但今年增加了多位海外以及上次沒出席的同學,與老同學相聚,激動萬分。</p> <p class="ql-block">多時未見甚是牽掛。問寒噓暖,相互關(guān)切。</p> <p class="ql-block">童老師從主會場回到班級教室,同學們簇擁周圍,親熱有加,</p> <p class="ql-block">班長沈宗萍團支書夏芳和宣歌婭,與童老師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眾男同學與老師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活動還有件令人高興的事,“失聯(lián)”五十多年的老同學顧軍(顧榮富),在武一平的執(zhí)著尋找中,終于回歸集體。</p> <p class="ql-block">感謝武一平的執(zhí)著和熱心,當年的同學“一個也不能少”的愿望成真。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同學,早已是北京大學教授博導,主攻生命科學。</p> <p class="ql-block">兩位中學時形影不離的聶元清王易尼,如今分別在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各自奮斗創(chuàng)業(yè),但見面不易呀。</p> <p class="ql-block">在校時就參軍的戴鰲城,經(jīng)歷可謂豐富,在老撾前線立過功受過傷,如今在加拿大開公司搞實業(yè),做得風生水起。</p> <p class="ql-block">一直很低調(diào)的朱銀法和童老師的合影,誰曾想日后還是房地產(chǎn)的老總呢!</p> <p class="ql-block">朱偉和顧伯明兩人笑得多滋潤。孫華峰精神氣爽,正與老潘在談論生意經(jīng)吧!</p> <p class="ql-block">老同學相見,還是勾肩搭背,親密無比,兩位經(jīng)常在微信里指點江山的梁耀明常國才。</p> <p class="ql-block">施存潔與老潘相談甚歡。</p> <p class="ql-block">錢雄放和夏士良聊起孫輩的話題,喜不自禁。</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同桌陳向明和戴鰲城,回憶起放學回家的熱乎勁,很是感慨,如今倆人在國內(nèi)國外創(chuàng)下了各自領(lǐng)域,真是哥倆好!</p> <p class="ql-block">簽到墻前的合影,夏芳與王易尼,兩個老美女,盡管青春不再,但依舊靚麗。</p> <p class="ql-block">整一天雨就沒停過,但傘下的我們依舊感到熱情親切</p> <p class="ql-block">感謝我們的班長沈宗萍,將這次內(nèi)容豐富的校慶活動,安排的井井有條,讓與會同學感受到了溫馨友愛。</p> <p class="ql-block">感謝胡錦成老同學,作為師大附中老師的他,一直以來擔起了學校與同學聯(lián)絡的重任,這次也是策劃與安排活動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徐道群錢雄放和掛著“照相機”的施松齡,三為男士身姿還是挺拔。</p> <p class="ql-block">校慶重頭戲之一的是我們的童老師九十大壽,同學們要為他慶賀。作為班主任的他陪伴我們四年有余,他娓娓道來師生情,學校恩,贏得熱烈掌聲。</p> <p class="ql-block">精神矍鑠的童老師,戴上生日快樂的喜慶帽子,有同學的陪伴,真是一種幸福。</p> <p class="ql-block">顧軍的回歸為班級增添了喜慶,策劃者們搞了一個很正式的歡迎儀式,鄭重的送上了珍貴的禮品,?;?,紀念冊和班級群的禮品。</p> <p class="ql-block">三位當年同赴黑龍江兵團的陳衛(wèi)平,黃莉顧榮富。五十年后再相見,很有戲劇性。</p> <p class="ql-block">老同學們推杯換盞,盡管都已七十有五,但還能看出年少時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還是老樣子的徐道群同學,怎么看上去越來越像他的父親徐正貞老校長。</p> <p class="ql-block">黃莉,拿起碗碟就能敲起來的美女同學,至今還是不能忘卻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聚會中抓拍了幾位同學的特寫,來一組吧。陳向明長期在新聞界工作,如今還繼續(xù)在互聯(lián)網(wǎng)耕耘,馬上要出版圖文并茂的游記,讓人期待了。</p> <p class="ql-block">虹關(guān)路的新校園拓展創(chuàng)新,處處透著活力,讓我們贊嘆不已;中州路的老校園歷史悠久的氣息,更值得我們懷念,留下過我們整整四年的足跡。</p> <p class="ql-block">學校貼心的在每個教室做好了背景墻,讓我們這些老校友,留個可以回味的照片。我們趕緊又拍了集體照。</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游泳池,那是我們最喜歡的體育課場地。</p> <p class="ql-block">顧軍的回歸,要感謝武一平千方百計的尋覓,當年曾是同桌的常國才也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恰逢百年校慶,朱銀法的兒子媳婦也來參加慶典,難得的機會一定要留個合影,太有紀念意義了。班級里,姐弟同校,兄弟同學,共為校友的還有很多了。</p> <p class="ql-block">班級里唯一的一對伉儷。</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的風云變化,半個世紀的人生滄桑,天南地北,交人無數(shù),暮然回首,母校仍在心中,同學依舊難忘。</p> <p class="ql-block">每想起母校的往事,總能品出與眾不同的教育傳統(tǒng),盡管由于文革在校正規(guī)學習僅兩年,但歷史淵源深厚的母校學習環(huán)境,資深優(yōu)秀老師的無私奉獻,感染熏陶著我們這一屆。</p> <p class="ql-block">一個甲子一群同學,有幸結(jié)緣,我們走進了一個豐富精神世界和果實累累的老年行列,擁有一群團結(jié)互愛同學,能交流著我們的情感和信息。</p><p class="ql-block">一座名校傳承百年,盡管我們在校度過的只是人生短短幾年,但師生情,母校恩,卻伴隨我們一生,難以磨滅。愿我們的母校繼續(xù)前行,再創(chuàng)輝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