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十年的光陰,像風一樣掠過,把我們從石家莊辛集新壘頭體校那塵土飛揚的操場和小小的籃球架下,吹散到了生活的四面八方。當年那些一起流汗、一起咬牙、一起在簡陋場地上奔跑跳躍的小女孩們,如今終于又陸陸續(xù)續(xù)地聯(lián)系上了。這聲時隔多年的問候,仿佛撥開了時光的簾幕,露出了我們共同的生命底色。 </p> <p class="ql-block"> 重逢的喜悅里,我們看到了各自人生的軌跡:有的姐妹留在了校園,或執(zhí)起體育教鞭,在跑道上點燃新的火種;或站在文化課的講臺,傳遞著知識的接力棒。有的在企業(yè)的天地里打拼,在職責與壓力間穿行。有的回歸家庭,用另一種溫柔而堅韌的力量撫育著下一代。還有的,像那位在杭州獨自打拼、開著小店的姐妹,守著方寸之地,經營著生活的酸甜苦辣。無論身處何地,擔當著何種角色,我們都在為柴米油鹽奔波,為家人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在各自平凡或不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努力地奮斗著。</p> <p class="ql-block"> 凝視著彼此熟悉又添了風霜的面容,一個清晰而深刻的感悟涌上心頭:新壘頭體校給予我們最珍貴的,遠不止當年那點有限的比賽機會或顯赫的成績。它深深植入我們骨血里的,是那份在日復一日枯燥訓練中磨礪出的東西——那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過去,當年球場上的奔跑早已停下,但那顆名為“拼搏”與“堅持”的種子,卻在生活的土壤里破土而出,長成了支撐我們人生的參天大樹。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當我們?yōu)榱松嬙诼殘鲋信G斬棘,那份毅力讓我們不輕言放棄;當家庭的責任重擔壓肩,那份韌勁讓我們能扛起風雨;在遭遇生活的挫折和低谷時,那份“爬起來”的倔強,就是最可靠的支撐;面對繁瑣的工作和日常的挑戰(zhàn),那份專注和投入,讓我們能把每一件小事盡力做好;而無論身處何境,那份懂得協(xié)作、理解互助的精神,依然溫暖著我們的人際關系,支撐著我們的小家和大家。</p> <p class="ql-block"> 新壘頭體校的操場或許已變了模樣,但那些回蕩在操場上的哨聲、教練的叮囑、隊友的呼喊,早已沉淀為我們生命中最堅實的基石。這份由學校、由教練和老師們用心血澆灌的精神財富,沒有金光閃閃的獎杯作為證明,卻實實在在地烙印在我們每一次為生活打拼的努力里,閃耀在我們守護家人的目光中,流淌在每一個平凡卻不肯認輸?shù)娜兆又小?l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份精神,是我們從新壘頭帶走的最珍貴的“畢業(yè)禮物”。它不是掛在墻上的榮耀,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力量,讓我們在柴米油鹽的平凡道路上,始終能挺直腰桿,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 感謝母校!感謝教練!感謝老師們!你們當年播下的種子,如今正在我們各自的生活里,頑強而蓬勃地生長著,結出了名為“堅韌生活”的果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