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方古堡看歐洲,東方古堡看晉城?!?lt;/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是明代后期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兄弟的故里。位于山西省沁水縣鄭村鎮(zhèn)湘峪村,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禎七年(1634)。</p> <p class="ql-block">古堡坐北朝南,倚山而建,層樓疊院,排列有序,集軍事防御、中西合璧、風(fēng)水玄學(xué)三大特色于一體。古堡依山傍水,東西長達280米,南北寬100至150米,總占地面積約32500平方米,宏偉壯觀,層層疊疊。因為該城由孫居相、孫鼎相兄弟主持修建,而孫鼎相在孫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擔(dān)任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所以他的府邸便以“三都堂”命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稱為“三都古城”。</p> <p class="ql-block">雙插花院建于明崇禎十一年,具有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兩旁耳房高中間低,既有歐式建筑風(fēng)格,又像中國古代兩邊插花的官帽</p> <p class="ql-block">湘峪民居的窗戶多采用拱券式窗孔,窗孔外墻飾以"眉檐垂柱"的磚雕,這是一種已經(jīng)漢民族化但仍然帶有濃郁西式風(fēng)格的裝飾形式。</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將防御工事、兵營、軍需倉庫的功能合為一體,兼具“串珠式”與“連廊式”的建筑形式,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設(shè)計和優(yōu)良的建筑質(zhì)量成為冷兵器時代防御工事的巔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孫鼎相居住的官邸,院內(nèi)“一覽樓”為古堡內(nèi)現(xiàn)存最高的建筑,樓層為5層、高25米,具有瞭望守御的作用,又稱“瞭望樓”“三都堂”。與周圍民居相比,顯得鶴立雞群。樓座為三開間,一至四層朝南開三窗,第四層?xùn)|西又各開一窗;第五層朝南敞開三間,東、西、北又各開一窗。它的外墻以極具藝術(shù)性的垂花門式磚雕裝飾拱形樓門及窗子,簡潔大方,同時這種磚雕也是湘峪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形成了湘峪民居獨一無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老房子帶有時代特色的改造痕跡,</p> <p class="ql-block">雕有“忠”字的輔首。</p> <p class="ql-block">據(jù)史書記載,明朝末年,天災(zāi)人禍不斷發(fā)生,激起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并爆發(fā)多次戰(zhàn)亂?!稘芍莞尽に囄闹揪拧ぜo(jì)事》中有記載:“賊自秦入晉,五犯沁水,至是陷之?!备辉R粫r的沁河流域也因此引來流民,受到多次侵擾。于是,和沁河流域其他古堡型村寨一樣,官商士紳富戶等紛紛帶頭修建城堡,出自湘峪村的名宦孫氏三兄弟,為防御外敵保衛(wèi)家園,帶領(lǐng)村民們修筑了這座堅固的城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