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3日 晴轉(zhuǎn)陰</p><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早集合的時候,來了兩位新面孔。我第一反應(yīng)是怎么才來,都錯過兩天,真是有錢任性啊。出乎意料的是,小孟助理給大家介紹一個是大咖說的畢總和產(chǎn)品經(jīng)理龍龍。原來是大咖說背后的大咖來了,會給我們這個團來個錦鯉免單么?不過還是想多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 開化寺</p><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開化寺位干陳區(qū)鎮(zhèn)中部的舍利山腰,距高平市區(qū)約17公里,創(chuàng)建于北齊武平一年(公元571年)名清涼寺,北宋天子八年(公元1030年)宋仁宗下詔,賜原一清涼寺”改名為《開化禪院”,寺院坐北朝南,進院洛,寺前為兩層樓閣式的山】(大悲閣),山門兩側(cè)為鐘鼓二樓,入山門正中為大雄寶殿,西側(cè)為廊房,后院主殿為演法堂,東側(cè)為三大士殿,西側(cè)為地藏殿。整個建筑規(guī)整對稱,與山勢相融,形成一幅美麗畫卷。寺內(nèi)最早建筑為大雄寶殿,創(chuàng)建于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其建筑規(guī)制和建造藝術(shù),代表了宋代建筑的最高水準,特別是殿內(nèi)壁畫,更是絕無僅有的藝術(shù)珍品。2001年6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最高,最早,絕無僅有,唯一,僅存等絕對化用語在山西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廣告法都拿他沒辦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遵循《營造法式》修建的大雄寶殿(公元1073年)立于基臺之上,給人一種力壓群雄之勢。</p><p class="ql-block">? 志山老師的講解必須從斗拱開始,不過信息量太大,雖入腦入心但“總是開不了口,讓你知道,就是那么簡單幾句,我辦不到”??</p> <p class="ql-block"> 據(jù)稱是開化寺的第二絕——彩繪。第一絕就是之前的大雄寶殿。釋迦牟尼像是后面塑的,相比之前看過的佛像,就差點意思了,特別是嘴和鼻子,不宜多說,免得落個大不敬。</p> <p class="ql-block"> 第三絕就是開化寺壁畫《清涼圖》,始作于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東西北三面約88.2平方米,是我國現(xiàn)存面積最大、文化內(nèi)涵最高、繪畫技法高超的宋代寺觀壁畫。</p><p class="ql-block"> 整幅壁畫以佛經(jīng)的故事展開,所繪有講經(jīng)說法,宮廷貴族,官吏學士,耕織漁牧,商賈航運和市井風情等畫面。畫面瀝粉貼金,顯得金碧輝煌和絢麗多彩,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生活面貌。西序曰:《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扆壁(西)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東序日:《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扆壁(東)曰:《觀彌勒菩薩上生率兜天經(jīng)》。</p><p class="ql-block">? 必須單獨起行,這幅壁畫作者:宋代民間畫匠 郭發(fā)和王大然</p> <p class="ql-block"> 同樣,還是以我的視角為大家呈現(xiàn)部分壁畫的內(nèi)容。近距離的站在近千年前的畫作面前,聽著老師的講壁畫的故事,故事很長,上鏈接<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cZ4Gga2eeCPuPb1vPBtAw"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開化寺壁畫連載</a>。</p><p class="ql-block">? 將宋代繁華的市井生活融入到佛經(jīng)典故里,讓人不得不佩服畫匠精巧的構(gòu)思。如果不是漫漶(huan 受潮或浸水變得模糊)嚴重,該堂壁畫堪比《清明上河圖》。</p><p class="ql-block">? 古代壁畫,要看得趁早,因為它遲早會被時間湮沒。</p> <p class="ql-block"> 開化寺的小確幸。</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 法興寺</p><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法興寺因舊址坐落于長子縣慈林山坳,故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李治敕賜寺額:廣德寺。宋治平年間更名為“法興寺”沿用至今。寺內(nèi)現(xiàn)存文物主要有石塔、木構(gòu)建筑、彩塑、碑刻、琉璃、木雕等六大類。其中尤以被譽為“法興寺三絕”的唐石舍利塔、燃燈塔、宋塑十二圓覺像久負盛名。石舍利塔為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鄭惠王李元懿任潞州刺史時所建,目前為止,這種位于寺院中軸線上的雙層四角形樓閣式唐代石塔在國內(nèi)尚屬孤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極高的觀賞價值。燃燈塔建于唐大歷八年(公元773年),是我國僅存的三座燃燈塔中保存最完整、做工最精細,結(jié)構(gòu)最精巧的一座。塔身上的浮雕鑿磨細膩,刀工嫻熟,對于研究唐代的建筑、石雕、音樂、舞蹈、服飾、宗教、民俗等各門類藝術(shù)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圓覺殿里的宋塑“十二圓覺菩薩造像”,在雍容祥和的妙相中洋溢著慈悲親切的母性情懷,被美術(shù)史學界譽為“宋塑菩薩之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進入山門,法興寺第一絕唐代舍利塔就Duang的一下落在眼里了。整體結(jié)構(gòu)為四方形,網(wǎng)上流傳的說法是“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兼具樓閣式與四門塔式的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又有一只小雀幸被鏡頭捕捉到??</p> <p class="ql-block"> 其實,看到這座唐代舍利塔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運城的泛舟禪師塔,或許是塔剎的造型極為相似。結(jié)果。。。。。</p> <p class="ql-block"> 結(jié)果在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了舍利塔在搬遷前的樣子,又不一樣了??。圖片右下角有出處!這樣看來,還是泛舟禪師塔更“唐”一些。</p> <p class="ql-block"> 舍利塔后,圓覺殿前就是一座用玻璃罩住的唐代燃燈塔,法興寺第二絕。你看塔身的石雕,連瑞獸都是豐盈體態(tài),唐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 第三絕 圓覺殿里的唐風宋塑</p><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建。民國五年(1916年)信眾在重修時,刪改了外檐部分。1984年至1088年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依據(jù)殿內(nèi)遺制與〈營造法式〉并結(jié)合當?shù)赝谕悩?gòu)建推想復原,重制了外檐部分。圓覺殿廣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明間通檐用三柱,金柱略高,其上斗拱六鋪作偷心造,上置四椽栿對接乳栿,南北貫通。殿內(nèi)梁架都用徹上明造。外檐柱頭斗栱七鋪作,外挑雙杪雙下昂,第一、第三挑偷心,批竹昂,內(nèi)挑四杪偷心造。整座建筑結(jié)構(gòu)疏朗,用材規(guī)整,出檐舒展,造型簡約大氣,為本地區(qū)同類形制木構(gòu)遺存中體量最大的宋代。</p> <p class="ql-block"> 整組作品分三個部分,由“塑匠人:馮宗本;畫匠人:陳道榮,呂榮” 制作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p><p class="ql-block">? 彩塑官方簡介(第一部分)中央佛臺正面主像釋迦牟尼佛,兩側(cè)由內(nèi)向外依次分列二弟子(阿難尊者,迦葉尊者)、二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二善神(俗稱“哼哈二將”)像。</p><p class="ql-block">? 哼哈二將的形象往往給人以威嚴肅穆的感覺。忘了誰是哼,誰是哈,不過看這兩尊造像,我估計怒目圓睜的是哼。哼哈二將看似兇神惡煞,但被稱為善神,因為他們驅(qū)邪護正。這一點跟我有點像。??</p> <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第二部分):周圍環(huán)列十二圓覺菩薩像。整組造像上承唐塑余緒,豐潤飽滿雍容典雅。下傳宋塑神韻,內(nèi)斂含蓄,氣韻生動。尤其是菩薩群像,妙相莊嚴的儀容下不僅閃耀著佛性的光輝,更洋溢著慈悲親切的母性情懷,被美術(shù)史學界譽力“宋塑菩薩之冠”。</p><p class="ql-block">? 在擴展學習過程中,看到一篇禪林網(wǎng)2022年轉(zhuǎn)發(fā)的帖子,里面的照片標注為“中國文化基金會”。為了與我現(xiàn)場看到的塑像比較(顏色較為鮮艷的非我所拍),在調(diào)整中把出處擋住了,勿怪。</p><p class="ql-block">? 來吧,開始一場唐風宋韻的盛宴。</p><p class="ql-block">? 就眉間傳神度,右勝出。</p> <p class="ql-block"> 就下巴的圓潤程度,右勝出。</p> <p class="ql-block"> 就陷入沉思的深度,右勝出。</p> <p class="ql-block"> 就端莊俊逸度而言,打平,角度不同而已,變化不大。</p> <p class="ql-block"> 就面部曲線的輪廓感而言,右勝出。</p> <p class="ql-block"> 這個~~毫無疑問右勝出。??</p> <p class="ql-block"> 就安泰祥和度而言,右又勝出。</p> <p class="ql-block"> 就鼻梁圓潤度而言,左勝出。</p> <p class="ql-block"> 就嘴角一絲微笑而言,右勝出。</p> <p class="ql-block"> 角度差異過大,不太好比。真羨慕?jīng)]圍欄的時候。</p> <p class="ql-block"> 同上。不過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可見的總體來說鼻梁變化較大。</p> <p class="ql-block"> 就臉部飽滿度而言,右勝出。</p> <p class="ql-block"> 從上面的十二組圖片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塑像的面部應(yīng)該重新修整過,雖然是2022年的帖子,但照片確切是什么時候不得而知,說話做事務(wù)必求個嚴謹。</p><p class="ql-block">? 在殿內(nèi)的十二圓覺菩薩中,這尊無疑是最妙的。遠看為女相,近看為男像。遠看面容豐腴,圓潤飽滿,如官方介紹所說,有種母性的光輝。但近看的時候,面部中軸線又透露出一種來自父親的嚴肅。這就是所謂的妙相吧。</p> <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第三部分):背面為觀自在菩薩及二脅侍菩薩像。</p><p class="ql-block">? 自在觀音,男相無疑,眉宇間威嚴自立,好生俊朗。</p> <p class="ql-block"> 有沒有一種給別人拍照時突然闖入一個陌生人偷影的即時感。</p> <p class="ql-block"> 離開時,偶遇法興寺瑞獸,小黑。</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 布村玉皇廟</p><p class="ql-block">? 實話說,逛這個廟宇的時候,我有點打罔逛了,可能是還沒從唐風宋塑中走出來,也可能是有熱心村民介入,印象沒那么深。網(wǎng)上查看了一下,里面的后殿,斷代都還存在爭議,不過怎么斷都是宋或者更早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這個比目魚造型就有點粗糙了??</p> <p class="ql-block"> “重新武裝日本”?被占領(lǐng)過?不對。沒被占領(lǐng)過?那更不對了。這個得查,必須嚴查。查詢結(jié)果如下:</p><p class="ql-block">? 墻上的漫畫原文是“反對美帝重新武裝日本”,漫畫的繪制源于1948年的“反美扶日運動”。反美扶日運動是指中國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復活日本軍國主義的愛國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政府積極推行重新武裝日本法西斯的政策,公開復活日本侵略勢力。1948年5月4日,上海萬余學生集會游行,發(fā)起組織“反美扶日聯(lián)合會”,并通電全國。運動很快從上海、北平、南京等地發(fā)展到了全國,也包括玉皇廟所在的小鄉(xiāng)村。</p><p class="ql-block">? 意難平!</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不好意思,非故意窺視,您繼續(xù)方便。</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 崇慶寺</p><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崇慶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整座寺院坐北向南,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寺前青松翠柏簇擁,寺后山峰環(huán)聳如屏,地理位置絕佳,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全寺由天王殿、千佛殿、臥佛殿、大士殿、地藏殿等殿堂組成一個四合院布局。千佛殿為正殿,南側(cè)和東側(cè)分置關(guān)帝殿、給孤長者殿及方丈禪院等,山門與天王殿為一殿兩用,是該寺院的正門;</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寺內(nèi)還保存有歷代彩塑300余尊,其中體量較大的46尊,小型泥塑200余尊。尤其是大士殿內(nèi)的十八羅漢塑像,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水準和思想內(nèi)酒,在國內(nèi)彩塑領(lǐng)域?qū)儆诘钐眉墑e的作品,被一眾彩塑藝術(shù)家奉為“宋塑之冠”。</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天王殿建造于明天啟三年(1623),殿內(nèi)僅存的東方持國天王與南方增長天王彩塑像也是同期遺物,同時也是上黨地區(qū)現(xiàn)存體量最大的兩尊明代彩塑天王造像。二天王像手中法器與腳下鬼怪雖然缺失,但其整體造型依然完整,二像動作連貫緊湊,氣勢威猛逼人。面龐上向外鼓起的肌肉給人飽滿而結(jié)實的緊繃感,白色的眼球、黑亮的琉璃眼珠在深色的肌膚映襯下炯炯傳神。雕塑家對人體結(jié)構(gòu)理解之深刻,對人物動態(tài)提煉之精準,對氣勢傳達之到位令人贊嘆。</p> <p class="ql-block"> 大士殿</p><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又稱羅漢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屋頂為懸山式,殿內(nèi)梁架結(jié)構(gòu)為宋制,外觀明清時期有修繕。殿內(nèi)中央佛壇為方形臺基,中尊為駕錦毛犼的觀世音菩薩,左尊為騎青獅的文殊菩薩,右尊為跨白象的普賢菩薩,分別象征慈悲、智慧、大行。</p><p class="ql-block">? 圓圓的大眼睛,萌萌噠。這是被菩薩感化,變了新興了?那個??不圓的白象就不上特寫了,因為。。。我沒拍。</p> <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這十八羅漢為北宋元豐二年塑造,是中國現(xiàn)存宋代羅漢中唯一有確切紀年的。這些羅漢像形態(tài)或豐滿、或清瘦,眉眼表情或夸張、或內(nèi)斂,姿態(tài)或沉靜、或奔放,氣質(zhì)或雅、或拙,各具品格。塑像肌肉豐滿,臉型方圓,體格健碩,有唐之遺韻;在衣飾的處理上,多用凸起的線條,以衣褶的婉轉(zhuǎn)變化表現(xiàn)人物的身體姿態(tài)。</p> <p class="ql-block"> 宋塑的精巧之處就是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神韻。另外,十八羅漢雖與三位大士分列不同位置,但又共成一個整體,給人親臨道場的感覺。定格于身,動心于神。</p> <p class="ql-block"> 千佛殿</p><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千佛殿是寺內(nèi)主殿,為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興建,殿內(nèi)塑像亦是同時塑造。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六架椽屋,單檐九脊殿式屋頂(歇山頂),平面呈正方形。殿內(nèi)梁架絕大多數(shù)構(gòu)件為宋代原構(gòu),結(jié)架合理,制作規(guī)范。千佛殿梁架,既無虛設(shè)構(gòu)件,亦無重復配置,技巧嫻熟,手法洗練,負重均衡適度,結(jié)構(gòu)合理有力,是我國宋代小型殿宇中具有代表性的遺作。</p><p class="ql-block"> 殿頂琉璃色彩艷麗,造型生動,窗欞式樣蒼古,仍為宋人舊作。殿內(nèi)佛壇束腰須彌式,束腰剔地突起雕花草紋,間柱上雕獸面,乃宋制無疑。壇上供奉一佛二普薩及背面?zhèn)茸^音像,面相、衣飾、手法以及華麗無比的泥塑背光皆為明代雕塑特點,但彩塑的布列位置,軀體造型,頭上發(fā)髻等,仍保留了宋代風格。</p> <p class="ql-block"> 從千佛殿出來準備去地藏殿的時候,殿旁邊來了一只“接引”貓,那氣勢比錦毛吼還厲害,不過我慈悲為懷,使用嫻熟的擼貓技能瞬間感化它,乖乖給我接引。</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p><p class="ql-block">? 官方簡介:殿宇較小,結(jié)構(gòu)簡單,檐頭斗,四鋪作。殿頂琉璃及門窗裝修,皆為明代遺物。殿內(nèi)塑地藏菩薩及侍者,左右塑十殿閻王,兩山墻塑六曹判官,上部懸塑佛、菩薩、天王、弟子、明王等,都是明代作品,塑工高超,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各位看官請看各位判官,莫看他們面露兇相,實則心中嘹亮。</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有被圖一嚇成圖二???反正我是渾身發(fā)顫,因為氣溫陡降,寒意逼人??。這是為了應(yīng)景么?</p> <p class="ql-block"> 正式參觀完崇慶寺后,志山老師組織大家在偏殿旁交流,畢竟有畢總在,客戶反饋可以一鍵直達。由于不善言辭,更關(guān)鍵的是穿少了,不得不躲到天王殿里打抖抖,錯過了畢總的“抖”音“直播”和團友的誠摯分享。沒辦法,健康第一。</p> <p class="ql-block"> 從42度的河南到12度的山西,這溫差都抵上重慶的溫度了。天氣預報顯示明天有雨,而且要去的地方海拔1700米,掐指一算得買件厚衣服才能扛過去。于是,回到酒店,馬上打車出去。當然免不了夜游兩個國保單位,沒辦法,引力這玩意沒辦法克制啊。</p><p class="ql-block">? PS.上黨門就真只是一個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