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2015年)的6月上旬,我們在陜西參加旅游團,進行“紅色朝圣”旅游,那些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 6月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一次來到“南泥灣革命舊址”紀念地游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泥灣,是延安旅游名勝景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國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名歌《南泥灣》,讓南泥灣這個地方盛名大播,遐邇聞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泥灣,歷史上曾經(jīng)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朝中期,清統(tǒng)治者挑起漢回民族糾紛,互相殘殺,使這里變成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蕪之地。</p><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chǎn)運動”,其“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的“南泥灣精神”,成為“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奮發(fā)圖強,戰(zhàn)勝困難,奪取勝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泥灣,這片曾經(jīng)荒蕪的土地因革命者的奮斗而煥發(fā)生機。我們漫步于紀念地,感受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緬懷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難困苦,砥礪奮進的崇高精神品格、忘我奉獻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中午,第一次來到延安市城區(qū),信步漫游觀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安,革命的圣地。我們漫步于街頭巷尾,感受著這座城市的紅色氣息。每一處建筑,每一條街道,都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下午,在延安,第一次參觀“楊家?guī)X革命舊址”紀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楊家?guī)X革命舊址”紀念地,位于延安市城北,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1947年3月所在地,先后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張聞天、王稼祥、彭德懷、陳云、李富春、楊尚昆、鄧小平、王若飛、董必武、吳玉章、凱豐、王首道、王明 等近20位領導人在此居住。領導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向前推進……</p><p class="ql-block"> 1942年,在楊家?guī)X建起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中央在這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1年,“楊家?guī)X革命舊址”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楊家?guī)X革命舊址”被列入陜西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輩的足跡深深印刻于“楊家?guī)X革命舊址”紀念地,我們在紀念地參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將我們帶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精神的偉大。</p> <p class="ql-block"> 在延安,第一次參觀“棗園革命舊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棗園,位于延安城西北約8公里處:延河支流西川河畔,以其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農(nóng)業(yè)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聞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棗園,原是陜北軍閥高雙成的果園,占地80余畝。上世紀三十年代后期,由陜甘寧邊區(qū)保安處接管,曾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根據(jù)地之一;中央社會部進駐后,并改名為“延園”,1943年中央社會部在此興建窯洞,逐漸形成重要的辦公區(qū)域;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guī)X遷駐此處辦公,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解放區(qū)軍民開展的“大生產(chǎn)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并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nèi)戰(zhàn)做了充分準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棗園革命舊址”躋身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1996年,“棗園革命舊址”由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棗園革命舊址”列入了“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棗園革命舊址”這個革命者的棲息、砥礪奮進之地參觀,我們觸摸著那些簡樸的窯洞、房舍、家具,追憶那些艱苦奮斗的革命年代,革命者們在這里工作、生活的場景,他們?yōu)槔硐電^斗的堅定信念和砥礪前行的業(yè)績,讓我們油然而生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在延安,第一次觀賞《延安保衛(wèi)戰(zhàn)》現(xiàn)場表演情景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場面宏大的《延安保衛(wèi)戰(zhàn)》,是以1947年3月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軍與國民黨胡宗南部隊激戰(zhàn)為歷史背景,通過真槍實彈、沉浸式互動形式,再現(xiàn)革命戰(zhàn)爭場景的紅色旅游經(jīng)典項目,演出位于延安市棗園村后壩梁,由專業(yè)團隊打造,融合實景特效與軍民互動,是全國首創(chuàng)的動態(tài)紅色文化體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觀賞《延安保衛(wèi)戰(zhàn)》情景劇表演,演員們精彩的演繹,將我們帶入了那段硝煙彌漫、艱辛奮戰(zhàn)的歲月,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