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日—4日,意大利拉文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文納,一個擁有豐富馬賽克鑲嵌藝術(shù)的意大利古城,早在大學(xué)期間就已萌生想法,希望有一天能親自去看看。之后的幾十年在世界上東奔西跑,即使曾來到意大利旅行,仍然未能成行,今天總算了卻了心儀許久的心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說起馬賽克鑲嵌,一般都以古羅馬馬賽克鑲嵌作為認(rèn)知藍(lán)本,羅馬的馬賽克鑲嵌確實不錯,起源又早。上次去突尼斯旅行,突尼斯城周邊到處都可以看到古羅馬留下的馬賽克鑲嵌遺跡,并蓋了一座馳名世界的馬賽克鑲嵌博物館。但古羅馬馬賽克鑲嵌大部分使用自然原石,顏色灰暗。而拉文納古城各個教堂的馬賽克鑲嵌畫,用的是經(jīng)過加工的寶石半寶石天然彩色石材,很多都是通過高溫煅燒染色的玻璃制品,顏色極為鮮艷,工藝更加復(fù)雜,圖案拼接越發(fā)細(xì)膩生動,尤其在拼接技法上大大完勝古羅馬馬賽克鑲嵌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拉文納這座古城不簡單,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公元395年狄奧西多皇帝去世后,東西羅馬分家,古羅馬這塊土地上一時分崩離析。402年,西羅馬皇帝赫諾琉斯舍棄羅馬而定都拉文納,后被日耳曼王奧多阿克爾占領(lǐng)。東哥特人入侵后,東哥特王狄奧多里克也曾把拉文納作為坐鎮(zhèn)勢力范圍的首都。到東羅馬的皇帝查士丁尼接手了這座古城,拉文納已經(jīng)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可是個強(qiáng)悍帝王,他一度落腳在拉文納。公元6世紀(jì)他已開始在拜占庭帝國領(lǐng)土內(nèi)大興土木,修建大教堂,并采取全新的馬賽克工藝裝飾教堂,拉文納的各個教堂也正是于此時相繼落成。建筑風(fēng)格是典型的羅曼式樣,全部由紅磚砌就,幾乎所有的教堂都大規(guī)模采取馬賽克鑲嵌工藝裝飾。我們先參觀了兩座典型的馬賽克鑲嵌教堂:新圣阿波利奈爾教堂和尼安洗禮堂,滿墻的馬賽克鑲嵌讓人看后激動不已。特別是尼安洗禮堂圓形屋頂馬賽克鑲嵌,簡直太美了,我的相機(jī)幾乎拍個不停。早在1500年前,能有如此精湛的藝術(shù),且色彩極其豐富,不得不佩服當(dāng)年的藝術(shù)家工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文納火車站附近地下通道墻壁上的涂鴉。</p> <p class="ql-block">新圣阿波利奈爾教堂。</p> <p class="ql-block">尼安洗禮堂。</p> <p class="ql-block">拉文納圣維塔萊教堂的馬賽克鑲嵌畫,可謂西方拜占庭藝術(shù)最輝煌的典范。當(dāng)我一邁進(jìn)宏偉的教堂,眼前立刻被閃閃發(fā)亮的黃金背景墻,和五彩的馬賽克鑲嵌畫所震驚。藍(lán)、綠、白、紫、黑色的馬賽克,仿佛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寶石,從底部延伸至穹頂,構(gòu)成了《圣經(jīng)》中主要的場景。查士丁尼大帝和狄奧多拉皇后率領(lǐng)眾多隨從的馬賽克鑲嵌畫顯赫分立在左右兩面墻壁上,顯得十分突出,這兩幅馬賽克鑲嵌壁畫可是世界美術(shù)史上的重頭戲。主壁龕外側(cè)的墻壁描述的是亞伯拉罕準(zhǔn)備獻(xiàn)祭以撒的故事,另一側(cè)則是亞伯拉罕和麥基洗德長老的故事。拱頂頂部描繪的是四位天使圍繞著上帝的羔羊,耶穌和十二門徒馬賽克鑲嵌則裝飾著兩側(cè)的拱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維塔萊教堂建筑是典型的羅曼巴西利卡式,全部紅磚砌就。教堂外墻有幾處飛扶壁支撐,500年后興起的哥特式建筑大概借鑒于此。大教堂內(nèi)堂呈八角形,有一個中央核心區(qū)域,上方是穹頂,由八根巨型石柱和拱門支撐。直徑 16 米的穹頂和大型壁龕在 1780 年由博洛尼亞藝術(shù)家巴羅齊和甘多爾菲,以及威尼斯畫家瓜拉納繪制了壁畫。描繪的是麥基洗德長老向得勝回來的亞伯拉罕獻(xiàn)上面包和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賽克鑲嵌畫覆蓋了教堂內(nèi)司祭席上方的墻壁、拱頂以及后殿的半圓形穹頂。在后殿的鑲嵌畫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督耶穌坐在一個深藍(lán)色的球體上,球體下方的巖石中涌出四股泉水。金色的背景頂部有七層紅、藍(lán)、白三色相間的云紋?;阶笫治罩愃茩?quán)杖的 “書卷”,右手將一頂珍貴的皇冠授予圣維塔萊,兩位大天使簇?fù)碓谝d基督的身后。在大天使的左側(cè),??巳R西奧主教身著教皇長袍,手持教堂的模型立在一旁,整個場景設(shè)置在一片開滿鮮花的綠色草地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巳R西奧主教于公元 525 年與教皇約翰一世在東哥特王狄奧多里克去世前一年,創(chuàng)建了圣維塔萊教堂,傳說圣維塔萊是一名遭受迫害殉道的羅馬士兵。教堂的建造由居住在拉文納富有的銀行家朱利亞諾·阿爾真塔里奧出資。這座巴西利卡式教堂于公元548 年 4 月 19 日由馬克西米安主教祝圣。而狄奧多里克的繼任者統(tǒng)治拉文納也就十幾年,被雄心壯志恢復(fù)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取代。公元540年,查士丁尼的愛將貝利撒留收復(fù)了拉文納,教堂于547年完工。狄奧多里克和奧多亞克這些蠻族人信奉的是基督教的阿里烏斯教派,拜占庭統(tǒng)治拉文納后,全部改為東正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幅馳名世界的藝術(shù)珍品分別高懸在后殿左右墻壁上,這是一個人物眾多的場景,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從右側(cè)走來,頭上肩膀上裝飾著大顆大顆璀璨的寶石,手持一個大型的鍍金圣盤。主教馬克西米安從左側(cè)走向畫面中心,他身穿教皇披肩,手持十字架。查士丁尼右手邊的就是貝利撒留,身后跟著兩位身著白色束腰外衣并帶有深紫色標(biāo)識的貴族,再后面是手持盾牌和長矛的禁衛(wèi)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面墻壁是狄奧多拉皇后,由兩位宮廷顯貴陪同。她深紫色長袍的下擺描繪著三位智者進(jìn)獻(xiàn)禮物。狄奧多拉皇后頭戴光環(huán),佩戴著皇冠和長長垂落到胸前的珍珠串 。她的胸部和肩膀上披著珍貴寶石制成的蕾絲,身旁的侍女們穿著達(dá)爾馬提卡長袍 ,戴著披肩 。狄奧多拉身邊的兩位女性與眾不同,她們穿著更為華麗,但她們的臉部偏小、由形狀更不規(guī)則的鑲嵌片拼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狄奧多拉和查士丁尼沒有自己的孩子,只有兩個養(yǎng)子。一個是狄奧多拉與貝利撒留生的私生子,另一個是查士丁尼的侄子。狄奧多拉左手邊的是貝利撒留的妻子安東尼婭,她與狄奧多拉是多年好友。緊挨著安東尼婭的是狄奧多拉和貝利撒留的女兒,其他的都是女眷隨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狄奧多拉,她身世復(fù)雜,當(dāng)過舞女、妓女等,是一個非常放蕩的女人,但長得太美了,俘獲了皇帝的心。查士丁尼為了娶她,竟然修改了羅馬法典。狄奧多拉雖然出身低微,但她對查士丁尼重塑羅馬帝國的輝煌起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公元532年,君士坦丁堡賽車場(馬車)上爆發(fā)了“尼卡暴動”,當(dāng)時查士丁尼被嚇得不知所措,想逃跑,沒想到狄奧多拉說了一句名垂歷史的名言“寧可穿著皇帝的紫袍去死,也不茍活”,這讓查士丁尼感到羞愧。于是他們夫妻倆指揮貝利撒留鎮(zhèn)壓了暴亂,三萬暴民在競技場內(nèi)被殺。現(xiàn)在的伊斯坦布爾大競技場遺址上,還佇立著紀(jì)念鎮(zhèn)壓暴亂的方尖碑。狄奧多拉以堅強(qiáng)的意志、非凡的勇氣終結(jié)了暴亂。在這幅壁畫完成的第二年,狄奧多拉病逝,并被東正教封為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輝煌的藝術(shù)史有時僅僅是一群天才的底層工匠所創(chuàng)造,他們沒有留下姓名,他們沒給后人品讀激動人心的故事,可正是在他們的手中,偉大的藝術(shù)名垂青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文納,圣·維塔萊教堂,西方拜占庭藝術(shù)最輝煌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圣維塔萊教堂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亞略洗禮堂。</p> <p class="ql-block">拉文納的三座陵墓也是值得打卡的地方,當(dāng)然打頭的是意大利詩人但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越700年的時空,我們來到了拉文納,探尋《神曲》作者但丁的靈魂棲息地。穿行在古老的拱廊與斑駁灰白色石墻間,仿佛能窺見但丁踱步沉思的身影。一塊方形墓碑赫然銘刻著“詩人但丁之墓”的全名,在場的老外信誓旦旦地認(rèn)為,這的確是但丁的墓穴。而在另一塊已被綠色植物環(huán)抱的墳冢上,后人于1944-1945年另安置了墓碑。哪一處為真并不重要,唯見意大利百姓對但丁深深的敬意和愛戴。但丁紀(jì)念堂前,一對兒老夫婦正在吟誦但丁的詩篇,聲音深沉而悠遠(yuǎn)。但丁的故鄉(xiāng)是佛羅倫薩,但丁在拉文納作古后,佛羅倫薩一直想把他的陵墓遷回故里,始終未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1321),意大利中世紀(jì)詩人、文藝復(fù)興的先驅(qū),現(xiàn)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fù)興時代的開拓者,以史詩《神曲》后世留名。我收藏的一枚文藝復(fù)興時期制作的但丁紀(jì)念章,仍然躺在書柜里靜靜地窺視者人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拉·普拉奇迪亞(Galla Placidia)墓室和圣維塔萊大教堂同在一個院落中。墓室不大,四周綠蔭環(huán)繞,顯得很肅靜。這座陵墓空間太小,只能分批參觀,一批十幾個人,看幾分鐘就得走人。室內(nèi)的天頂宗教圖案,也全部用馬賽克鑲嵌裝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說圣維塔萊教堂是金碧輝煌的神圣天堂,那么加拉·普拉奇迪亞陵墓則是靜謐迷人的星夜。濃郁的深藍(lán)天空綴滿了閃亮的星星,藤蔓環(huán)繞著麋鹿,耶穌放牧著羊群,熊熊燃燒的火焰旁的書櫥里擺著四本福音書,以祭奠女主人在世的輝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拉·普拉奇迪亞是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的女兒,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的妹妹。西哥特人入侵羅馬,加拉·普拉奇迪亞被西哥特國王俘虜成婚。之后,羅馬人以六十萬斗小麥將她贖回,嫁給了羅馬軍師君士坦提烏斯,二人育有一子瓦倫丁尼安。公元421年,君士坦提烏斯被立為皇帝、加拉·普拉奇迪亞成為皇后。君士坦提烏斯三世去世后,加拉扶植她的兒子瓦倫丁尼安三世繼承皇位。加拉·普拉奇迪亞在拉文納下令修建了很多建筑,其陵寢布滿了豐富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是拉文納世界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們參觀的最后一站選擇了東哥特王狄奧多里克的陵墓(455~526),這座陵墓是拉文納唯一沒有馬賽克鑲嵌畫的世界遺產(chǎn),也是這一時期的國王陵墓中唯一幸存的孤陵。他讓我想起了伊朗波斯波利斯居魯士大帝的荒冢,同樣沉眠于草莽荒原。不過狄奧多里克的陵墓周圍綠草如茵,已開僻成國家公園。</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狄奧多里克的陵墓遠(yuǎn)離拉文納市區(qū),我倆暴走了兩公里才趕到天文臺式造型的陵墓前,累得呼哧帶喘。等爬到二層墓室,居然空空如也,僅有一個巨大的紫紅色大理石浴缸擺放正中。這原本是個水槽,被改造成狄奧多里克大帝死后的歸宿。如今水槽棺材破損、內(nèi)里空空蕩蕩,他的遺骸早已被移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489年,在拜占庭皇帝芝諾鼓動下,?狄奧多里克王率10萬東哥特人西征意大利,越過阿爾卑斯山,打敗前來迎戰(zhàn)的奧多亞克國王。經(jīng)三年圍攻,于493年強(qiáng)占拉文納,建立了臣屬拜占庭帝國的東哥特王國。公元520年,狄奧多里克大帝下令建造了這座自己未來的墳?zāi)?。陵墓采用?dāng)時非常罕見的哥特式設(shè)計,上下兩層都是十邊形,直徑達(dá)10米的圓形穹頂竟是一整塊300噸的巨石落蓋,暗紅色的正十字銘刻在穹頂正中,氣勢壓人。誰能想到當(dāng)年稱雄一方的東哥特王,統(tǒng)治疆土從意大利半島擴(kuò)展到西西里島、達(dá)爾馬提亞和普羅旺斯。他死后的1500年,墓室被洗劫一空,勇猛的大帝只能與孤魂野鬼為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歷史像一葉孤舟,船上無論是英雄還是庶民,隨著時間的年輪都會駛向茫茫的塵埃里,消失得無影無蹤。珍惜生命吧!活在當(dāng)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丁墓。</p> <p class="ql-block">加拉·普拉奇迪亞墓室。</p> <p class="ql-block">狄奧多里克陵墓。</p> <p class="ql-block">圣維塔萊教堂里的歌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