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518 ,中雨轉(zhuǎn)小雨。</p><p class="ql-block">早餐后游玩【大肚巖景區(qū)】,導游帶領我們坐景交車,8點半就到景區(qū)。根據(jù)游程介紹的大肚巖景點:半圓形倚山巨石,圍徑近百米,高五十五米,遠看酷似頭小腳短大腹便便的畸形人像。其實我看更像豬八戒,那到處亂拱的豬鼻高高地翹起。</p> <p class="ql-block">??拍完大肚巖,往右一轉(zhuǎn),看到JH在拍仙都觀三字,怎么一下子大肚巖景點就玩完了嗎?我心里有點納悶。</p> <p class="ql-block">??我跟在隊伍后面,一會兒就到了云關。云關俗名合掌巖、合掌洞。八仙亭北,一爿巨巖滑塌后與峭壁相倚,上合下分,狀如兩掌合十。洞內(nèi)壁平如刀削,洞闊約六十平方米,洞內(nèi)冬暖夏涼,最宜游人小憩。 南側(cè)峭壁上有明代印?!霸脐P”摩崖,北側(cè)有現(xiàn)代王金山“赤壁云關”摩崖。相傳黃帝升天時,洞南陽光燦爛而洞北云霧繚繞,由此異景常呈,故古人稱之“云關”。遺憾的是,我們游玩時正在下雨,未能看到此異景。</p> <p class="ql-block">??仙都觀還沒到,這個小景還不錯,門上的匾額是“不可說”?!安豢烧f”是佛教哲學中的核心概念,指真理或?qū)嵪嗫梢酝ㄟ^修行證悟,但無法用語言完全詮釋?!安豢烧f”既是修行者對真理的敬畏,也是對語言局限的深刻洞察。它并非消極的沉默,而是倡導通過實踐與直覺去體悟超越言語的實相。有點深奧,只能意會。</p> <p class="ql-block">??又來了一個“無有間”,不深究了。</p> <p class="ql-block">??隨后到了【仙都觀景區(qū)】。仙都觀是縉云仙都最古老的廟宇之一,導游沒帶我們進去,我上前拍了一張照片,又追隨大部隊去了。</p><p class="ql-block">仙都觀曾名趙侯祠,又叫趙侯廟、烏傷侯廟。祭祀趙炳,是縉云有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祠廟建筑。趙炳字公阿, 東陽人,系東漢時善醫(yī)方士。云游仙都,適遭兵亂,瘟疫橫行,遂施方術為人治病,救人無數(shù),百姓感其恩德,建祠祭祀。當時縉云仙都一帶屬于烏傷縣管轄,故朝廷敕封其為大將軍和烏傷候。《道士下山》、《飛刀又見飛刀》、《射雕英雄傳》等影視劇曾在此拍攝。</p> <p class="ql-block">??去招隱洞途中,其時沒有下雨,那是山頂崖壁上滴下來的水滴,還不小,AM和XM她們撐傘而過。懸崖之下應該就是招隱洞。</p><p class="ql-block">招隱洞,仙都觀青龍巖下之洞穴,因立地高低不同而分上下兩層,下洞高大寬敞,可容百余人,洞口之上高崖陡峭,雨天流水如瀑,晴天雨珠似簾,故又稱雨珠洞。</p> <p class="ql-block">??請看視頻。</p> <p class="ql-block">??招隱洞里石壁有李時珍、扁鵲等古代八大神醫(yī)雕塑。上洞矮小,適宜坐憩,相傳古有樵夫在此洞頸兩老對弈,方一局,刀柄已爛。仙家一局棋,人間已百年,原來是樵夫遇仙,故稱爛柯洞。</p> <p class="ql-block">??限于篇幅,只能拼圖了。</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懸崖旁往下拍的仙都觀。</p> <p class="ql-block">??前面拍的AM和XM她們撐傘而過的,懸崖之上伸出來的巨石,應該就是這里了。</p> <p class="ql-block">??步道左側(cè)白色的臺階處有個人,團友們你們能看出來是誰嗎?我已經(jīng)落后了,得趕緊追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已經(jīng)追上去了一段距離,繼續(xù)加油。</p> <p class="ql-block">??下山之后,有一塊“天鵝孵卵”的景點指示牌,美中不足的是應該放一張?zhí)禊Z孵卵的照片,方便游客辯識。天鵝孵卵:青龍岙口多巨石疊壘,上部巨石酷似天鵝,下部石頭小如鳥蛋,酷似天鵝正在孵化后代,組合成形象逼真的天鵝孵卵奇觀。其形成系多節(jié)理、裂隙的流紋巖山體,在風化剝蝕、流水侵蝕,特別是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巖塊錯落堆積, 架空疊壘,巖塊表面又經(jīng)千萬年球狀風化所致。遺憾的是天鵝孵卵我沒有看到,不知其他團友是否看到或拍到?</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下山之后,在“天鵝孵卵”景點附近拍攝的人工小景,水池中S形小徑上,相親相愛的AM他們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我讓幾位同學也拍一張。</p> <p class="ql-block">??出景區(qū)的路上,一只貓咪喵喵地叫著跟著我們走,一個團友擼了一下,它就趁勢躺下了,好萌??!真討人喜歡啊!</p> <p class="ql-block">??不知怎么搞的,又回到了大肚巖,可能導游帶我們圍繞大肚巖兜了一圈。此時沒有下雨,三十五團五連的上?;挠言诖蠖菐r下合影,歲月流轉(zhuǎn),轉(zhuǎn)瞬四五十年了,然戰(zhàn)友之情依舊熾熱如初。</p> <p class="ql-block">??團友們都在拍照留念,我也請CXM同學幫忙拍一張。</p> <p class="ql-block">??出了大肚巖和仙都觀景區(qū),我們?nèi)バ〕啾诰皡^(qū)途中路邊有個“仙人釣”亭子。傳說中,這里是仙人垂釣之所,而今則成為人們觀賞風景、體驗垂釣樂趣的佳處。</p> <p class="ql-block">??仙都景區(qū)的景點都是傍依著練金溪,有山有水,處處呈現(xiàn)著山水交融的和諧之美。W大哥和夫人也來觀賞練金溪仙人垂釣的湖光山色,體會古人的閑情逸致,我不失時機地幫他們留影。</p><p class="ql-block">百度:縉云仙都景區(qū)內(nèi)的溪流名為 好溪 ?。好溪穿過仙都風景區(qū),其溪流總稱稱為練金溪 ,又作錦溪?。</p> <p class="ql-block">??去小赤壁景區(qū)途中,路旁又見一個亭子,光影不錯,隨手一拍?,F(xiàn)在真幸福啊,人手一只手機,隨時隨地想拍就拍,回想以前膠卷年代,一個135的膠卷,一般只能拍36張,考慮周全了才會摁快門,今非昔比??!</p><p class="ql-block">? 八仙亭位于小赤壁懸崖下,建于70年代?。亭高5米,八柱四角,單檐歇山頂,每個亭角上分別塑有兩個栩栩如生的八仙神像,亭名匾額由我國二十世紀書法泰斗沙孟海書寫?。</p><p class="ql-block">八仙亭的名稱來源于其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相傳八仙常到小赤壁游憩,留下了許多美麗傳說。 《八仙的傳說》、 《封神榜》、《錦繡未央》等影視劇曾在此拍攝?。</p> <p class="ql-block">??過了八仙亭,很快我們就來到了小赤壁。圖片的左邊就是小赤壁,此處好溪的水面寬闊,溪邊有巨石(可能是千萬年前山頂崩塌下來的),對岸也有淺灘,遠處是煙雨朦朧中的青山,仿佛一幅幽深的水墨畫, 將天地間渲染得如詩如夢。遠山若隱若現(xiàn), 層巒疊嶂,浸潤在這紛飛的雨絲中,宛如披上了一層輕紗。</p> <p class="ql-block">??小赤壁古時又名白巖,下洋村隔溪一面陡峭絕壁,東西橫亙約六百五十米,高約六十米,崖壁赭白相間,遠望猶如焰火燒過,酷似長江赤壁,因規(guī)模較小,故名小赤壁。山體原為東北向斷裂,因受溪水侵蝕和風化作用,巖石崩塌,斷面裸露,成此絕壁奇觀。</p> <p class="ql-block">??因為仍在下雨,團友們擺出各自喜歡的Pose,我咔咔咔連續(xù)拍攝,事后每人選擇一張即可。</p> <p class="ql-block">??哈哈哈,這也是我拍照最多的姿勢。</p> <p class="ql-block">??秀麗的山川,神奇的傳說,加上山水詩鼻祖的題詠,引得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來。他們被仙都的山水風光所吸引,題寫了大量的詩詞歌賦,并留下了一百多處摩崖題記。人與大山之間最古老的互動方式便是這些篆刻在巖石巨礫和懸崖峭壁上的文字,以山巖作紙,鑿出文字。原本在茫茫山林中不起眼的石壁就此有了靈性。這些摩崖題記品類眾多、風格迥異,主要分布在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等地,它們宛如鑲嵌在仙都山水泉石中的顆顆明珠,賦山水以靈氣、賦泉石以性情。</p><p class="ql-block">小赤壁處唯這塊摩崖石刻最清晰:“咸淳辛未,天臺臣本卿,偕姪惟允惟敘來游,邑人田季玉不期而會,友人周至而……”。 恕我才疏學淺,有一字不識,經(jīng)請教老同事韓老師,方得以解惑。</p> <p class="ql-block">??小赤壁崖壁上多歷代題刻,現(xiàn)存摩崖石刻八處,南宋著名詩人王埴《小蓬萊歌》和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游仙都峰記》,均以文長著稱。其中明代“小赤壁”三字摩崖最為著名,字體遒勁雄渾,印證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游覽足跡。由于天雨,圖片中“小赤壁”三字看不出,在下面的視頻中能清晰地看得到。</p> <p class="ql-block">??請看小赤壁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路旁的山石上有仙都山三字,這里有條小徑,可上龍耕路。</p> <p class="ql-block">??電視劇《慶余年2》也曾在龍耕路取景拍攝。圖片來自于“雯子菇釀”在網(wǎng)上的微博文章——《跟著“墨雨云間”打卡縉云仙都小赤壁景點-龍耕路”》的配圖,如有異議留言即刪。</p> <p class="ql-block">??老同學TCM她做過功課,她知道小赤壁上面有條龍耕路,我們這個32人的團,唯獨她爬上去了,哈哈,我怎能不爬?!</p> <p class="ql-block">??小赤壁懸崖峭壁上橫亙著天然石廊,長約四百米,寬一至三米,高二至三米,高出水面數(shù)十米。崖壁原為凝灰?guī)r質(zhì),歷經(jīng)干萬年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漸成此石廊。相傳東漢劉秀稱帝前,被王莽軍追殺至此,前臨深淵絕壁,后迫追兵,危急間有一金龍躍出好溪,在陡壁上橫耕石廊一條,使之脫險,因名龍耕路。</p> <p class="ql-block">??我往上爬了一段,拍了以上兩張照片,再拍了這段視頻就下來了。遺憾,沒時間看看龍耕路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事后我看了小赤壁導覽圖,過了“云關”,在“八仙亭”前,有小路可以上山游覽龍耕路,到“小蓬萊”處下來即可。</p> <p class="ql-block">??10點鐘離開“小赤壁”,五分鐘即到“濟川橋”。</p> <p class="ql-block">??右邊低矮的是“濟川橋”,左邊高大的是“下洋大橋”。</p><p class="ql-block">下洋濟川丁步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犊N云縣文保名錄》雖未直接提及該橋,但仙都石梁橋等其他明代古建筑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說明當?shù)孛鞔鷺蛄航ㄖ哂写硇?。橋身石板?jīng)歲月打磨光滑,全長100余米,結(jié)構(gòu)堅固至今仍可通行。</p> <p class="ql-block">??所有團友都在聽導游在介紹濟川橋,我則在旁邊拍照,邊拍,邊暗暗思忖是否要從濟川橋上走到對岸去。我給別人的印象是比較穩(wěn)重的人,其實骨子里我有一顆狂野和喜歡挑戰(zhàn)征服的心。我抬眼望去濟川橋完好無損可直達對岸,而且橋上也有對岸走過來的游人??吹酱蟛筷犚呀?jīng)開始從下洋大橋往對岸走了,知道行進方向沒錯,于是我一個人也往濟川橋上走去。</p> <p class="ql-block">??我邊走邊打開手機開始拍視頻,AM老師以及好幾個團友也在橋上拍我。此時此景,正應了那句——“我在橋下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由于邊走邊拍,又要觀察腳下僅兩塊石板寬的橋面,所以視頻有些畫面明顯歪了好多。</p> <p class="ql-block">??AM老師正在朝我揮手。</p> <p class="ql-block">??這是AM老師幫我拍的,謝謝你!</p> <p class="ql-block">??已經(jīng)走到橋中間了。視頻末尾處看到山上的兩塊獨立的巨石,就是“姑婦巖”,我在視頻中顯然沒有講對。</p> <p class="ql-block">??“姑婦巖”,俗稱婆媳巖,在仙都主景區(qū)入口處水南的子母山上。嘉靖《浙江通志》載:“在小蓬萊之東五里,上有二石相上下,又名子母山”。我們所見的姑婦兩巖:那低者,龍鐘靜坐的是婆婆;高者,亭亭玉立的是媳婦,興許是大自然的疏忽,給這位媳婦造出一個漂亮的臉蛋。數(shù)千年來這里的人們相傳:這位媳婦心腸狠毒,常常殘酷虐待年邁的婆婆。天理不容,是天雷劈掉了她的頭顱。巖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還是紅的呢。</p> <p class="ql-block">??我知道大橋上的團友們在拍我,所以我把雨傘舉得高高的,以便讓團友們把我拍得更清晰點。</p><p class="ql-block">我很喜歡這張“孤獨的人”,這是團友YLG先生幫我拍的,謝謝!YLG先生選擇的機位是站在護欄上的兩盆紅花中間,紅花分別遮擋了濟川橋的兩端,給觀者留下了一點懸念,不知濟川橋究竟有多長;湍急的練金溪水泛起了白色的浪花,遠處是朦朦朧朧青綠的小山,而我一個人孤獨的站在濟川橋上。做美篇時我把乏味的天空部分裁剪了一點,不知YLG先生是否認同。</p> <p class="ql-block">??橋上的老同學們也在與我打招呼。</p><p class="ql-block">姑婦巖,是天雷劈掉了她的頭顱。巖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還是紅的呢。</p> <p class="ql-block">??這是老同學TCM幫我拍的,謝謝!</p> <p class="ql-block">??已經(jīng)看到溪水邊的石臺階了。</p> <p class="ql-block">??好溪(練金溪)的駁岸上有塊標識牌:下洋濟川丁步橋,縉云縣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我上岸不久,與我同住一房的老同學JH也從濟川橋上走來了,他是我們團隊中第二個走濟川橋的。</p> <p class="ql-block">??10:15上岸后,我們?nèi)ネ呶潭淳皡^(qū)。</p> <p class="ql-block">??去往倪翁洞景區(qū)途中看到這排列整齊的九面鏡子,蠻好玩的。</p> <p class="ql-block">??10:30到達倪翁洞入口。別看入口窄小毫不起眼,倪翁洞石刻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初陽山位于練溪西,與鼎湖峰遙遙相望,融山水泉石、田園風光于一體,是仙都摩崖石刻最為集中處。山東面有一個可容納上百人的天然山洞,“當啟明時,日光先射”,故名腸谷洞。相傳古時有一位倪翁隱居于此,亦名倪翁洞。李陽冰因之寫下“倪翁洞”三字,后來游客以此為題材,留下了眾多的游記詩文?,F(xiàn)存題記中,唐代2處,宋代11處,明代22處,清代7處,民國15處, 近代3處,待考3處,共63處。其中,最為著名的當為唐朝著名書法家、縉云縣縣令李陽冰的“倪翁洞”三字。</p> <p class="ql-block">??洞口就有一塊石刻“朝花煥采”。</p> <p class="ql-block">??進洞就是往上攀爬,我在下面看到即叫住同學,幫她們留影。</p> <p class="ql-block">??又來兩位,那就一起合影吧。</p> <p class="ql-block">??W大哥夫婦也來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應該是讀書洞,請看視頻。</p> <p class="ql-block">??在倪翁洞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這個湖南寧鄉(xiāng)的劉濟才到此一游的題刻,要花費不少銀子吧。值!倪翁洞的石刻已經(jīng)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以流芳百世了。如果讓我出點錢,在這里刻XZP到此一游,我也愿意。哈哈哈!癡人說夢,開開玩笑,僅此而已。</p> <p class="ql-block">??小字來不及細看了,旭山兩字夠大,每個字高2米,且筆鋒蒼勁。</p> <p class="ql-block">??老同學TCM知道倪翁洞三字的珍貴,故讓我?guī)退趹{虛閣下的“倪翁洞”三字前留影。</p><p class="ql-block">“倪翁洞”三字是仙都摩崖石刻中最具價值的瑰寶,為有“筆虎”"篆圣”美譽的唐乾元間縉云縣令李陽冰所留。為保護這一稀世珍寶,古人在石刻上方專門建亭子為之遮風擋雨。因亭依巖凌空,故名“憑虛閣”,又名護法(書) )亭。</p><p class="ql-block">李陽冰 (生卒年不詳),約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和篆書大師,字少溫,譙郡(今安徽亳州)人,出自 趙郡李氏南祖 。? 他不僅是 李白的族叔,還為李白的 《草堂集》 作序。李陽冰初任縉云令、當涂令,后官至國子監(jiān)丞、集賢院學士,世稱少監(jiān)。他兄弟五人皆富文詞、工篆書,初師李斯《嶧山碑》,以瘦勁取勝。李陽冰善詞章,工書法,尤精小篆,自詡“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彼鶗鴮懙淖瓡皠爬浪L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后身?!鄙踔帘缓笕朔Q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李陽冰在書法上的成就極高,尤其擅長篆書,被譽為“篆圣”和“筆虎”。? 他的篆書作品“勁力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倉頡后身”,其書法作品瘦勁通神,結(jié)體委婉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李陽冰在縉云的碑刻作品包括《城隍廟碑》、《黃帝祠宇》(此碑的照片請點擊藍色字體的鏈接觀看<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dpsx7rc"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黃帝縉云 人間仙都(一)——巖宕書房黃帝祠宇朱潭山</a>)、《吏隱山記》(部分殘篆)、《縉云縣學》等,這些碑刻作品至今仍被視為縉云的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TCM的黑龍江戰(zhàn)友也正好來了。</p> <p class="ql-block">??老同學LBF也喜歡在這里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也不會錯過。</p> <p class="ql-block">??AM夫婦也來了。</p> <p class="ql-block">??倪翁洞內(nèi)景觀奇特,燈盞洞、米篩洞、讀書洞三洞并連,當早晨太陽升起之時,陽光射進洞中,一縷陽光直接穿過不同方位的三個洞,故稱為“陽谷三竅”。</p> <p class="ql-block">??洞中有洞,洞洞相連。這么圓的洞,沒有人工鑿刻的痕跡,難得一見。</p> <p class="ql-block">??倪翁洞最北邊有“初陽谷”摩崖石刻,為顏真卿所書?!俺酢弊秩币稽c,是書法家有意為之,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射進來時即可補上這一點。 因我不可能在這個時間點進倪翁洞,所以無法理解顏真卿特意缺的那一點是如何補上的。</p><p class="ql-block">由于天雨,沒有好的光影,很多地方光線昏暗,所以美篇中大部分照片均為手機所拍,很少用相機,這張“初陽谷”是相機拍的。</p> <p class="ql-block">??出洞口,又是一塊石刻“天然泉石”。</p> <p class="ql-block">??時近11點,此時洞內(nèi)游客顯然少了,我趁此機會一鏡到底拍一下倪翁洞,請看視頻。</p> <p class="ql-block">??出景區(qū)的路旁也有一塊石刻“枕流漱石”。枕流漱石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隱居生活,孤陋寡聞的我還是第一次知道。典故出處?。</p><p class="ql-block">“枕流漱石”出自《世說新語·排調(diào)》:西晉名士孫楚(字子荊)本想表達“枕石漱流”,卻口誤說成“漱石枕流”。面對王濟的質(zhì)疑,他機智辯解:“枕流為洗耳,漱石為礪齒”,將錯就錯賦予隱居新意,后成為經(jīng)典成語。??</p><p class="ql-block">確實通過編寫美篇,增加了景點的歷史和地理知識的了解,也提高了我的文學水平。</p> <p class="ql-block">??路邊有個亭子,左側(cè)的山石上有巨大的“問漁亭”三字。問漁亭,為重檐八角攢尖頂,雕梁畫棟,頂飾雙魚,底邊長5米,高7米,是臨溪休憩、垂釣好去處。明嘉靖年間,一號稱瀨仙的人尋訪隱居于倪翁洞的御史樊獻科,到此迷路,問津漁人,引路相見。瀨仙以詩記之:“水洞云氣深,仙翁坐談奕。相尋路忽迷,漁引花間入?!焙笕私ㄍぜo念,故名問漁亭。</p><p class="ql-block">我現(xiàn)在手機里的位置功能始終是處于打開的狀態(tài),此片是手機所拍,所以從照片里也可以看到詳細的地圖。因此我發(fā)覺獨峰書院離此僅450米,經(jīng)與同學們溝通,我們脫離大部隊,自行去獨峰書院游覽。</p> <p class="ql-block">??好溪旁的問漁亭,也是游客和當?shù)乩先诵菹⒑陀^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五分鐘后我們來到了獨峰書院。一看此門洞就很古樸,立馬讓我感覺今天沒有白來。</p> <p class="ql-block">??這是大門右邊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獨峰書院門口排列了幾塊石碑,這些碑刻記錄了獨峰書院的歷史變遷,還反映了其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獨峰書院位于仙都景區(qū)月鏡巖下,面臨好溪,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家朱熹講學地。元至正《仙都志》載:“獨峰書院……淳熙壬寅(1182),晦庵朱先生持常平節(jié),上疏劾臺守,未報。徜徉于此山,以伺朝旨。有于此藏修(專心向?qū)W)為宜之語。”</p><p class="ql-block">朱熹離開縉云后,宋寶慶三年(1227),青田進士葉嗣昌提議,在鼎湖峰對面的伏虎巖下朱熹講學處,創(chuàng)建“獨峰書院”以示紀念。清同治十二年(1873),南鄉(xiāng)紳董倡捐,將院址從鼎湖峰對面的伏虎巖下移至初旸谷旁的月鏡巖下,仿原樣重建獨峰書院,光緒元年(1875)落成。</p> <p class="ql-block">??從此大門直行是孔祠。</p> <p class="ql-block">??進了上面獨峰書院大門,立即左拐,才是書院正宗的大門,門廳前有幾棵挺拔高聳的大樹。</p><p class="ql-block">獨峰書院坐西朝東,總面積約1300平方米。整個建筑背山面水,環(huán)境清幽。建筑三進三開間兩廂式,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前天井、講堂、后天井、后廳,南北兩側(cè)設廂房。南北對稱,由券洞圓門和小門相連,花園、天井、圍廊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剛才走過此小窗感覺不錯,返身再去拍一張。白墻上的一扇小窗,上面還有窗檐,加上左邊的修竹和下方的石槽,朋友您看是否像個“?!弊??!</p> <p class="ql-block">??屋檐與白墻的結(jié)合部所做的過渡部分,太好看了!各位看官您看到過嗎?我是第一次看到。</p> <p class="ql-block">??講堂前的大門上懸“晦翁遺跡”四字匾額,為當代著名書法家沙孟海所書。晦翁,何許人也?請見: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又號紫陽,世稱晦庵先生、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縣)。南宋理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詩人。這下我記住了,晦翁就是朱熹。我這人奇怪,看文字的東西記不住,而旅游的話看到實景就能記住。</p> <p class="ql-block">??講堂中,還有朱熹的畫像和“行仁義事”、“存忠孝心”的對聯(lián),反映了朱子理學的核心理念?。正好一個學齡前的小姑娘坐在那,我跟她的父母打了招呼后拍了幾張。</p><p class="ql-block">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機構(gòu),最早出現(xiàn)在唐玄宗時期,東都洛陽紫微城的麗正書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則是由朱熹創(chuàng)立,發(fā)展于宋代。當時,由富商、學者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jīng)費。宋代,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陽書院。湖南衡陽石鼓山的石鼓書院、江西上饒的鵝湖書院。</p><p class="ql-block">順便帶一筆的是,長沙的岳麓書院,衡陽的石鼓書院,我在衡陽工作時多次游覽過。特別是石鼓書院,建在湘江與蒸水的兩江匯流處,由橋梁從陸地伸入水面中央的石鼓山上,山體幾乎四面都臨空垂下,形似一面大鼓,風景秀麗,實屬靜心讀書修身養(yǎng)性的絕佳之處。</p> <p class="ql-block">??這個石庫門楣上的匾額是“孔祠”,里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因為我們的大部隊已經(jīng)先回農(nóng)家樂,不能讓他們吃飯時等我們,所以獨峰書院,我匆匆地一掠而過,孔祠我都沒有進去。</p> <p class="ql-block">??老同學已經(jīng)在馬路上等我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黃帝南巡主題雕像處,采用質(zhì)地堅硬的花崗巖精心雕琢而成,每一處細節(jié)都透露出深遠的歷史寓意。站在雕像前,仿佛能穿越時空,親臨黃帝南巡的盛況,感受那份威嚴與莊重。11:30我們來到這里乘景交車回農(nóng)家樂。</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躺在床上調(diào)整照片,發(fā)到旅游群里后,即去農(nóng)家樂卡拉OK,您看,團友們縱情高唱《英雄兒女》。</p> <p class="ql-block">??這是C姐帶頭在唱滬劇《雷雨》選段《繁綺盤鳳》,團友一起歡唱,我也在里面濫竽充數(shù) ,也蠻開心的。</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晚餐是我們這次“黃帝縉云 人間仙都”農(nóng)家樂的最后一頓團餐。</p> <p class="ql-block">??AM與她先生一起來敬酒了。</p> <p class="ql-block">??王大哥給團隊的每一桌都敬了酒,其熱烈的氣氛,讓我體會到了北大荒人的豪放,以及荒友們歷久彌新的友誼。</p> <p class="ql-block">根據(jù)游程安排,明天一早離開縉云,途中去紹興的安昌古鎮(zhèn)游覽,午餐后,回上海。</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鎮(zhèn)始建于北宋,后因戰(zhàn)亂,多次焚毀,又于明清時期重建,是紹興四大古鎮(zhèn)之一,是紹興師爺?shù)墓枢l(xiāng),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其特產(chǎn)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也是長三角拍攝年貨的最有名的網(wǎng)紅景點。如果你感興趣,請繼續(xù)關注。</p><p class="ql-block">謝謝三位組織者!謝謝幫我拍照、修改照片的朋友們!</p><p class="ql-block">謝謝各位的欣賞和關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XZP 2025060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