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光如流,歲月成碑。自1982年初遇龍門石窟的青澀驚嘆,到2024年云岡石窟前駐足凝望,四十余載的光陰里,我循著佛窟中斑駁的鑿痕與慈悲的微笑,完成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朝圣。 </p><p class="ql-block">龍門盧舍那的恢弘,麥積山煙雨中的秀逸,莫高窟飛天的絢爛,云岡曇曜五窟的渾厚……每一次駐足,都像是與歷史的對談。那些鑿刻在崖壁上的信仰與藝術,在風沙中靜默,卻在人心底掀起波瀾。它們不僅是石頭與彩塑的奇跡,更是無數(shù)匠人以生命雕琢的文明史詩——一個微笑,一襲衣袂,一盞褪色的青綠,皆藏著盛世的華章與亂世的堅韌。 </p><p class="ql-block">走過四大名窟,方知華夏之美,不僅在山水,更在人類以雙手托舉的永恒。這篇筆記,是寫給歲月的告白,亦是邀您同行的請柬:愿我們以目光撫摸這些滄桑的瑰寶,在時光的裂隙中,拾取未曾熄滅的佛光與詩意。</p> <p class="ql-block">1982·龍門石窟——初見佛光** </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還年輕,站在伊水河畔,仰望龍門山崖上密密麻麻的佛龕。盧舍那大佛低眉垂目,嘴角含笑,仿佛看盡人間悲歡。陽光灑在斑駁的石壁上,那些被歲月侵蝕的浮雕,依然能看出盛唐的氣象萬千。 </p><p class="ql-block">**“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藝術可以如此永恒。</p> <p class="ql-block">2016·年:麥積山石窟——煙雨中的微笑** </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后,我來到甘肅天水,探訪“東方雕塑館”——麥積山石窟。棧道懸于絕壁,石窟藏在云霧之中。 </p><p class="ql-block">最難忘的是第44窟的“東方微笑”,那一尊西魏時期的佛像,歷經千年風霜,依然恬淡安詳。細雨蒙蒙中,仿佛能聽見古人在崖壁上鑿刻的叮當聲。 </p><p class="ql-block">**“佛在云端看人間,我在人間尋佛心。”*</p> <p class="ql-block">2022·年:莫高窟——大漠飛天的夢境** </p><p class="ql-block">2022年,我終于踏上敦煌的土地。莫高窟,這座沙漠中的藝術殿堂,藏著最絢爛的佛教壁畫。 </p><p class="ql-block">九層樓的大佛莊嚴慈悲,飛天衣帶當風,反彈琵琶的樂伎仿佛仍在演奏……站在洞窟里,時間仿佛靜止,千年前的色彩依舊鮮活。 </p><p class="ql-block">**“一窟一世界,一畫一千年?!?* </p> <p class="ql-block">2024·年云岡石窟——北魏王朝的回響** </p><p class="ql-block">我來到山西大同,走進云岡石窟。曇曜五窟的巨佛,帶著北方游牧民族的雄渾氣魄,卻又融合了中原的細膩雕工。 </p><p class="ql-block">第20窟的露天大佛,歷經風雨,依然威嚴端坐。觸摸著石壁上的紋路,仿佛能感受到1500年前工匠們的虔誠與匠心。 </p><p class="ql-block">**“石不語,卻道盡千年滄桑。”** </p> <p class="ql-block">### **【終章】四大名窟,一生必赴的文化之約** </p><p class="ql-block">從龍門到麥積山,從莫高窟到云岡,這四十年,我不僅是在看石窟,更是在讀一部立體的中國藝術史。 </p><p class="ql-block">每一尊佛像,每一筆彩繪,都是古人對信仰的堅守,對美的追求。千年已過,我們依然能被這些石頭里的故事深深打動。 </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也熱愛歷史與藝術,不妨踏上這場文化之旅——四大石窟,值得用一生去遇見。 </p><p class="ql-block">**“佛窟無言,歲月留痕。而我,何其有幸,能與千年對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