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令人生疑的田氏代齊</p><p class="ql-block">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左傳》在莊公二十二年中記載了一個成功換國的故事,說春秋時期,陳國陳厲公的幼子公子陳完(敬仲),因擔心國內(nèi)政治斗爭禍及自身,流亡到鄰國姜姓齊國,改陳姓為田姓,在齊國生根發(fā)芽,用286年的時間將姜姓齊國變成了田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故事中有一個想起就令人脊背發(fā)涼的細節(jié):周王史官為陳完卜筮命運竟然成功預言了286年后發(fā)生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我們有理由懷疑卜筮者周王史官就是一個穿越者,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田氏代齊這個換國計劃都完美的令人難以置信。大概率《左傳》是后人依據(jù)某個藍本再加工或者補記而成的一部史書。</p><p class="ql-block">《左傳》原文如下: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淮愑袊酢2辉诖?,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独ぁ罚烈?。《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华q有觀焉,故曰其在后乎。風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于齊。其后亡陳,成子得政。</p><p class="ql-block">根據(jù)以上記載,陳完(敬仲)小時候,周王史官就拿著《周易》從西周王都到陳國為其卜筮未來命運。我猜測周王史官到陳國肯定不是專程為了陳完,大概率是陳厲公的兒子太多,不知道選誰做繼承人,于是就請周王史官卜筮兒子們的未來,想從中找出一個天選之人。周王史官為陳完卜筮得到《觀》之《否》的卦象。以現(xiàn)代人的視角來看,周王史官對陳完所得《觀》之《否》卦象的解讀,就是一個完美的換國路線圖。周王史官以主卦《觀》之四爻的爻辭為立論點展開推論。《觀》卦四爻的爻辭是“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觀本義是仔細看;光指自然風光,也指君主德澤的光輝,引申為國家氣象;賓本義是地位尊貴、受人尊敬的客人和貴客;王則肯定是指周王,當時全國就一個王:周王。綜合起來就是觀察國之氣象,利于成為周王的貴賓。周王史官卜筮的對象是公子陳完的未來命運,從《觀》卦之四爻爻辭他得出了陳完“代陳有國”,陳完會有一個自己國家的結(jié)論。接著周王史官從“光,遠自他而有耀者也”的自然特性,指出這個發(fā)出光照亮的國不是陳國而是其他的地方,由此推出“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的結(jié)論。周王史官的以上兩個結(jié)論應該是陳厲公沒有選擇陳完為繼承人的重要原因?!吨芤住坟韵罅秤傻偷礁叻謩e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初爻為“元士”,二爻為“大夫”,三爻為“公”,四爻為“諸侯”,五爻為“天子”。卜筮人物命運,得卦之四爻動,說明其人可為諸侯。春秋時期諸侯有國是常態(tài)常識。陳完所得《觀》卦第四爻動,陳完從陳國貴族發(fā)展為“代陳有國”之諸侯是自然而然的結(jié)論?!断髠鳌分姓f:“觀國之光”,尚“賓”也?!傲摹弊罱咏熬盼濉保熬盼濉毕笳麝杽?、中正、德高望重的君王,所以《觀》之“六四”可看到君王德行的光輝?!傲摹标庁常衷谏县浴顿恪返淖钕路剑愿袢犴?,適合輔佐君王;因而,出仕吉祥。我對周王史官的推論并不懷疑,可歷史發(fā)展仿佛就是為了證明周王史官的結(jié)論,而且時間又長達286年,就不能不讓人驚奇且產(chǎn)生疑問了。</p><p class="ql-block">田氏代齊從公元前672年因陳國內(nèi)亂陳完逃到齊國,并改陳姓為田開始,過程可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田完到田桓子。田氏在這個階段完成了從外來部族到本土化貴族的完全轉(zhuǎn)變。在向本土化轉(zhuǎn)型的過程中還發(fā)生了齊國貴族為聯(lián)姻占卜婚姻,并且神奇應驗的故事。當陳完抵達齊國后,齊桓公表現(xiàn)出對這位流亡公子的極大尊重,欲直接封其為上卿。陳完深諳政治韜略,婉拒高位,僅接受了“工正”(掌管手工業(yè)的官職)一職,表現(xiàn)出了田氏謹慎低調(diào)的政治智慧。他的這種謙遜姿態(tài)贏得了齊國貴族階層的普遍好感,為田氏(陳氏在齊改姓田)在齊國的立足奠定了基礎。在陳完(田完)站穩(wěn)腳跟之后,齊國大夫懿仲注意到了這位流亡公子的發(fā)展?jié)摿?。出于政治投資與家族聯(lián)姻的考量,懿仲有意將女兒嫁予陳完。春秋時期,貴族之間的婚姻并不是簡單的私人事務,而是涉及家族政治聯(lián)盟的重大決策。為此,懿仲之妻依照禮制進行龜甲占卜。所得卜辭為:“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闭疾方Y(jié)果為“吉”,促使懿仲最終將女兒嫁給了陳完。這段龜卜辭中的預言在二百八十多年后驚人應驗,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跨世紀政治預言,并最終以田氏代齊這種方式得以實現(xiàn)的政治奇觀。</p><p class="ql-block">田氏代齊的第二個階段是從陳完(田完的五世孫田文子開始到其八世孫田常。據(jù)《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田完五世孫田須無(田文子)已躋身齊國上大夫之列,執(zhí)掌齊國實權(quán),其地位與“正卿”相當,標志著田氏完成了從普通貴族集團到權(quán)臣集團的轉(zhuǎn)變。田桓子繼承了父親田文子的權(quán)臣地位。到他的兩個兒子,武子開(田開)、釐子乞(田乞)時齊國之政已基本歸于田氏。釐子乞(田乞)在擔任齊國大夫的時候,用小斗收取賦稅,用大斗向百姓提供糧食,利用國家的財富收買人心。當時齊國重臣晏嬰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曾多次向齊景公提出問題,卻沒有引起齊景公的重視。后來晏嬰出使晉國,私下對晉國大夫叔向說:“齊國之政卒歸於田氏矣。”晏嬰已經(jīng)感覺到田氏家族的力量已經(jīng)強大到能夠威脅姜齊的齊國江山的危機。齊景公死后,釐子乞(田乞)成為齊國的權(quán)臣,公然廢立國君,“悼公既立,田乞為相,專齊政”。從此開始,齊國的軍政大權(quán)實際上徹底轉(zhuǎn)移到了田氏家族的手中。田乞死后,他的兒子田常繼任,殺掉齊悼公,改立齊簡公。</p><p class="ql-block">田氏代齊的第三個階段是陳完(田完十世孫田和經(jīng)周王冊立,真實成為周王屬下的諸侯。田和于公元前391年放逐了齊康公,于公元前386年獲周安王冊命為諸侯,完成了周王史官卜筮和懿仲嫁女龜卜的全部預言。從公元前672年到公元前386年,歷史發(fā)展了286年,近三個世紀,如果說其中沒有穿越者,這么完美的換國方案是如何實現(xiàn)的,現(xiàn)代人恐怕真有深入思考的必要。</p><p class="ql-block">我以為,田氏代齊這個跨越了近三個世紀的政治預言存在以下疑點:一是周王史官為陳完所作的卜筮有沒有傳到齊國的可能,如果有,為什么沒有引起齊國當權(quán)者的關注?雄才大略的春秋霸主齊桓公竟然想直接任命陳完為上卿。答案如果是沒有傳過去,齊國執(zhí)政之姜氏沒有人知道這件事,這不符合常理,周王史官到陳國不可能不引起各諸侯國的關注;二是齊國貴族懿仲嫁女給陳完的龜卜,就算齊國姜氏的執(zhí)政者是聾子也不可能聽不到一點兒消息,齊景公時的相國晏嬰都看出了田氏代齊的端倪,在出使晉國時將消息傳到了晉國,不引起齊國姜氏的警惕根本就沒有可能。所以,我的研究結(jié)論是周王史官對陳完命運的卜筮和齊國貴族龜卜嫁女都是田氏代齊之后為美化祖先或者制造代齊合法性而編造的故事,是用人造的天命掩蓋田氏對宗法制度的敗壞。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對所引《左傳》中“《坤》,土也”之后的文字未作解釋,我以為那些話大概率是后史家附會周王史官卜筮結(jié)論的個人心得,是有心者注入歷史中的水分,與《周易》的卜筮結(jié)論沒有任何關系,不值得深入研究和解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