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趁五一假期孫子們外出的機會,我們老兩口也來了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直指山城重慶。</p> <p class="ql-block"> 抵達重慶時,正值陰雨綿綿。初次來到這個導(dǎo)航失靈是常態(tài),迷路從來不是意外的城市,特意向店家索要了民宿的精確位置。即便如此,面對6-22的具體樓標時,還是有些迷茫。此時,網(wǎng)上那句“你以為在一樓,其實是在二十二樓”的名言,啟發(fā)了我們的思路,瞬間明白了所在的一層,實際是六層。于是順利地進入到了二十二層的房間。</p><p class="ql-block"> 下樓時聽說另外一部電梯可直達一層,進入來福士大廈。但實際上,電梯只有負一層,是個車庫。陰暗的光線中,看不到一個路人,停放的車輛散發(fā)著幽光,多少有點陰森。抱著闖闖看的心態(tài),沿著車庫出口走了上去,果然找到了大廈。</p><p class="ql-block"> 破解了出入的困惑后,我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里的水陸交通十分便利:不僅有輕軌一號線的起始站,還有多條公交線路的樞紐站及一個輪渡碼頭。步行也很方便,不出5分鐘便可抵達朝天門廣場,20分鐘即可到達洪崖洞、千廝門大橋等景點。如果體力好的話,繼續(xù)前行,也可以前往解放碑、奎星樓、十八梯、大劇院等地打卡。</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前,雨水漸漸停歇。趁此機會,我們立即啟程前往洪崖洞。</p><p class="ql-block"> 步行到千廝門大橋向下俯瞰時,正值華燈綻放,洪崖洞仿佛一下子從沉睡中蘇醒了過來:山崖旁的吊腳樓,層層疊疊,流光溢彩;鎏金的光影倒映在嘉陵江中,與穿梭的游輪共同織就了一幅流動的錦緞。這哪里是人間燈火,分明是九天的銀河傾瀉而下,點亮了一座懸浮的仙山宮殿。</p> <p class="ql-block"> 帶著興奮的感覺,沿著大橋一路狂拍,不覺間就來到了大劇院下邊的江灘公園。此刻回望剛才走過的那段平淡無奇的鋼鐵路徑,赫然發(fā)現(xiàn)它既像是一條懸系在嘉陵江上的紅色緞帶,更像是一架用花瓶托舉而成的豎琴,任憑不時閃現(xiàn)的輕軌疾馳而過,放由江風(fēng)撥弄出綿長的夜曲。</p><p class="ql-block"> 一座橋與一座城深情的對望,讓冰冷的建筑有了心跳的節(jié)奏。即便后來離開重慶多日,我仿佛依稀還能看見那搖曳在水面的金色光芒,聽見江風(fēng)中傳來的山城故事。</p> <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雨過天晴,明麗天然的景色令人心情格外舒暢。步行從朝天門廣場出發(fā),沿洪崖洞一路上行,很快就來到了老重慶的上半城,解放碑附近的地域。</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的老重慶,因宋光宗封王稱帝的“雙重喜慶”而得名,其母城便坐落在渝中半島。由于山勢地形和歷史變遷等因素,嘉陵江一側(cè),地勢相對較高的解放碑商圈一帶,被稱為上半城。長江一側(cè),地勢較低的朝天門、東水門至儲奇門沿岸一帶,被叫做下半城。上下半城主要靠十八梯和凱旋路相連接。下半城曾是重慶母城的發(fā)祥地,也是早期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后因抗戰(zhàn)期間人口激增和城市擴張及交通改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地位逐漸被上半城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 到了解放碑,面對漸漸涌來的人潮,我選擇了從西南方位的無字碑角度打卡拍照。這樣既可以避開人流,突顯解放碑尊崇的地位,亦可全面客觀地彰顯其歷史脈絡(luò)。碑頂上方的西南兩字,既標示了當(dāng)時的抗日主戰(zhàn)場位置,同時又凸顯了解放軍挺進大西南,解放全中國的地理方位。</p><p class="ql-block"> 這座全國唯一標志抗戰(zhàn)勝利和重慶解放兩種歷史意義的紀念碑,建址于日軍大轟炸后遺留下來的最深彈坑處。1941年的木制建筑叫“精神堡壘”,寓意國人抗戰(zhàn)到底絕不屈服的堅強意志。幾經(jīng)炸毀與重建,后來演變?yōu)榻中呢Q起的一根高大旗桿,只至抗戰(zhàn)勝利。1947年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稱“抗戰(zhàn)勝利記功碑”,用以紀念全國軍民浴血抗戰(zhàn)之功。1950年重慶解放后,劉伯承元帥揮毫更名為“人民解放紀念碑”,彰顯出共產(chǎn)黨人不僅要解放重慶,還要解放全中國的博大胸懷。</p><p class="ql-block">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拍攝時,指向7點的晨鐘突然鳴響,像似在告慰著長眠于此的英烈們,他們?yōu)橹畩^斗的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進程已經(jīng)啟航。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便來到了老重慶下半城標志性區(qū)域之一的十八梯。</p><p class="ql-block"> 十八梯始建于南宋。因半山腰有口古井,專供居住在江邊的人前來取水飲用,而離水井最近的一家剛好有十八個臺階,故取名十八梯。</p><p class="ql-block"> 作為老重慶的縮影,十八梯以梯坎石階形成了“七街六巷”,用陡峭石徑串起了吊腳樓與市集。它既是軍事要沖,亦是煙火市井。明末清初的殺戮,幾乎滅絕了這里原居民的基因;清代移民的接續(xù),又重燃了百商云集,衙署會館林立的煙火。</p><p class="ql-block"> 到了近代,青石階上既留下了名人的足跡,亦見證了重慶人的悲歡。鄧小平從這里出發(fā)登上了赴法求學(xué)的長路;劉伯承在這里開設(shè)藥鋪,從事革命活動;徐悲鴻用這里的靈感,創(chuàng)作出了堪稱重慶母城文化活態(tài)標本的名畫《巴人汲水圖》。當(dāng)然,日軍的瘋狂大轟炸,亦在這里造成了慘絕人寰的“六五慘案”。</p><p class="ql-block"> 如今,無數(shù)的人流在這里徘徊,感受古井潤澤,了解烽煙歲月,品嘗巴渝的美味,懷念曾經(jīng)的煙火。他們或沿著梯坎走下走上,或?qū)ぶ窒锎┬姓鄯?,用腳步觸摸著最本源的重慶,用追思親吻著最古老的母城,無為其他。</p> <p class="ql-block"> 離十八梯不遠,便是依山而建的白象居。它共有6棟樓,每棟24層樓高。這是一處沒有電梯的神奇建筑,層疊的迷宮能讓導(dǎo)航失靈,巧妙的構(gòu)思又令人感受不到爬樓之苦。</p><p class="ql-block"> 為了消除38米山體落差帶來的行走不便,該建筑的設(shè)計者們腦洞大開,采用了分層入戶的設(shè)計思路,并將公共交通巧妙地融合到了整體布局之中,替代了電梯的部分功能。在每棟樓的中層都設(shè)有橫向的空中連廊,在每棟樓都設(shè)有3個出入口,分別通往不同街區(qū):一樓濱江路、十樓白象街、十五樓解放路。</p><p class="ql-block"> 利用這些連廊、出入口及交通工具,人們可以輕松地上下樓,在不同樓群間的社區(qū)里互動。并且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到湖廣會館、過江索道、東水門大橋、來福士大廈、喜來登酒店等美麗的景觀。</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為這種<span style="font-size:18px;">魔幻設(shè)計</span>,才使得白象居這座老舊的居民樓,成為了重慶標志性的網(wǎng)紅樓,前來打卡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 從白象居十五樓出來后,便是解放路。該路位于重慶的下半城,因見證重慶解放而得名,具體分為解放東路和解放西路兩段。</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重慶下半城的舊時光,有一半都藏在這條路上:清代時期的重慶府署、巴縣縣署、大清郵局;重慶開埠時期,親歷川江航運興衰與民族資本崛起全過程的標志性建筑江全泰號、目睹重慶點亮首盞電燈及實業(yè)救國的卜鳳居;抗戰(zhàn)期間,見證以藥救國的藥材公會三層洋樓;重慶解放日,迎來第一艘解放軍代表進城小火輪的望龍門碼頭…</p><p class="ql-block"> 如果將這些舊時光比喻為顆顆珍珠,那么解放路就如同是串聯(lián)起這些珍珠的寶貴珠線!</p> <p class="ql-block"> 面對如煙的往事,我們無瑕打卡每一個景點,只能在這條路上信馬由韁,聽?wèi){機緣的安排。行至太平門遺址公園和渝海關(guān)附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中國民主建國會舊址。由于本人所在集團創(chuàng)始人曾是民建成員的原因,所以對該黨便有了一探究竟的沖動。</p> <p class="ql-block"> 不探不知道,一探嚇一跳。民建彪炳史冊的大事還真不少:1945年,該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黃炎培飛赴延安訪問,與毛澤東就“歷史周期率”問題進行了著名的窯洞對話。</p><p class="ql-block"> 1948年,在全國尚未解放的情況下,民建通過秘密決議,決定放棄中間路線,選擇了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與中共團結(jié)合作的政治立場。</p><p class="ql-block"> 1979年,鄧小平邀請民建成員胡厥文、胡子昂、榮毅仁等在內(nèi)的5位工商業(yè)巨子,參加“五老火鍋宴”,從而突破了私營經(jīng)濟的“禁區(qū)”,為中國非公經(jīng)濟的發(fā)展繪就了藍圖。中信、光大集團隨后應(yīng)運而生。</p><p class="ql-block"> 1993年,民建提出在憲法中增加“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建議,獲得人大會議通過。</p><p class="ql-block"> 在許多重要的歷史關(guān)鍵節(jié)點,民建的有識之士和經(jīng)濟界先賢們,總能以民族大義為重,與中國共產(chǎn)黨肝膽相照,推動歷史的進步。同時聯(lián)想起集團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以及創(chuàng)始人榮毅仁先生舍棄私人家產(chǎn)精忠報國的事跡,由此更增添了對榮老的敬重和愛戴。</p> <p class="ql-block"> 離開解放路,我們又來到了鵝嶺公園。這里曾是西南首富李耀庭的私家園林。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他因資助過六百萬銀兩給在西安避難的慈禧太后,獲賞此地。后由其子打造成為禮園。</p><p class="ql-block"> 禮園時期的鵝嶺,雖是私家園林,但卻具有家國情懷和時代意義。明末清初,云南都督蔡鍔和四川討袁總司令熊克武等都在此留下足跡??箲?zhàn)時期,這里曾是各國使館的駐地,也是蔣介石夫婦的臨時居住地。全國解放后,這里又成為解放軍西南軍區(qū)司令部駐地。直至1958年才作為鵝嶺公園對外開放。</p><p class="ql-block"> 一進入公園,滿目的青蔥綠色,沁人心脾。登上瞰勝樓環(huán)顧遠眺,長江及嘉陵江兩岸的風(fēng)光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鵝嶺出來沒走幾步路便是鵝嶺二廠。這里曾經(jīng)是民國時期中央銀行的印鈔廠,在抗戰(zhàn)期間,也曾是與日寇及汪偽漢奸集團展開金融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為戰(zhàn)時經(jīng)濟的正常運轉(zhuǎn)發(fā)揮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如今它已被改造成了文創(chuàng)公園。舊廠的原貌與前衛(wèi)的設(shè)計,懷舊感與現(xiàn)代范的文藝氣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吸引了不少的人前來打卡。拍出來的照片也很有雜志封面的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下行,便是李子壩。我們抵達時,打卡的人流已將車站上下及里外圍的水泄不透??粗涣辛休p軌穿樓而過,聽著游客因拍攝“推車入樓”或“吞食輕軌”成功傳來的朗朗笑聲,一股“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豪情瞬間從胸臆中涌出,決定沖動一回,嘗試一下“穿腸而過”的感覺??纯次疫@個奔七的老胃,能否因這次時尚的快餐而重新煥活起來。</p><p class="ql-block"> 從后來視頻的回放效果看,口型對的還可以,視覺效果還真是蠻像回事的。自此以后,入胃的輕軌似乎真的給我?guī)砹送⒌膭恿Γ谥貞c爬坡越坎如同小菜一碟,不在話下。</p> <p class="ql-block"> 稍事休息后,晚上又出發(fā)前往南濱路、城上天幕、蘇家壩立交橋。在夜幕的掩護下,重慶白天的雜亂已悄然不見。山城高低錯落的地形配搭著五彩斑斕的燈火,將其最美的一面呈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紅色的來福士巨帆、綠色的喜來登雙塔、多彩的渝中半島石林令人嘆為觀止。但幾個地方下來,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是菜園壩長江大橋和蘇家壩立交橋。</p> <p class="ql-block"> 銅元局觀景臺是菜園壩長江大橋和蘇家壩立交橋的最佳觀賞點。在此位置居高望去,菜園壩如同一道橫跨長江的彩虹,而蘇家壩薄薄的梁體,螺旋型的匝道,更像一副精美的眼鏡。</p><p class="ql-block"> 但美好的感覺,卻常常伴有現(xiàn)實的骨感。據(jù)說司機們每次開車經(jīng)過這座懸空72米的立交橋時,不免都會膽戰(zhàn)心驚,更不要說游客了。有人嘗試過臉貼車窗,結(jié)果是血壓驟變,宛如乘坐了一次過山車。</p><p class="ql-block"> 菜園壩和蘇家壩立交橋,是橋梁美學(xué)開始融入重慶路橋建設(shè)的一個標志。在這里,橋梁不再滿足于單純的過江爬坎,而是一座承載情感、激發(fā)想象的城市雕塑。同時它們也印證了重慶人的“敢闖敢想”精神:乘車不再是枯燥的通勤,而是一場充滿刺激的城市冒險。即使是冰冷堅硬的鋼筋水泥,重慶人也要讓它開出令人艷羨的智慧之花。</p><p class="ql-block"> 哇塞,重慶的橋,太有賽博朋克的感覺啦!</p> <p class="ql-block"> 五月一日勞動節(jié),出于避開人流的需要,我們決定跳出市區(qū),打卡外圍的蚩尤九黎城、龔灘古鎮(zhèn)。行駛在渝東南的公路上,一路穿山越嶺,一路云霧繚繞,我們很快便來到了蚩尤九黎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車伊始,迎接我們的便是苗族的長桌宴。這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與隆重禮儀,已有千年歷史。</p><p class="ql-block"> 席間,只見三位苗族姑娘,手持酒壺及酒碗,穿梭于客人身旁。她們一邊唱著敬酒歌,一邊將酒壺羅列成三疊泉狀,米酒宛如高山流水,依次從高到低,最終流入客人碗里,一飲而盡。</p> <p class="ql-block"> 酒足飯飽之后,我們順著九黎秘境進入到景區(qū)。秘境中的光影,循環(huán)地播放著苗族人那段“苦難-抗?fàn)?重生”的歷史往事。</p><p class="ql-block"> 相傳遠古時期,一場血雨過后,一棵千年古楓樹突然裂開,樹心處誕生了一個男嬰。他銅頭鐵額,雙目如炬,身裹堅硬鱗甲,手持巨斧。這就是苗族的“楓樹之子”蚩尤。他以楓樹為圖騰,統(tǒng)一了黃河中下游及長江流域的九大部落,形成了九黎聯(lián)盟。</p><p class="ql-block"> 涿鹿之戰(zhàn),蚩尤被炎黃二帝聯(lián)手擊敗。九黎部落一部分融入了炎黃部落,成為華夏民族的組成部分;另一部分則被迫南遷,歷經(jīng)千辛萬苦進入武陵山區(qū),形成了今天的苗族支系。盡管在遷徙路上失去了文字,但他們還是通過歌謠、服飾與習(xí)俗等形式,將九黎文明保留了下來,并得以薪火相傳。</p> <p class="ql-block"> 整座九黎城依山脊而建,主要看點是九道門、九黎宮和九黎神柱。</p><p class="ql-block"> 九道門為世界上唯一的九進門庭?。分別由三座石門、三座木門、三座磚木結(jié)構(gòu)門?組成。每座牌門上都雕刻著有關(guān)苗族民俗文化、民間吉祥的圖騰。</p><p class="ql-block"> 九黎宮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吊腳樓建筑體,內(nèi)部具有一種神秘且魔幻的氛圍感。外部共雕有九條金龍和銀龍,一眼望去極為壯觀。</p><p class="ql-block"> 九黎神柱乃世界上高度最高、直徑最大、雕刻鬼神像最多的苗族圖騰柱,用漢白玉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 蚩尤九黎城不僅是歷史遺跡,更是中華多元文化的象征。來到這里,你可以深切地體會到,一個民族的生命力旺盛與否,不在于歷史上有過多少征服他人的戰(zhàn)績,而在于直面自己創(chuàng)傷的勇氣。即使是“戰(zhàn)敗者”,也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永生。</p> <p class="ql-block"> 遠離了九黎城的悲愴,便迎來了龔灘的古香。來到這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青幽如玉的石板路,臨崖而立的吊腳樓,綠如松石的烏江水,出售山貨的百歲老嫗,讓人眼前一亮,仿佛進入了國畫大師吳冠中“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的語境,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因水而生,因鹽而興。歷史上曾經(jīng)過兩次大的變遷:一次是明朝萬歷年間的山體滑坡,一次是2005年的水電站建設(shè)。經(jīng)過這兩次變遷,如今的龔灘古鎮(zhèn),已不再完全是明清時期的模樣,或吳大師筆下的那種景象。形成了兩個古鎮(zhèn):一個在江底,一個在江上。但歷盡磨難與重塑,烏江轉(zhuǎn)彎處那片“吊腳樓半懸,江水倒影如畫”的魂魄卻依舊未變。</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復(fù)建后的老街,青石、木雕依舊呈現(xiàn)出舊時的模樣,氤氳散發(fā)出古樸與靜謐的氣息。獨坐在茶樓,老茶的醇厚依舊在慢慢的沉積,沁潤人們的心底。屋檐下依舊懸掛著串串山貨,門墻外依舊擺放著壇壇米酒。一切仍是那樣的熟悉和誘人。尋著不知何處柴灶飄來的炊煙及煙熏味望向窗外,只見那烏江水墨丹青,靜影沉璧。在這一刻,仿佛心靈已經(jīng)得到安放,自此再無疲累!</p><p class="ql-block"> 滄海桑田,時移事易,純正的固守不可能一成不變。歷盡磨難后依然能將滄桑釀成詩意,才是真正的永恒。龔灘,你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一節(jié)夜晚的無人機秀未能趕上,五月二日臨回北京前的最后一個傍晚則不能錯過。下午五點多鐘,我們便匆匆趕往南濱路的彈子石廣場。沒想到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于是退而求其次,來到更高處的馬路旁,找到人從中的一個縫隙擠了進去。</p><p class="ql-block"> 九點鐘表演秀準時開演。與以往節(jié)日口號式的堆砌不同,這次的內(nèi)容十分接地氣,將人間煙火用科技手段寫在了銀河上,融注到了夜色中。短短十五分鐘的時間里,大足石刻幻化成千手觀音,贊助Logo變形為親吻輕軌的紅唇,哪吒腳踏滑板宛如翩翩少年,重慶文旅則搖身已成芭蕾女神。大熊貓愛上了榮昌鵝,鹵鵝哥戀上了甲亢哥。五一節(jié)吃什么?吃罷火鍋吃鹵鵝,再“吃”輕軌作時尚!</p><p class="ql-block"> 迷人的夜晚,浪漫的情懷,百姓的情趣,這樣的重慶又有誰能不愛呢?!</p> <p class="ql-block"> 短短幾日的重慶行程結(jié)束了,真是別有一番感慨在心頭。第一,重慶很大,不僅僅體現(xiàn)在距離的長度,而且還表現(xiàn)為地型的高度。出門爬坡上坎,出樓需做記號,出“軌”轉(zhuǎn)暈站口,出行累死導(dǎo)航。別的城市是來了就不想走,重慶則是來了就走不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型格多樣。重慶是歷史與現(xiàn)代交織,雜亂與秩序融合的典范。你若想找尋歷史遺跡,在下半城轉(zhuǎn)轉(zhuǎn)就行;你若想追求現(xiàn)代時尚去上半城走走即可。你若想體驗8D的感覺,看看城區(qū)的路橋就能獲得滿足;你若想心靈靜謐則要逃離城區(qū)奔向古鎮(zhèn)和遠方。你若想品嘗老城的煙火,就要游走在解放路附近的大街小巷,你若想見識山城最美的一面,就必須晝伏夜出,等待那夜幕下的霓裳!</p><p class="ql-block"> 重慶不僅是山城、霧都,更是一座折疊的迷宮。外面看不出什么,里面卻另有洞天。眼前的馬路,可能是他人的樓臺。加油的站點,也許是別人的屋頂。天上的出口,既可通向大廈頂層的屋舍,也可去往埋深的地下站臺。汽車可以懸空,輕軌可以穿樓,甚至是冰冷的雪糕,也可以包裹著最辣的天椒。在這里,城市的基礎(chǔ)設(shè)施不斷地突破生理極限,人們的幻想和自由得到了恣意地釋放。</p><p class="ql-block"> 千里為重,廣大為慶。雙重喜慶已成為過往,多重喜慶已隨著直轄的東風(fēng)漸入佳境。重慶,你好!再次《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你還將會給世界帶來何種的喜慶和暢想?我們期待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