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定土樓,即永定客家土樓,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龍巖市永定區(qū),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樓的設(shè)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筑的特點,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樓,分五鳳樓、方樓和圓樓三大種類。永定土樓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種功能,通風(fēng)和采光良好,冬暖夏涼。永定土樓的結(jié)構(gòu)還體現(xiàn)了客家人世代相傳的團結(jié)友愛傳統(tǒng)。</p><p class="ql-block">土樓也被譽為“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b>世澤樓</b>始建于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1929年毀于戰(zhàn)火,1931年按原狀重建。</p> <p class="ql-block">在永定土樓內(nèi),還保持著客家人聚族同樓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樓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樓也被譽為“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博物館”。</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僑福樓坐落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高頭鄉(xiāng)高北村西北部,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啟樓西側(cè),高北土樓群成員之一,始建于1962年。圓形土樓,坐北朝南。是樓主在海外的兄弟籌資興建。</p> <p class="ql-block"><b>承啟樓</b>,是高頭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1635年-1719年)所建,明崇禎元年(1628年)破土動工?;?1年時間,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p><p class="ql-block">修建承啟樓期間,在建樓夯墻時,天公作美,都是理想的好天氣,為感謝老天幫忙,當(dāng)?shù)厝擞职阉凶觥疤熘鷺恰薄?lt;/p><p class="ql-block">康熙年間樓主江集成的裔孫作過重新修建而更名為“承啟樓。</p> <p class="ql-block">世澤樓坐落在西北部,承啟樓東側(cè),為長方形土樓,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坐北朝南,占地約5100平方米。高4層。寬40.8米,11開間;長41.2米,12開間。每層38開間。主墻厚1.6米,一、二層不開窗。全樓設(shè)4道樓梯、1座大門,內(nèi)院兩邊各有1口水井。大門口地面有鵝卵石鋪成的古代錢幣模型,它象征著招財進寶之意。樓內(nèi)一門、二井、三堂、四梯,設(shè)計合理,完全符合家族群居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b>承啟樓</b>有“圓樓之王”的美譽,是永定客家土樓群——高北土樓群的組成部分,規(guī)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案咚膶?,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jīng)滄桑三百年”。</p> <p class="ql-block"><b>承啟樓</b>是永定土樓中唯一獲吉尼斯世界紀(jì)錄的圓樓,直徑73米,四環(huán)同心圓結(jié)構(gòu),上下四層共400間房,歷時81年建成,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承啟樓采用生土、糯米等傳統(tǒng)材料,遵循《易經(jīng)》八卦布局,展現(xiàn)“天人合一”理念。樓內(nèi)楹聯(lián)“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孫謀讀與耕”體現(xiàn)客家家風(fēng)。</p> <p class="ql-block">文字解說由網(wǎng)絡(luò)查詢整理編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