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龍門“實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在龍門石窟的伊水之畔,望著兩岸壁立千仞的石窟群,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感瞬間將我淹沒。都說“沒有人能笑著走出龍門石窟”,初聞只覺是夸張的修辭,直到親身踏足這片古老的土地,才明白這句話背后,是跨越千年的悲愴與嘆息,跨不過“龍門”,早己“實哭”。</p><p class="ql-block"> 龍門石窟的每一尊佛像,都是凝固的歷史詩篇。北魏時期的佛像,面容清瘦,衣袂飄飄,帶著“秀骨清像”的飄逸神韻,仿佛將魏晉風度鐫刻于石;盛唐時期的造像則體態(tài)豐腴,衣飾華美,盧舍那大佛嘴角那一抹若有若無的微笑,雍容中透著慈悲,盡顯大唐氣象。工匠們以刀為筆,以石為紙,耗盡心血雕琢出十萬余尊造像,每一道紋路、每一個眼神,都傾注著虔誠與智慧,承載著當時人們對信仰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歲月的風霜和人為的劫難,卻給這些藝術瑰寶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漫步在石窟間,殘缺的佛像比比皆是。有的佛像失去了頭部,空蕩蕩的頸部仿佛在無聲控訴;有的佛像斷了手臂,殘缺的肢體讓人痛心不已。那些精美的佛首,或被盜鑿販賣至海外,或在歷史的動蕩中不知所蹤。據說,近代以來,無數不法分子為了謀取私利,勾結帝國主義文物販子,對龍門石窟進行了瘋狂的掠奪。他們用鋼鋸、鐵錘等工具,粗暴地將佛首從佛像上分離,帶走的不僅是珍貴的文物,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在賓陽中洞前,看著原本精美的帝后禮佛圖如今只剩下光禿禿的石壁,心中涌起陣陣酸楚。那幅原本展現北魏皇家禮佛宏大場面的浮雕,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卻被切割成數塊,流失海外。歷史上,除了被盜鑿,龍門石窟還經歷了多次滅佛運動、戰(zhàn)亂的破壞,每一次災難,都如同利刃,在石窟的軀體上留下深深的傷痕。</p><p class="ql-block"> 如今,龍門石窟早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受到國家的重點保護。但即便如此,修復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歲月侵蝕的腳步,那些殘缺的佛像,依然在伊河畔無聲地訴說著過往的傷痛。它們不僅是藝術的杰作,更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者,承載著祖先的智慧與信仰,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磨難,令人痛心疾首。</p><p class="ql-block"> 走出龍門石窟,回望那斑駁的石壁,淚水早已模糊了雙眼。這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相遇,也是一次直擊心靈的震撼。沒有人能笑著走出龍門石窟,因為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承載著歷史的滄桑;每一處傷痕,都在提醒著我們銘記過去,守護好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愿未來的日子里,這些千年瑰寶能得到更好的保護,不再遭受傷害,讓后人也能領略到它們的絕美與震撼 。</p><p class="ql-block"> 2025.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