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一代宗師黃賓虹先生之畫是我從看不懂好在哪里,到慢慢欣賞,到百看不厭的過程,是我自身的哲學文化的提高,對中書畫全面認識之后慢慢品,品出的味道,就像品到陳年醬香上癮,盡管家里賓虹全集都有,還有各種版本,可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感覺,醬味真濃,讓你每個細胞產(chǎn)生興奮,有時還會臨一臨,感覺一下嘗嘗味道。我對山水的興趣從臨柯羅版畫譜到模仿陸儼少山水,最后到欣賞黃賓虹,甚至陷入其中,自娛自樂,有藏家朋友勸我要好好研究張大千,臨習張大千才有市場可走,可我總感覺到張大千同黃賓虹就像黃酒和白酒不是一個味,我就喜歡帶辣的白酒那個勁,偶爾喝一點黃酒也興,但骨子里難忘醤香那股濃郁的醉味,所以聽說浙博有賓虹大展,一下又被勾引南下來到了杭州。</p> <p class="ql-block"> 記得2004曾經(jīng)也專程來過杭州看黃賓虹大展,同時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區(qū)也在杭州展,有人問我要不要去看一下國展,我說那就不用看了,我怕臟了我的眼睛,直接回了蘇州,回到蘇州接到上海畫友來電,他說他去看了國展,他說一塌糊涂哪有中國畫呀,盡是打稿描摹之作的裝飾畫,我說我過門而不入,怕臟我眼,說實話不管什么畫展不是朋友開展邀請,我是一般不去看展,沒這么多精力,中國美術(shù)館一晃二十多年不去看展了。對于上世紀近代的張大千、吳湖帆的畫展還是值得我一看,去年去了上海中華藝術(shù)宮看了吳湖帆畫展,今年年初來了杭州看了張大千大展,在他們身上還感受到中國人文的氣息以及士大夫的一種風騷。</p> <p class="ql-block"> 看展和讀出版物完全是二個概念,看書僅是聞香過程看看氣息純度,看展是能身臨其境能感受到作者氣場以及作品細微之處,如真正的上口品酒,能感受到作品的回甘之妙,傾入心脾的莫名興奮,如能臨寫創(chuàng)作,好似醉酒,可達飄飄欲仙與天地人合二為一,與古人對話,情景自融進入老莊的逍遙自在的精神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 這次再一次從賓虹早期作品入古之法到中年厚積,到晚年的渾厚蒼潤,從書法到詩詞論說,從花卉小品到寫生小稿,她是一個文化綜合體,從不少小品山水的構(gòu)圖章法,陰陽開合的變化,風格統(tǒng)一而多變,氣韻虛實留白,無不看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的道學思想,以及他的哲學思辨</p><p class="ql-block"> 他早年山水師法傳統(tǒng),而不囿于古法,輕松自在,也有密體勾勒精筆細膩,也有層染厚積龔半千程式,學四王而非四王,亦有倪云林,董其昌等人的筆意,筆路清晰,氣息純正,中年厚積,晚年黑中見氣,通透亮麗,墨團團里墨團團,一股天地黑白乾坤顛倒大開大合太極之氣,宣揚中國的人文哲學。</p><p class="ql-block"> 從一組八開冊頁花卉的展示,以前在出版物中見過,但不知出處,這次展示了他對臨的原稿,他是中鋒雙勾法意臨沒骨畫得很俗的僧一得黃海山花圖冊,畫得格調(diào)高古書寫自如,另一幅花卉螳螂,畫得絕似絕不似,夸張變形,但一看什么也不似,他不象白石的昆蟲寫實,人人識之,而他的螳螂張牙舞爪,兇神惡煞的感覺,可再看也是一只螳螂,2004年曾有同道一起看展,他認為就是黃帝的新衣,其實如今還有不少人看不懂這件新衣的,有待有人人們審美提高后,才能真感受他心中的螳螂。我想他的山水臨寫和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套路,變古出新,看似山水,而非山水,叫做絕似絕不是,不似絕對是的中國人文寫意精神。</p><p class="ql-block"> 從他的書法手札,金文對聯(lián),以及老年畫上題款,似醉非醉,醉態(tài)朦朧,棉里藏針,自由散淡,書畫一體,從蓋印到題款方位,有嚴格的格式,都在險中求奇,平衡著陰陽黑白的對比,看似很隨意,絕對渾然天成,每幅從用筆用線構(gòu)圖各不相同,似乎外國人看中國都長得一個樣,但每個人長得各有特點,看賓虹老的山水就是如此,不信你細品。</p><p class="ql-block"> 從黃賓虹中年1919年山水四屏題詩看,詩畫一體充分呈現(xiàn)了他的文化功底,細讀今人誰人能比之</p><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杜老茅堂倚石根,往來西瀼與東屯。</p><p class="ql-block">一庭秋雨青苔色,自起鉤簾盡綠尊。</p><p class="ql-block">斜日西風吹鬢絲,披圖弄翰學兒嬉。</p><p class="ql-block">釣竿拂著珊瑚樹,張祐題詩我所師。</p><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五月江南雨乍晴,看山如在畫中行。</p><p class="ql-block">隔溪簾幕初飛燕,灌木池塘獨聽鶯。</p><p class="ql-block">暑向昨宵風雨盡,詩從今日簟紋成。</p><p class="ql-block">晝長睡起初無事,驀送滄浪漁笛聲。</p><p class="ql-block">其三:</p><p class="ql-block">紅樹青山滿眼秋,江南江北路悠悠。</p><p class="ql-block">一行歸雁無書信,倚盡斜陽不下樓。</p><p class="ql-block">一拂殘煙瞑不收,作成溪上十分秋。</p><p class="ql-block">空林落日西風急,紅葉無詩水自流。</p><p class="ql-block">其四:</p><p class="ql-block">石壁當年天琢成,石徑迢迢縱復橫。</p><p class="ql-block">近山松柏如列屏,遠山紺宇何崢嶸,</p><p class="ql-block">方壺蓬萊鐘杳冥。未若此境堪怡情,</p><p class="ql-block">一見令人塵慮清。</p><p class="ql-block">認真看來七律最后一首少了一句,</p><p class="ql-block">整個畫展不少題款都是他的詩詞或者是他的畫論,這次展標都做了祥細的解讀,我?guī)缀趺糠甲x了一遍,將對我題畫詩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也是我看展的一大收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