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國有兩座王洛賓音樂藝術館,一座在新疆吐魯番市葡萄溝,一座在青海省海北州金銀灘草原。今天我們走進青海海北金銀灘草原,參觀王洛賓音樂藝術館。</p> <p class="ql-block">還未到達藝術館,遠遠的就聽到了那首熟悉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1939年,王洛賓來到青海,在青海西寧昆侖中學任教。1940年春天,王洛賓隨電影導演鄭君里在青海金銀灘草原拍攝《民族萬歲》時,創(chuàng)作了不朽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王洛賓生前搜集、整理的1000多首經典音樂作品,有50多首作品是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金銀灘草原完成的。為了緬懷偉大的民族音樂藝術家將西部文化發(fā)揚光大,2009年,海北州人民政府在金銀灘草原興建王洛賓音樂藝術館。</p> <p class="ql-block">進入藝術館,首先看到的是一組王洛賓生活照片,每張照片旁都有他說的話,從他的話語里感受著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zhí)著。</p> <p class="ql-block">王洛賓,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1934年畢業(yè)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p> <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前往山西參加八路軍“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chuàng)作《老鄉(xiāng)上戰(zhàn)場》《風陵渡的歌聲》《洗衣歌》等抗日歌曲。1938年10月,與在北京大學生合唱團聯(lián)歡時結識的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學生杜明遠結婚,1941年解除婚約。之后王洛賓因共產黨嫌疑,在蘭州監(jiān)獄坐了三年牢。</p> <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經多方營救出獄,回到青海繼續(xù)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改編《阿拉木汗》《可愛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1945年,與妻子黃玉蘭在西寧農村結婚,之后生育三子。1949年9月,在西寧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隨軍進入新疆。歷任新疆軍區(qū)政治部文藝科科長、新疆軍區(qū)歌舞團音樂創(chuàng)作員、新疆軍區(qū)歌舞團藝術顧問等職。</p> <p class="ql-block">1951年6月,根據新疆軍區(qū)要求,王洛賓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1951年冬,妻子黃玉蘭在北京病逝。1952年2月,新疆軍區(qū)軍法處判處他兩年勞役。服役期間,他完成了話劇《豐收》的譜曲并創(chuàng)作了一批歌曲。1954年8月,被釋放后,在南疆喀什二軍文工團任音樂教員、創(chuàng)作員。改編《沙棗兒花香》《圓圓的》《美就美在眉毛上》等數十首民歌。1957年,調任新疆軍區(qū)文工團音樂教員、創(chuàng)作員。參與創(chuàng)作歌劇《戰(zhàn)斗的歷程》《無人村》。1958年,參與創(chuàng)作歌劇《兩代人》和音樂話劇《步步跟著毛主席》,同年被評選為全軍先進文藝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1960年,王洛賓在新疆因莫須有的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20年。1962年,被假釋出獄,回原單位帶罪服務,任音樂教員、創(chuàng)作員。改編《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陽》《天上的云》等數十首民歌。1965年,被押回獄中繼續(xù)服刑10年。先后在獄中搜集改編《哈來龍》《離別》《阿頓江》《高高的白楊》《薩阿黛》等數十首民歌。1975年,刑滿出獄。在政治上繼續(xù)被管制,在生活極度困難時改編《我愿變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熱淚把我的手背燙傷》等數十首民歌。</p> <p class="ql-block">1979年4月,應蘭州軍區(qū)政委肖華將軍邀請前往蘭州為戰(zhàn)斗歌舞團創(chuàng)作歌劇《帶血的項鏈》進京參加國慶30周年匯演,獲文化部頒發(fā)創(chuàng)作二等獎。11月29日,烏魯木齊軍區(qū)軍事法院撤銷了1961年對他的判決。1981年,新疆軍區(qū)召開平反大會,為他恢復名譽和軍籍,王洛賓終于重新穿上了軍裝,任新疆軍區(qū)文工團藝術顧問。1986年11月,新疆軍區(qū)政治部、新疆音樂家協(xié)會聯(lián)合為他舉辦《人民音樂家王洛賓作品音樂會》,首次向社會全面介紹他的音樂作品,并且授予他“人民音樂家”這一光榮稱號。</p> <p class="ql-block">1988年,王洛賓離休,享受副師級待遇。1988年9月,王洛賓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獎章。199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王洛賓榮獲文化部、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fā)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金唱片特別創(chuàng)作獎”。1994年7月,為表彰王洛賓為20世紀中華音樂傳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1996年3月14日,他因患膽囊腺癌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p> <p class="ql-block">1938年,王洛賓在蘭州改編了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后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將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事業(yè)。該館集中陳列了關于王洛賓的大量照片、實物及200余件不同時期的歌曲、歌劇手稿等。參觀完由衷欽佩這位老藝術家,無論是身陷囹圄的日子,還是飲譽海內外之時,他都堅守著自己的人生信念,不斷汲取營養(yǎng),豐富、充實自己,積蓄著創(chuàng)作的靈感。閻崇厚(新疆軍區(qū)副司令員)稱他為“軍中驕子,西部歌王”。</p> <p class="ql-block">走岀藝術館,在金銀灘草原上看到卓瑪的雕像,當年鄭君里請當地同曲乎千戶的女兒薩耶卓瑪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賓扮演薩耶卓瑪的幫工。在攝制組相處幾天,王洛賓在返回西寧的駝峰上,連續(xù)三晚借助哈薩克民族的曲調寫出了不朽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經典詠流傳,熟悉的旋律回蕩在金銀灘草原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