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難得出趟遠門的芳姐,特地避開五一黃金周,約了五個好姐妹組團去海濱城市旅游,零食、衣服早早就開始準備了,興奮了好一陣子。</p><p class="ql-block">今天來我辦公室,卻滿臉的讓人疑惑。她說因消費觀分岐鬧心而歸(原定酒店離市區(qū)較遠影響購物,導游說酒店可以升級到鬧市區(qū)五星級,但每人每晚需增加120元,結果同行的六人中有四人同意,兩人不同意)。</p> <p class="ql-block">芳姐給我?guī)Щ匾话雅=鞘?,她手摩弄著牛角梳直嘆氣:“這梳子摸著順,可想起那第一晚為酒店升級的爭執(zhí)就堵心,20多年的好閨密就這么散了。”她問我對這一問題怎么看。</p><p class="ql-block">我說:跟團游的有限自由,恰恰放大了消費觀念差異,看似被行程捆綁的白天,反而讓夜晚的自主選擇成為價值觀的角斗場。這問題發(fā)生沒有對錯之分,有人把“升級住宿”看成旅行體驗增值項,有人看作被導游套路的冤枉錢,根源在于你們幾個對跟團游的性價比認知錯位。</p> <p class="ql-block">旅行中會經常有“自費項目”,朋友一同出行一定要提前做功課并提前約定,避免臨時逼宮式投票。</p><p class="ql-block">當然,跟團游本就有“妥協”的一面,比起糾結“誰對誰錯”,不如先與同伴聊透,哪些事情可以各自選擇,哪些事情需要大伙將就,畢竟風景再美,也抵不過同行朋友間的快樂心境。</p> <p class="ql-block">芳姐說我經常外出,會不會遇上這樣糟心事,我說不會呀,這么多年的旅行和旅居生活告訴我,盡量與家人一起出行,因為親情之間消費觀念易磨合,生活習慣、情緒需求等等都基本了解。即使跟朋友、同事一起外出旅行,也要顧全大局。</p><p class="ql-block">旅行是件快樂的事情,是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治愈,慢步陌生街巷,邂逅不同人文及風景,每一次出發(fā),都是對健康陽光生活的奔赴,與同頻的人交流欣賞,才不負好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