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讀小學(xué)和初中的時候,有一個特別的同學(xué)~漁船上的小姑娘。我實在記不得她的真名,只記得,我們當年都叫她漁小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漁小妹和她的父母常年生活在漁船上,而且不同的季節(jié)停泊在不同的地方。根據(jù)漁訊和季節(jié),有時去海邊,有時去長江口,有時到我們這里的港汊捉魚弄蝦。和我們的生活完全不同,漁小妹常年在水上漂泊,無法在同一個學(xué)校里學(xué)習(xí)。雖然漁船上的小孩人數(shù)很少,政府也要解決他們的教育問題,縣教育局出了一個文件,漁船上的小孩可以在停泊的地點到附近的學(xué)?!案x”。每年大概有一兩個月,漁小妹就要插班到我們教室跟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學(xué)期,我的同桌轉(zhuǎn)學(xué)到縣里的中學(xué),她的父親調(diào)任縣政府工作,全家人都去了縣城。漁小妹跟讀期間就成了我的新同桌,開始,大家都不怎么待見漁小妹,覺得她身上總有一股魚腥味。后來,漸漸熟悉了,發(fā)現(xiàn)漁小妹特別開朗,整年海里來,江里去,能講很多捕魚捉蝦的故事和不同地方的風(fēng)土人情,對我們這些在一個閉塞的小地方長大的小孩來說,真是眼界打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漁小妹家有大小兩條船,大船有烏篷,中倉是睡覺的地方,兩床被褥,白天卷起來,晚上鋪開。船頭放一只煤球爐燒飯,船尾搖櫓。小船是她爸爸媽媽捕魚捉蝦用的,到我們這里主要是趟蜆子,每天能趟上千斤蜆子,雖說蜆子只有幾分錢一斤,但收入比我們種地要高很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漁船上生活,一年四季都赤腳,漁小妹總不習(xí)慣穿鞋。和我們不同,我們的腳趾都緊靠在一起,她的五個腳趾卻分的很開。一雙鞋,要把腳趾塞進去,后跟就松松垮垮,走起路來很別扭,但又不能不穿鞋上學(xué)。有一次,上體育課跑一百米,漁小妹的鞋實在不給力,她索性把鞋一扔,赤腳跑得飛快,沒有一個女生能趕上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中午,漁小妹說:“要不要到我家的船上看看?”其實,我們都好奇漁船上是怎么生活的,我悄悄地叫上了前桌的兩個同學(xué)。漁船就停在離學(xué)校不遠的港汊里,我們上了船,船晃來晃去,我們站都站不穩(wěn),漁小妹卻來去自如。漁小妹讓我們在船頭坐好,說:“我父母已經(jīng)去趟蜆子了,他們早上準備了幾個菜,我做了給你們嘗嘗。”只見她非常熟練地打開煤爐,架上鐵鍋,三下五除二,就燒好了四個菜。蜆肉炒韭菜,蜆肉燉豆腐,紅燒雜魚,開洋青菜湯,漁家做菜別有一番風(fēng)味,我們風(fēng)卷殘云,將湯湯水水一掃而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偶遇漁小妹,我已經(jīng)高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了。有一天,生產(chǎn)大隊來了一個放魚苗的人:一個大姑娘,戴了一頂大草帽,挑了一對很別致的木桶,木桶上有蓋,桶里還有一個隔板 ,可以放四種不同的魚苗。大隊支書領(lǐng)著,到各個生產(chǎn)小隊放養(yǎng)魚苗,正巧路過我家門口,大家一愣,但很快就認出了曾經(jīng)的同桌。漁小妹初中畢業(yè)后就到縣養(yǎng)殖場工作,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繁殖魚苗老手了,大隊支書說:“這條河放 20 尾青魚,30 尾草魚,50 尾花白鰱?!敝灰姖O小妹取出一只水瓢,打開桶蓋,隨手一舀,倒進支書的大盆里,支書一數(shù),20 尾青魚苗不多不少。十分干練利落,真是人有所長,術(shù)有專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總有各種各樣的人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人讓你愛戀,有些人讓你憎恨,有些人讓你后悔,有些人卻能在年老的時候讓你想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