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沒有課,依舊來辦公室,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了整個下午。晚飯后操場散步,夕陽下拍幾張照片,感覺卻與平日大不相同。朋友圈發(fā)個動態(tài):“送走最后一抹夕陽,也同時送走畢業(yè)的學生和自己的教學生涯。封存往事,等待明天的太陽。”</b></p> <p class="ql-block"><b>熟悉的校園,以后不屬于自己了,雖然現(xiàn)在也不是主人?!拌F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常言如此,臨別還是免不了傷感。夕陽西下,明天的這里陽光依舊,我卻注定不來了。這種感觸縈繞心頭,剛才的朋友圈似乎言不盡意,又精雕細琢,按原先的意思寫成一首七絕。</b></p> <p class="ql-block"><b>因為日子特殊,留下的記錄也要異乎尋常,于是突發(fā)奇想,把七絕改成連環(huán)。文字完成,排列卻有難度,想辦法,試驗兩次,結果很滿意。圖片做完,發(fā)朋友圈時故弄玄虛,說“寫一首七絕《落日》,誰能讀出來”。很快有回應,讀的有對有錯,還有人說不知道怎么讀。傷感的事,還能以一種近乎娛樂的形式出個考題,就算是職業(yè)習慣吧。這樣細致的記錄,自以為別致了,也夠精致。</b></p> <p class="ql-block"><b>答案在此,有興趣的可以比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落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身在西山遠看云,云頭染色水溶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金光萬點誰收去,去去安知是我身。</b></p> <p class="ql-block"><b>先寫到這里,等這幾天忙完,自己做個“詩歌鑒賞”??浯笠稽c做個預告,連環(huán)形式模仿蘇軾的《賞花歸去》,題目“落日”的多層含義也可比杜甫的“落花時節(jié)”,信不信由您。</b></p> <p class="ql-block"><b>先說排列,網(wǎng)上找蘇軾的《賞花歸去》,文字版的很多,真正把連環(huán)詩排列成圓環(huán)的少之又少,也不美觀,肯定趕不上我做的,排列整齊,色彩鮮明,圖文并茂。</b></p> <p class="ql-block"><b>搜索中又發(fā)現(xiàn)另一首連環(huán)詩。蘇軾的詩,后句借用前句三個字,頂真接續(xù);這一首或三字或四字并不確定。我那首借用一個字,首尾相接,剛好成為一個有規(guī)律的圓環(huán)。這圓環(huán)不只是詩歌排列的形式,也暗示著這些年工作的經(jīng)歷,周而復始,大部分做著單調的重復,小有成績也不足掛齒,可人生卻在這平淡的輪回中消耗殆盡。毛驢拉磨,走不出那個圈!</b></p> <p class="ql-block"><b>再說詩歌含義。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有“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一句,其中的“落花時節(jié)”大有講究,有自然節(jié)令、個人際遇、國家狀況三個指向,言簡義豐,耐人尋味。我的“落日”也不少于三個指向。</b></p> <p class="ql-block"><b>第一個自然是時間,夕陽西下?!吧碓谖魃健敝苯狱c明太陽的方位,“遠看云”則用擬人法,一個普通的“看”字,有動態(tài)有神情,寓意頗深。畢業(yè)時最具煽情的一句話“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重復多少次都不能沖淡情感,移用到這里,也是傳達同樣的情感。“看”前再著一“遠”字,空間距離使這種情感更加強化,明知離去又不忍離去,必然卻不能釋然,可以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類似的經(jīng)歷,大概誰都有過。“云頭染色水溶金”由高到低,把隱含的情感具象化,“殘陽如血”“落日熔金”,聯(lián)想現(xiàn)成的詩歌名句,具象可以調動更豐富的情感,換言之也就是用典?!叭堋薄叭邸眱勺植灰粯?,也是有意為之。</b></p> <p class="ql-block"><b>第二個是個人經(jīng)歷,職業(yè)生涯結束。三十八年,彈指一揮間。也曾是“八九點鐘的太陽”,現(xiàn)在成為“落日”了。不知道從哪天起,姓氏前的詞綴由“小”變成“老”,開玩笑時我還說,要追究第一個稱我為老什么的,可哪里說的清??!歲月無聲,走著走著,便到了人生的黃昏。這里要強調一下“金”和“去”兩個字。詩句中,“金”字賦予多重含義:金色年華,只能回首遠看了;金色招牌,即便有,也在水中慢慢溶解;而金錢呢,“金光萬點誰收去”,問而不答,留給讀者思索。三四句中,“去”字出現(xiàn)三次,目的就是強調離去這個現(xiàn)實。“去去”疊用,引導讀者想到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職業(yè),場地,曾經(jīng)相處的人,一次離別,萬般不舍,無數(shù)情感盡在不言中。</b></p> <p class="ql-block"><b>第三個是與教學生涯相關的別的東西,有些事是不便于明說的,熟悉的人可以腦補。如果補不上,就算故弄玄虛。詩歌這東西吧,都說“形象大于思想”,最好也別怪我“故弄玄虛”。</b></p> <p class="ql-block"><b>就“鑒賞”到這里吧,預先插入的圖片已經(jīng)用盡,該收尾了,讀者也省省力氣。如果哪位真的讀到這里,千萬告訴我,我當你是知音,以后可以互相關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