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鐘山文學館位于中山陵風景區(qū)明孝陵東側,鐘山文學館所在的定林山莊是一座由曲廊圍合的三進殿堂式庭園建筑,20世紀80年代為紀念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而建,其中的昭文齋為王安石讀書處舊址,建筑兩側回廊碑刻為20世紀90年代全國各地著名書法家、軍事家、學者書寫的王安石鐘山詩歌70余首詩。2005年,定林山莊改建為"劉勰與《文心雕龍》紀念館",2024年3月1日,中山陵園管理局在此建立"鐘山文學館",面向市民游客免費開放。</p><p class="ql-block"> 鐘山文學館基本陳列包括四個部分,其中"風韻無窮詠鐘山"介紹歷代與鐘山有關的詩詞歌賦、名篇佳作,"文心雕龍耀鐘山"介紹劉勰《文心雕龍》與鐘山的淵源,"江山勝跡薈鐘山"介紹以鐘山六朝建筑遺址、定林寺遺址、明孝陵、明東陵為代表的名勝古跡,"一代文宗隱鐘山"講述王安石與鐘山的不解之緣。鐘山文學館數(shù)字體驗項目"只此鐘山﹣﹣沉浸式數(shù)字光影秀"分為"彩云夢境""王安石的朋友圈""鐘山文蹤"三個篇章,講述鐘山文脈故事,還布置有"鐘山書院肇建歷史圖片展"。</p> <p class="ql-block">? 劉勰(約465年—約520年或532年),字彥和,南朝梁代著名文學理論家、批評家,祖籍山東莒縣(今屬日照),生于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 他出身貧寒,早年寄居定林寺研習佛儒經典,劉勰在這里撰成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里程碑式著作《文心雕龍》,晚年出家為僧。</p> <p class="ql-block">風味無窮 詠鍾山</p> <p class="ql-block">文心雕龍 耀鍾山</p> <p class="ql-block"> 昭文齋,鐘山王安石讀書處遺址,南朝宋元嘉元年(424),僧人慧覺在鐘山創(chuàng)建下定林寺,元嘉十年(433),囂賓國入華高僧曇摩密多創(chuàng)建鐘山上定林寺,下定林寺逐漸荒圮,北宋時為"定林庵"。熙寧九年(1076),王安石二次罷相后歸隱鐘山半山園,常到定林庵中讀書,并建書齋"昭文齋",匾額由米芾題寫,書齋中還懸有李公麟所畫王安石像。南宋時,詩人陸游為尋訪王安石讀書處曾兩入鐘山。</p> <p class="ql-block">雪竹亭</p> <p class="ql-block"> 顏真卿碑林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景區(qū)內,由中山陵園、顏真卿畫院與日本東京中國書法研究會于1990年代共同興建,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立有近百通碑刻作品。碑林整體建筑采用仿唐代藝術風格,融合園林景觀與書法藝術,陳列中國書法家林散之、胡小石及日本書法家作品。2024年中山陵園管理局實施環(huán)境綜合提升工程,通過游龍盆景造型技法打造連根鋪地柏地栽組合景觀,實現(xiàn)植物造型與書法碑刻的藝術呼應。</p> <p class="ql-block"> 顏真卿,(709年-784年8),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名臣、書法家。</p><p class="ql-block">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早年書法受外祖家殷氏、張旭影響,廣汲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等人之營養(yǎng),融會貫通,形成其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在中國書法史上起了承先啟后的作用,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影響極大,為百世之宗。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顏柳”,被合稱為“顏筋柳骨”。其書跡除《祭侄季明文稿》被公認為真跡外,其余作品真?zhèn)紊杏胁煌庖姟?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