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隔籬蓮影</p><p class="ql-block"> 尼克·卡羅威從美國的中西部來到紐約長島謀生,他的遠房表妹黛西·布坎南和丈夫湯姆·布坎南的住所同他隔海灣相望。黛西向尼克透露她的婚姻并不幸福,而湯姆卻帶著尼克四處尋歡作樂,到紐約的繁華地帶參加舞會,還帶上了自己的情人——有夫之婦茉特爾。尼克的鄰居杰伊·蓋茨比是個神秘的有錢人,他的住所幾乎夜夜笙歌,八方來客盡享美酒佳肴。</p> <p class="ql-block"> 蓋茨比邀請尼克參加他的宴會,兩人相熟后,蓋茨比請求尼克將黛西領(lǐng)到他家做客。原來,蓋茨比和黛西曾是一對戀人,只因蓋茨比出身貧窮沒能在一起。因為一戰(zhàn)蓋茨比上前線了,又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及時回來,黛西在此期間同湯姆結(jié)了婚?;貒蟮纳w茨比拼命賺錢,終于成了有錢人。</p><p class="ql-block"> 蓋茲比和黛西很快舊情復(fù)燃,頻頻約會。在黛西和蓋茨比約好攤牌的聚會上,蓋茨比同湯姆發(fā)生了爭吵,酒后的黛西和蓋茨比一同駕車回家,途中,黛西慌亂之中撞死了茉特爾。為了黛西,蓋茨比隱瞞了真相,替她擔(dān)當(dāng)了罪名。茉特爾的丈夫威爾遜在失去妻子后傷心欲絕,氣呼呼地來找湯姆尋仇,湯姆告訴他開車的是蓋茲比,于是威爾遜來到蓋茨比的住所將他打死,然后自殺。黛西卻同湯姆悄然離開了紐約,并保持了永遠的沉默。</p> <p class="ql-block"> 蓋茲比的故事看似偶然,但偶然中存在著必然。其實,蓋茲比的命運,在他遇到黛西時或許就已注定。黛西這個膚白貌美又出身優(yōu)越的貴族女子,無疑是蓋茲比心目中永遠的白月光。所以,自恃聰明且躊躇滿志的他,把追到黛西視作人生的終極目標(biāo)。于是,即使他已腰纏萬貫,擁有豪車豪宅,卻還是對黛西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可是,他真的了解黛西嗎?這個表面優(yōu)雅精致且風(fēng)情萬種的女子,本質(zhì)上卻是個拜金女,是典型的物質(zhì)女孩。</p> <p class="ql-block"> 蓋茲比的悲劇不在于他癡戀著他并不真正了解的黛西,而在于他說到底只是一個暴發(fā)戶,他盡管富有,但他不是貴族,盡管他過著奢華的生活,但他不了解貴族的思維方式。盡管他熱衷于與上流社會人士結(jié)交,但他并不了解在上流人士心目中,財富和地位高于一切。</p><p class="ql-block"> 頗為諷刺的是,蓋茨比這個出身平民且名聲不太好的暴發(fā)戶,內(nèi)心卻有著一份純真的理想,一份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獻身精神。而身處社會上層,享盡富足與美譽的女子黛西,內(nèi)心卻是自私冷酷、薄情寡恩。從這一點看,她和她那位渣男丈夫,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絕配。</p> <p class="ql-block"> 《了不起的蓋茲比》名字本身就帶有諷刺意味。蓋茨比為愛而獻身的“了不起”的精神,正好被人利用。就像《夜鶯與玫瑰》里,那只為了真愛的理想而不惜獻身的夜鶯,它用鮮血染紅的玫瑰,卻被人無情丟棄,最終被車輪碾碎。同樣,為愛而自我犧牲的蓋茨比,也不僅充當(dāng)了上流貴族尋歡作樂的玩偶,最終又成為他們脫罪的犧牲品。</p> <p class="ql-block"> 冷酷無情的不僅僅有黛西和湯姆,還有蓋茨比曾經(jīng)以美酒美食樂隊笙歌宴請過的一眾賓客,那些富豪、運動員、大明星,都曾在觥籌交錯中對他竭盡恭維。但在他去世后,這些曾簇擁在他周圍的人們,立刻作鳥獸散。好友尼克一個個打電話過去,請他們來參加蓋茨比的葬禮,但無一人肯來。曾經(jīng)關(guān)系親密的生意伙伴也百般推脫。更有甚者,竟罵蓋茨比的死是罪有應(yīng)得。而他深愛的黛西,明明知道他是因她而死,卻不僅沒參加他的葬禮,甚至連一個電話都沒打過。</p> <p class="ql-block">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著名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基拉德(F·Scott·Fitzgerald)的代表作。牛津美國文學(xué)辭典稱他“敏銳地抓住了當(dāng)代社會生活的主題,并以象征手法展現(xiàn)了“美國夢”傳奇之下的嘲諷和悲悵?!?lt;/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那個拜金主義盛行的美國,似乎在世界某些國度正是當(dāng)下。身處其中的人們,一定也有蓋茨比,也有黛西和湯姆,以及萊特爾和威爾遜。但愿人們能從《了不起蓋茨比》中,得到一些啟發(fā),從而保持一份清醒,把握好自己的命運,不被內(nèi)心的執(zhí)念或者錯覺所迷惑。</p><p class="ql-block"> 愿每個人都能找到并珍惜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17日寫于上海</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5日重新編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