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稷山青龍寺打車30分鐘來到了萬榮東岳廟。萬榮東岳廟,亦稱岱廟、泰山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627~649年)置汾陽郡時即有此廟。</p> <p class="ql-block">萬榮東岳廟坐北朝南,現(xiàn)存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飛云樓、午門、獻殿、香亭、正殿、閻王殿,存有元、明、清歷代修廟碑9通。<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布局尚存早期建筑中樓塔設置于中軸線前端的規(guī)制。</span></p> <p class="ql-block">東岳廟總體布局寬舒有序,其中飛云樓富麗多變、巍巍壯麗之勢冠于全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技藝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飛云樓高23.19米。平面呈方形,三層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樓頂。二三層皆有勾欄,每面各出抱廈,平面呈十字形。飛云樓構架奇巧,在內槽四角立四根通天金柱,從底層直達頂層。</p> <p class="ql-block">四柱間分層設額枋、間枋、地板枋、穿插枋等多層枋材相連貫,形成龐大的正方形筒式框架,作為整個樓閣的骨干。</p> <p class="ql-block">檐下斗拱密致,近三百攢之多,依不同位置結構造各異,有五踩、六踩、七踩,耍頭有螞蚱頭、麻葉形單幅云、龍頭式等,昂有象鼻昂、琴面昂等,宛如云朵簇擁,與翹起如飛的翼角組合在一起,大大增強了建筑的藝術造型。</p> <p class="ql-block">飛云樓在建造技術、結構力學與造型藝術方面獨具特色,在中國木構建筑中占有獨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飛云樓相傳為魯班所造,系中華第一木樓。與應縣木塔并稱“北塔南樓”?。</p> <p class="ql-block">午門?,是東岳廟中軸線上的核心建筑之一。午門面寬七間、進深六椽,采用單檐歇山頂形制,梁架結構簡樸,斗拱排列工整,主體結構保留了元代建筑特征?。盡管名為“門”,但實際上并不具備通行功能,而是作為彰顯 東岳泰山之神、 黃飛虎地位的禮儀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午門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在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現(xiàn)存形制為元建明修遺構,明清兩代歷經多次修繕?。午門與東岳廟內的其他建筑如 飛云樓 、獻殿等共同構成了完整的宗教建筑序列?。墻上嵌有許多民國的功德碑,還立著幾塊殘碑已風化得難以辨認字跡。</p> <p class="ql-block">午門在東岳廟中的象征意義重大。它不僅彰顯了東岳大帝至高無上的地位,還象征著宗教建筑與宮廷建筑的融合,體現(xiàn)了古代人們對神祇的敬畏與虔誠崇拜?。</p> <p class="ql-block">午門的建筑風格和結構展示了元代建筑的獨特魅力,其斗拱鋪作密集而有序,內部結構復雜,每一處細節(jié)都體現(xiàn)了古代匠人的智慧與技藝?。</p> <p class="ql-block">獻殿是祭祀東岳大帝的地方,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獻殿最早建于元代,并在明清時期進行了重修。它保留了元代建筑的雄渾大氣,是古代祭祀時放置貢品的重要場所。每當重大祭祀活動時,這里會擺滿琳瑯滿目的貢品,香煙裊裊,莊嚴肅穆?。獻殿的建筑風格為硬山式屋頂,七間六椽,斗拱四鋪作,前后檐及中柱上都是用的大額枋,保留有元代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香亭是專門為東岳大帝祭祀貢品、燒香行禮的地方,亭子不高,但琉璃脊獸繁復華麗,檐下四根石柱上都刻有蟠龍,氣勢非凡?。</p> <p class="ql-block">香亭供奉泰山神黃飛虎。</p> <p class="ql-block">香亭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筑,采用十字歇山頂設計,琉璃獸脊雕刻精美,四周的勾欄石柱上雕刻著流云圖案,內部結構設計巧妙,依靠抹角梁來支撐??。</p> <p class="ql-block">三面勾欄,欄上雕刻有流云紋和盤龍紋,望柱上雕石獅,造型各異。</p> <p class="ql-block">四根石雕盤龍柱,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東岳大帝殿為東岳廟正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稱“東岳殿”“岱岳殿”,位于香亭北端,坐北朝南,</span>寬深各五間,平面近方形,重檐歇山頂,斗拱四鋪作,上檐單昂,下檐出單抄。前檐石柱收剎較大,殿內梁架多為圓材略加錛砍后制成,圍廊式建筑,元代遺構。</p> <p class="ql-block">殿前巨型石柱,采用深浮雕工藝雕刻雙龍盤繞騰飛圖案,龍身姿態(tài)各異,雕刻精美?。龍柱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柱高3.87米,直徑46厘米,距今已有460余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牌匾上書“岱岳殿”,為清康熙御筆。殿內供奉東岳大帝,東岳大帝是主管世間一切生物出生大權,歷朝歷代對東岳大帝的朝拜綿延不絕。</p> <p class="ql-block">閻王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四椽,四架梁后接單步梁,通檐用三柱,單檐懸山頂。該殿創(chuàng)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據(jù)題刻載,于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大修。</p> <p class="ql-block">殿內供奉地藏菩薩,兩側是十殿閻王。</p> <p class="ql-block">?地獄展區(qū)里面有十八層地獄主題?內容。通過泥塑、雕刻等藝術形式展現(xiàn)佛教中的地獄場景。遺憾沒有開放,沒能親眼目睹到里面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走在東岳廟里,那巍峨高聳的木樓,那層疊勾連的屋檐,那錯綜復雜的木作,那精巧綺麗的琉璃瓦作,再加上那歷史的厚重感,直擊心靈……伴著飛云樓的風鈴聲,又感到閑適而松弛,頗為自在。</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萬榮東岳廟是下午兩點半,于是打車去萬榮李家大院。本來這兩個景點計劃是次日游玩的,既然時間夠,便加快行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