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覃子豪雕像</p> <p class="ql-block">人物丨出生在廣漢,與余光中一起創(chuàng)辦詩社,被譽(yù)為臺灣“詩壇三老”之一</p><p class="ql-block">唐鳴 《德陽日報(bào)》縱目文化周刋 2023-12-13 12:08 發(fā)表于四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洋詩人”覃子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圖丨唐 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12月,廈門。</p><p class="ql-block"> 一位卷曲頭發(fā)、穿著藏青粗花呢西服的青年成天在碼頭上徘徊。他說自己“像一只快要悶死的鳥兒”,恨不得立刻“離開狹小的牢籠而飛去”。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日子……</p><p class="ql-block"> 此時(shí)此刻,他說要去作一番“無盡的漂流”,可是“又不知該去哪兒”,他只向往“在這殘酷的世界上,去尋找一個(gè)理想的境界 ,一個(gè)充滿愛情與詩和音樂的疆土”。</p><p class="ql-block"> 幾天后,太平洋上飄蕩著一葉孤帆。人還在大陸,漂流尚未開始,他已經(jīng)預(yù)感到未來他會“想起故土”了:“我知道我會在那漂流的日子里/想起我曾經(jīng)眷戀過的故土/即使我在那故土上受盡折磨/而我也會留下思念的熱淚……”</p><p class="ql-block"> 他就是唱著這首悲歌,懷著極其不安的心情,離開了親人、知交、同學(xué),孑然起帆的。結(jié)果,他漂流到了臺灣,作了一個(gè)永懷鄉(xiāng)愁的孤寂的詩人。</p><p class="ql-block"> 1963年秋,寒風(fēng)蕭蕭,冷雨淅瀝,他終日凝望著兩岸山峰,“夢里最綺麗,現(xiàn)實(shí)最寂寞”。這位在海外有相當(dāng)影響的詩家,在風(fēng)華正茂的壯年,病逝臺北,時(shí)年52歲。</p><p class="ql-block"> 在臺灣,他沒有一個(gè)至親骨肉,出喪之日,僅僅由10名青年詩人戴孝抬棺。</p><p class="ql-block"> 這個(gè)悲慘的詩家是誰?他不是別人,乃臺灣“詩的播種者”“詩壇三老”之一的跨海詩人——覃子豪!他被東南亞新詩派的詩人們奉為宗師。在中國現(xiàn)代詩壇,名號非常響亮。</p><p class="ql-block"> 覃子豪生于廣漢,逝于臺灣。英年早逝,令人痛心。</p><p class="ql-block"> 1912年1月21日,覃子豪(原名覃基)出生在四川廣漢縣城西街,壯族。他的老家在廣漢連山與中江縣交界處的覃家溝,父親年輕時(shí)便走出山里,在廣漢西街經(jīng)商,母親懷孕后,舉家搬到廣漢城區(qū)居住生活。</p><p class="ql-block"> 少年覃子豪聰明伶俐,很受人喜愛。1929年,17歲的覃子豪在廣漢中學(xué)21班讀書時(shí),就非常喜愛詩畫,出墻報(bào)。1931年他到了成都上學(xué),第二年考上了北平中法大學(xué),1935年進(jìn)入日本中央大學(xué),那個(gè)時(shí)候,他開始參加學(xué)生文藝活動,進(jìn)入詩壇,與人合伙出版《剪影集》。1937年日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覃子豪回國投身抗日工作,先后輾轉(zhuǎn)浙江、江西等地,用自己詩人的筆,控訴日軍罪行。1938年4月,在桂林出版詩集《自由的旗》。</p><p class="ql-block"> 1947年覃子豪到了寶島臺灣,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以抒情詩為主的《新詩周刊》。1954年,他與詩人余光中等人成立了著名的“藍(lán)星詩社”,并任社長,當(dāng)時(shí)在臺灣的影響頗大。繼而又在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qū)主持詩歌函授。他說,“我不是教書卻教書,開辟這么多園地供大家發(fā)表詩,絕不是為我個(gè)人。要名,我已經(jīng)名氣不小了,我無非是要為中國的詩培養(yǎng)出一些接捧人。我的樂趣,是看到一個(gè)個(gè)優(yōu)秀詩人出現(xiàn)在詩的地平線上。”</p><p class="ql-block"> 客寓臺灣17年,門前桃李遍于東南亞華人世界,詩人把生命完全灌注于詩。</p><p class="ql-block"> 覃子豪這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他的詩有自己的獨(dú)特風(fēng)格——把傳統(tǒng)的嚴(yán)謹(jǐn)與浪漫的抒情相結(jié)合。著名詩人流沙河曾評價(jià),他堪稱中國僅有的“海洋詩人”,“海洋詩抄”寫得既多且好。從故鄉(xiāng)廣漢寫到成都,從成都寫到北京,從北京又寫到東京,從祖國大陸再寫到臺灣。前前后后幾十年,左腳在大陸,右腳在臺灣。</p><p class="ql-block"> 1963年10月10日,覃子豪因肝癌病逝臺灣,時(shí)年52歲,臺灣文藝界為他出版了《覃子豪全集》。</p><p class="ql-block"> 覃子豪著作甚多,早期在大陸有詩集《自由的旗》等五種。移居臺灣17年,又有詩集《海洋詩抄》《向日葵》《畫廊》等七種,對臺灣詩壇有極大的影響。大陸先后也出版了《覃子豪詩選》《沒有消失的號聲》《覃子豪詩選粹》等等。</p><p class="ql-block"> 1988年6月,一群廣漢詩人在覃子豪雕像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25年之后,1988年端午節(jié),在他的故鄉(xiāng)廣漢一方美麗的地方——房湖公園蘭苑,家鄉(xiāng)人民為詩人建起了紀(jì)念館。館前是一池湖畔,館側(cè)是一尊詩人的漢白玉胸像,右手托腮,凝目沉思,雙眉微皺。</p><p class="ql-block"> 近兩年,家鄉(xiāng)人民為了紀(jì)念他,成立了覃子豪詩歌研究會。在他的老家連山覃家溝,人們修建了覃子豪陳列館。在廣漢,還有一群熱愛詩歌的朋友,他們每次相聚,都是以覃子豪命名的詩會吟誦詩作!</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0日,是覃子豪先生去世60周年紀(jì)念日,謹(jǐn)將此文獻(xiàn)給覃子豪故里的家父老鄉(xiāng)親,以此紀(jì)念這位永懷鄉(xiāng)愁的故鄉(xiāng)詩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詩的播種者</p><p class="ql-block"> 覃子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志囚自己在一間小屋里</p><p class="ql-block">屋里有一個(gè)蒼茫的天地</p><p class="ql-block">耳邊飄響著一支世紀(jì)的歌</p><p class="ql-block">胸中燃著一把熊熊的烈火</p><p class="ql-block">把理想投影于白色的紙上</p><p class="ql-block">在方塊的格子里播著火的種子</p><p class="ql-block">火的種子是滿天的星斗</p><p class="ql-block">全部隕落在黑暗的大地</p><p class="ql-block">當(dāng)火的種子燃亮人類的心頭</p><p class="ql-block">他將微笑而去,與世長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 </p><p class="ql-block"> 唐鳴,又名風(fēng)箏,四川廣漢人,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四川分會會員,四川省廣漢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任《西部作家村》編委。</p><p class="ql-block"> 曾做過報(bào)刋文藝副刋編輯、記者。有小說、詩歌、散文、報(bào)告文學(xué)、攝影散見于全國各地報(bào)刊,并有作品獲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小喜歡舞文弄墨,夢想成為一名作家,總認(rèn)為做一個(gè)作家有什么了不起。幾十年來,一直努力地默默地筆耕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片</p><p class="ql-block"> 掃碼關(guān)注我們《德陽日報(bào)》</p><p class="ql-block"> 觸摸人文德陽的溫度</p><p class="ql-block"> 責(zé)編 | 劉春梅</p><p class="ql-block"> 主編 | 劉 勛</p><p class="ql-block"> 監(jiān)制 | 張 磊</p><p class="ql-block">縱目文化周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詩人覃子豪</p> <p class="ql-block">覃子豪紀(jì)念館</p> <p class="ql-block">1988年端午節(jié)覃子豪紀(jì)念館揭幕詩人作家們留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 唐 鳴</p> <p class="ql-block">游客瞻仰詩人覃子豪紀(jì)念館</p> <p class="ql-block">作者 唐 鳴</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 <p class="ql-block">德陽日報(bào)副刋剪報(bào)</p> <p class="ql-block">德陽日報(bào)副刋剪報(bào)</p> <p class="ql-block">德陽日報(bào)副刋剪報(bà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