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沂老城區(qū),矗立著兩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金雀山和銀雀山。蘭山區(qū)的金雀山、銀雀山街道辦事處即得名于此。山雖不高,其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卻極不簡單。它們不僅是臨沂古城的天然屏障,更因出土震驚世界的銀雀山漢墓竹簡而聞名遐邇。下面,就讓我們探尋這兩座小山的故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地名溯源:金雀花與銀雀花</b></font></h1> <p class="ql-block"> 金雀山、銀雀山,其實就是民國《臨沂縣志》記載的赤石山,在臨沂城南二里,有兩個小山丘,兩山相對,東為金雀山,西為銀雀山。 關(guān)于金雀山、銀雀山山名的由來,流傳最廣的說法與山花有關(guān)。相傳山上曾盛開一種形似雀鳥的小花,金雀山為黃色,銀雀山為白色,故而得名“金雀花”“銀雀花”。 </p><p class="ql-block"> 據(jù)當(dāng)?shù)厝酥v,金雀花、銀雀花實為一種植物,春天盛開,剛開始開放都是黃色,后來,金雀花漸變成深黃色,銀雀花由黃變淺白。之所以顏色出現(xiàn)變化,專家推測可能是土壤成分有所不同。金雀山銀雀山又名赤石山,也是因山上土石呈紅褐色的緣故。</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戰(zhàn)略要地:金闕與銀闕</font></b></h1> <p class="ql-block"> 然而,其名字中的“雀”字,含義可能更為深邃。觀察地理位置,臨沂古城(以沂州路為中軸線,直指南門)的南門外,金雀山與銀雀山分列沂州路東西兩側(cè),恰似兩座天然的城闕,形如甕城,拱衛(wèi)城池。</p><p class="ql-block">《康熙沂州志》記載:“金銀二雀山,為州龍虎,更不可采伐!其石前立官碑禁止,不為無見?!?lt;/p><p class="ql-block">民國《臨沂縣志》也明確記載其“拱衛(wèi)縣治”,強調(diào)了軍事功能。</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國《臨沂縣志》城區(qū)圖中的金雀山、銀雀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國《臨沂縣志》城區(qū)圖中的金雀山、銀雀山</h3> <p class="ql-block"> “闕”,是中國古代宮殿、祠廟前的高臺建筑,象征威儀與門戶。漢代闕上常飾有鳳鳥圖案,寓意天門與升仙。因此,有學(xué)者推測,“金雀山”“銀雀山”中的“雀”,實為“闕”的隱晦表達或象征。兩闕之間為“闕口”,古代,“闕”通“缺”,“闕口”即“缺口”,是進入古城的通道,是防衛(wèi)的重點區(qū)域。 </p><p class="ql-block"> 除了軍事功能,金雀山與銀雀山還與漢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自1970年以來,這里發(fā)掘的百余座墓葬和大量珍貴文物,為我們揭示了漢代臨沂地區(qū)的繁榮與輝煌。特別是金雀山漢墓中的帛畫,頂部繪有日(金烏)月(蟾蜍)圖案,進一步強化了“金闕(日)”“銀闕(月)”的象征意義,暗合陰陽日月之道。</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雀山帛畫上的金烏(太陽)與蟾蜍(月亮)</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文化寶庫:漢墓與竹簡</font></b></h1> <p class="ql-block"> 銀雀山與金雀山是漢代重要的墓葬區(qū)。自1970年以來,已發(fā)掘漢墓百余座,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竹簡,解決了歷史上關(guān)于孫武、孫臏?zhǔn)欠駷橥蝗说那Ч乓砂?,證明《史記》記載孫臏為孫武后世孫記載的真實性,價值無可估量。 </p><p class="ql-block"> 漢代,臨沂是瑯琊文化的核心區(qū)域。山上密集的漢墓群,有力證明了此地在漢代的重要地位。墓葬的選址與規(guī)格,也與兩山作為“闕”的象征意義及地理重要性相呼應(yīng)。</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臨沂城南門望淮門</p><p class="ql-block"> 金雀山海拔90米,銀雀山海拔77米,兩山雖不高聳,卻緊鄰古城南門,扼守要沖。它們構(gòu)成了臨沂古城天然的南面門戶和制高點,具有顯著的軍事防御功能。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此處會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這樣的兵學(xué)圣典——其地理位置本身即是戰(zhàn)略要義的生動體現(xiàn)。</p> 另據(jù)記載,元代,王佐在山上建王氏書院,到民國時期,遺址已經(jīng)無存,看來,金雀山不僅是軍事重地,而且也是文化勝地。 <div> 金雀山與銀雀山,這兩座看似尋常的小山,實則是打開臨沂古城歷史與文化寶庫的兩把“金鑰匙”。它們以獨特的“雙闕”姿態(tài)拱衛(wèi)城池,以深埋地下的漢墓竹簡震撼世界,更以其名字背后的“金闕銀闕”“日月陰陽”之喻,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密碼。它們的存在,無聲地訴說著臨沂悠久的歷史與不凡的底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