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處恩施利川大山深處的“大水井”建筑群落,是國家級4A景區(qū),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大水井”,不就是一口古井嗎?那和建筑群落又有怎樣的關系呢?去年夏天,我來利川旅居避暑,正好揣著好奇心去實地打卡,去看看經歷近四百年歲月滄桑的建筑群落現在到底如何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盡管是八月酷暑時節(jié),但“涼都”就是“涼都”,我們穿越一段海拔1200米的蔥蘢逶迤的盤山公路,陽光正好,涼風習習。輕松便捷一個小時車程,師傅指著不遠處的山坳濃蔭處的一片房舍院落,說:“大水井到了”!我們抬眼看去,那屋舍錯落有致灑落在綠蔭深處,面積不小呀!崇山峻嶺綿延筑苑,密林深處神秘安家。這山林深處的建筑群落,分明就是“桃花源”秘境啊??粗揖推炔患按S著像只蹦兔,最快的速度“閃”進,去尋童話世界里的“綠野仙蹤”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過一片荷塘,踏進院落,就看見曲徑通幽處的“李氏莊園宗祠”,它掩映在郁郁蔥蔥的山沖,白墻黛瓦清晰立體呈現在眼前了。雕梁畫棟,氣勢恢宏,屋舍參差錯落,星羅棋布鑲嵌在樹叢中,花海里,就像散落在深山里的一顆又一顆珍珠,醒目而亮眼。我們都瞠目結舌,工作人員說,這里的院落有兩萬多平米的范圍呢。那簡直就是一座古老的部落,獨立的王國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史料有證,四百多年前,李氏家族已成望族,在崇山峻嶺中,選中了這塊藏在深山的風水寶地。這么龐大的土木工程,在這荒山野嶺,那要費多大周折,動用多少人力物力來建造呀!看著、想著,那就是一個神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末清初,就有了這片神話般的徽式為主的建筑群落。細細看去這些建筑還融合兼有西式樓房格局,也有土家族風格,建筑群落散落其間,櫛次鱗比,如此耀眼。那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在四季扭轉中,見證過這里幾百年的滄桑故事。想象得到,其中的人物和故事一定引領了一方風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穿行其間,依稀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繁華富貴,奢侈精致。我順著走到二層樓前,看了簡介知道,這是小姐們居住的繡樓。駐足在曾是小姐們住的繡樓前,遙想這房里的主人公會是怎樣的際遇呢?我腦洞大開的演繹她們的故事:小姐獨自在繡樓憑欄遠眺,思念著心中的郎君,盼著,數著相聚的日子,心心念念成為他的嬌妻。當然,這只是她憑欄時的遐想,其實,等她成年,一頂花轎,就斷送了她無數的詩的好夢。哪怕她處在優(yōu)渥的大家族呢?我看著那寧氏雕花床,透過那悠久的帳幔,感嘆她們的生活。在封閉的年代,那些美麗的少女,也不過是封建禮教和家族強強聯姻的籌碼和犧牲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盡管年代久遠,屋內墻壁在歲月滄桑中斑駁了,但那杉木板砌成的墻壁筆直勻稱,光滑平整,非??季?,透著華貴闊氣。從一樓直鋪到三樓,布局嚴謹,一卯一隼、嚴絲合縫、匠心雕琢工藝精良。外墻壁做工精細,有青花瓷碎貼片,窗戶門楣都是精致的木雕,充滿藝術氣息,花鳥魚蟲,充滿神韻,栩栩如生??梢娎罴耶敃r的財力雄厚和建筑者的獨運匠心。從明末清朝初至今,整個莊園不腐不爛,完好無損,真是令人稱奇贊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座龐大的深宅大院,就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社會和市井。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分工,還有非常嚴酷的族規(guī)家訓。對犯了錯的族人,專設有懲罰和反省的場所,由主事的人按情節(jié)輕重,會讓你挨板子或罰跪,還有更嚴苛的酷刑。而且二樓精致的雕花繡樓里小姐,她們的活動范圍就局限在二樓,平時不能越雷池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整個家族也十分重視“耕讀”和節(jié)儉的家傳。有著家族的學校和各類作坊。因為李家的繁華神話,就是建立在勤儉勤奮的基石上的!這片開山鼻祖的老前輩,就是明朝大戶人家的傭人,后來靠勤勉,做到了管家。后來天時地利人和,他積累了巨資,開拓了這片莊園。他深諳體會“天上不會掉餡餅”,致富還需勤勉努力的道理。所以,治家、治族,以規(guī)為距,以嚴當道。李家先祖,要把這樣的家訓作為血脈傳承的基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么大一片雄偉壯觀的建筑群落,怎么叫 “大水井”呢?今天來了,一定要弄清緣由。于是,就去聽導游娓娓道來:故事大概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姓賀的軍官帶領一支川軍從此處經過,看到李家莊園如此奢華,就起了敲詐之欲,勒索李氏家族錢糧,時任族長的李蓋五仗著地方武裝和高大城墻與賀軍相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經數日激戰(zhàn),賀軍都無法取勝,于是切斷其莊園水源。(因為當時的水井在莊園外)斷了水源,困守莊內的李蓋五這才沒有辦法,只有被迫講和,賀部獲取金銀、武器后撤走?!袄钍响籼谩币驗椤按笏钡墓适露雒?,側面凸顯了李家豪門貴族的強大實力,同時也驚醒世人,“細節(jié)決定成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痛定思痛,賀軍走后,李蓋五隨即用巨石修建了一堵長25米、厚3米、高8米的夾墻,內修72步石梯復道,將水井圍入祠堂內,并親筆在夾墻正面題寫“大水井”三字,每字70厘米見方,至今猶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水井”因此得名。本來應該更有名氣的是“李家祠堂”的雄偉建筑群落,而因為它們的張揚帶來意外之禍,讓主人追悔莫及。如果,早知如此,他們早就會把生命之源圈在那壁壘森嚴的城堡里了。我知道這個故事后,專門去看了李家軍抵御賀軍的如城墻般厚重的防御工事,真的有好多射擊孔。固若金湯,好守不好攻。當年,如果不是“大水井”在莊園外,那賀姓的川軍,還真奈何不了李家軍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大水井,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看蒼翠滿眼,嘆物是人非。多少血與火的硝煙,多少喜憂凄美的過往,都幻滅如煙,只留下這些凋落的宗祠院落,訴說那些陳年往事,留給后人聽。“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睋f,這一家的后代也都遠走他鄉(xiāng),各自謀生?,F在我游走在這偌大的院落里,仿佛展讀一段曲折厚重的歷史,感懷這華貴的院落一點一點在時光流淌中的落寞凋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離開掩卷,我?guī)е鵁o限感慨,回望蔥蘢中的古老院落,想著那些家學淵源,倡導的“忍耐”、“勤儉”家風,還有嚴酷的家規(guī),還有這個大家族倡導耕讀的理念,其中也不乏可以借鑒的優(yōu)良傳統和文化精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旅行游歷中,穿越一段歷史,了解一段往事,我更慶幸我生活在今天這自由的當代社會里。眺望山上的青蔥掩映,浮云縹緲,大水井的建筑群落和故事也像遺落在幽深翠綠中的珍珠一樣,閃著光,但時隱時現。我忽然覺得我如此輕盈快樂,不用躲藏在深宅“繡樓”,任人擺布。我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譜寫屬于我自己的美麗人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