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字:關木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走進映月里街區(qū),像是翻開一本舊書,卻不斷有新的故事躍出紙面。那些由祠堂改造成的店鋪,是歷史與當下的奇妙縫合。祠堂,曾承載著家族的莊重與傳承,如今卻被生活的煙火氣重新熏染。</p><p class="ql-block"> 后花園的亭臺樓閣,不再只是時光里的緘默者,它們在開街的熱鬧中蘇醒,迎來了咖啡的醇香、書籍的墨香。當我坐在亭中,手中那杯茶,升騰的熱氣模糊了古與今的界限。翻閱書頁,每一個字都像是在和古老的磚石對話;與好友在音樂咖吧,黑膠唱片轉動,老歌流淌,青春歲月的碎片便在這古典園林的建筑間閃爍。</p> <p class="ql-block"> 祠堂搖身一變,成了人們休憩的場所。玻璃與古建的融合,似是新舊時光的握手言歡。池塘里的綠水微微蕩漾,錦鯉穿梭其間,增添了幾分靈動。而那幾棵棕櫚樹,帶著熱帶的風情,與中式古建相映成趣,打破了刻板印象,帶來別樣的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飲一杯茶,翻幾頁書,或與好友聆聽老歌,時光都變得緩慢而溫柔。這不僅僅是空間的轉換,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回歸。在快節(jié)奏的當下,古鎮(zhèn)以它獨有的方式,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為我們提供了一處心靈的棲息地,讓我們能在喧囂中尋得片刻寧靜,在新與舊的碰撞里,感受生活的豐富與美好。</p> <p class="ql-block"> 站在紫陽書院這承載著厚重文化的地方,樓邊“入則孝、出則忠”的題字,如同一把開啟時光與哲理之門的鑰匙。朱熹創(chuàng)辦此書院,想必是期望忠孝之德能如種子,在學子心中生根發(fā)芽。</p><p class="ql-block"> 春晚曾在此取景,讓這份古老的理念借現(xiàn)代舞臺被更多人看見。這不僅僅是景觀的展示,更是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的回響。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忠孝之德不應被時光掩埋,而應如書院的磚石,雖歷經風雨,卻始終堅固,成為我們安身立命、構筑和諧社會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這里沒有突兀的新舊之爭,反而是一種默契的共生。古鎮(zhèn)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欣然接納新事物,把現(xiàn)代的輕松愜意嵌入往昔的深沉厚重里。在這一方天地,我們能觸摸到歲月的紋理,也能感受當下的溫度,恰似在古老的弦上,彈出了一曲嶄新而迷人的旋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