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水巖談道</p><p class="ql-block">靜影沉璧</p><p class="ql-block">入住清水巖溫泉度假村,次日,晨起。打開落地窗簾,思忖去花園陽臺,感受一下山晨的清新。一抬眼,檐雨滴瀝,群山霧罩,百米之間,聞聲不見影。小花園里,黃玫瑰一似出浴仙娥,嬌艷欲滴。風吹竹梢,霧失樓臺。感覺自己如仙似道,一時逍遙自在。</p><p class="ql-block"> 按照約定時間,我們九點在大堂集合,坐電瓶車,直達清水巖寺景點大門。</p><p class="ql-block"> 下得車來,一株迎客松矗立在茫茫煙海。此刻云霧繚繞,能見度依然極低。入景區(qū),迎面行楷照壁“南國蓬萊仙境”,頗有一番韻味。拾階而上,清水祖師石像靜坐廣場中央。通過廣場,便是新建供奉殿堂。入寺,彌勒佛、四大金剛一一拜過;再上層樓,便是三圣殿,朝圣的心不改,見佛必拜,拜的是信仰,拜的是期望,更是敬佩諸多工匠精雕細琢。栩栩如生的佛傳故事,是工匠師傅寫在大山上的無言書本,讓你用虔誠的心去悟。那幽深的長廊,一副副楹聯(lián),一幀幀畫面,似乎都在談道。長廊盡頭,是一株九百多歲的香樟,須幾人環(huán)抱的軀干,撐起碩大的華蓋,大部分支干向北生長。古樟樹位于清水巖北側(cè)陡坡,朝北,可獲得更多陽光;而南向山口,常年強風,迫使枝條順風偏北生長,形成植物學上所云"旗幟樹冠”的奇觀,因而獲名“枝枝朝北”。從人文精神層面而言,融入岳飛北定中原的志向。這又因何扯上岳飛呢,亦或是清水祖師也是南宋同時期人,自然有北定中原之情懷吧。</p><p class="ql-block"> 繞過近千年的古香樟,沿山路,行千步,古殿堂隱約可見。一路上來,各自然村接圣火的游神隊伍,一撥又一撥,敲鑼打鼓,絡繹不絕。南方游神,在網(wǎng)絡上曾經(jīng)一度熱搜,如今親眼所見,依然是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在古香樟面前,在大山面前,在古寺面前,生靈顯得何其渺小!多少人,過不去自己的心魔;多少人,執(zhí)著于眼前的象。其實,早就有一雙無形的手,操縱著乾坤陰陽。我居坤位,當如大地能承載,好與壞只是相對的孿生:好中有壞,壞中有好。所以,我的觀點是,順其自然,如古香樟一樣,需要陽光就向北生長,順應風勢就向北生長。古樟樹,如此特立獨行近千年,依然郁郁蒼蒼,精神抖擻,讓人羨慕欽敬,感懷萬千。</p><p class="ql-block"> 近古清水巖寺門的右手邊,有一石碑記錄“裂竹”的故事。說是宋時,一位婦人來清水巖寺進香,步行竹下,將要分娩,清水祖師顯靈,翠竹自裂,把婦人環(huán)抱其中。婦人得以平安生子,后金榜題名,攜母回清水巖寺朝拜,題“裂竹”二字。且不說故事的真?zhèn)危徽f婦人在高山古道產(chǎn)子,能母子平安,卻是罕見;若是真實,卻也算是命數(shù)有定吧。</p> <p class="ql-block"> 未入寺門,香火味濃得熏香了整座山頭;入得寺門,摩肩接踵的香客游人,在殿堂內(nèi)外朝拜。隨著人流進殿,殿內(nèi)擁擠,我便遠遠合十而拜。樓上的正殿,歐洋集福堂的大隊人馬,剛剛接圣火下樓。我們無法進殿,只能心拜了。我信佛光普照,會渡有緣之人,一切佛法皆在人心,自然順成。</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上,與小王總姨媽互相攙扶著,也許是同為六十年代人的緣故,感覺可以同頻共振吧。談及身為善女子,承上啟下,上尊老,下愛幼,中律己,承載著家庭的盛衰,不作不內(nèi)耗,往小處說,就是小義。若為善男子,上愛國,下親民,中守正,就是大義。修行好自己,所謂我若芬芳,蝴蝶自來??茖W上說量子糾結(jié),你的身邊,自然而然都聚集著大光明。</p><p class="ql-block"> 倆甲子之人,空談道法。山風作證,我確信一切善緣皆是自我的量子糾結(jié),一切孽緣亦起于自我量子糾結(jié),這就是自然。所謂道法自然,皆出于自我修行。</p><p class="ql-block"> 下得清水巖,似乎頓悟了許多,是清水祖師佛法的開悟,還是我本芬芳?一切順其自然吧。</p><p class="ql-block"> 2025-6-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