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歐洲之行小記</p><p class="ql-block">歐洲,油畫的發(fā)源地。從上世紀初起,我國油畫前輩們就紛紛前往法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家求學,為我們帶回"真經",這里就有我的老師呂斯百、秦宣夫、徐明華諸先生。如今,我也步先生們的后塵,踏上了這片藝求圣地,感受它的呼吸與脈博。</p><p class="ql-block">這一去就意不可收,去年(2024年)一年中竟去了三次。當我漫步在大英博物館、烏菲茲美術館與里斯本美術館中,過去只能在印刷品中見到的世界名畫,真實地展現在我眼前,它們宛如歷史長河中璀燦的星辰,熠熠生輝。達·芬奇筆下人物細膩的神情、拉斐爾畫作中優(yōu)雅的構圖、提香絢爛色彩的鋪陳……每一筆觸都似在訴說跨越時空的藝術密語。</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幾次我們都是自駕,這使我可以不受任何時間條件的約束,為深入考察歐洲的風土人情提供了方便。當我踱步于英國古老狹窄的小街上、從容馳騁在亞平寧半島綿延起伏的山巒中、穿過有尖頂教堂和綠塔的小鎮(zhèn)、迎面走來金發(fā)碧眼的各色人等,都成為激發(fā)我創(chuàng)作的火種。行程匆匆,很多畫都是早起晚睡、飯前午后"搶畫"出來的。但正是這看似倉促卻又充滿激情的畫面,卻實在記錄了我的真誠。</p><p class="ql-block">三次歐洲之行,不僅是對藝術經典的朝拜,更是一次自我的重塑。它為我的創(chuàng)作注入全新活力,未來,我將帶著這份珍貴饋贈,在油畫創(chuàng)作道路上堅定前行,探索更多藝術的可能。 </p><p class="ql-block"> 鄧明理 2025年6月</p> <p class="ql-block"> 在羅馬遇到一老年女流浪者,在人行道上乞討。人流匆匆,無人搭理。我亦隨人流而過,猛然回頭,看到這傴僂身影,感嘆萬千。</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約克古城,夜幕漸降,準備搭火車回倫敦。見街口有畫像攤,一位街頭藝術家正為一對青年男女畫像。湊前一看,畫的是夸張變形的漫畫風格。攤上掛有有明碼標價牌,我不認識,不知要價幾何?</p> <p class="ql-block"> 在意大利米蘭博物館參觀時,對面走來一對情侶,因走的炎熱,外衣脫下系于腰間。我見形象特殊,便欲抓拍。不料二人突然擁抱,倒讓我抓住了這感人的瞬間。細看背景墻上,掛的正是名畫《吻》。如此巧合,豈非天意!</p> <p class="ql-block"> 倫敦大英博物館,我參觀了二次,每次一整天。據說展出的文物僅占庫存量的百分之一,這已讓我感嘆展品之多之豐富。更讓我感嘆的是中國館,如此精美的文物,它們是什么時候來到倫敦安的家?在英國的日子過的還好嗎?</p> <p class="ql-block"> 從葡萄牙里斯本駕車沿海岸線去西班牙,但見藍天藍海,白浪白鷗,海天一色,好不美哉。至一處海灘,見有人游泳、踏浪、憩息,又有夫婦二人,牽細犬三只,人、狗、海渾然一體,一派自然合諧景象,遂作此畫。</p> <p class="ql-block"> 歐洲遍布教堂,我也是有教堂必進去參觀。參觀多了,發(fā)現凡有教堂,門口必有乞討者。我暗想是不是如我們中國的丐幫,每個教堂都是劃分的勢力范圍?乞討者知道進教堂的人都是慈悲之人,應該比其它地方更好乞食吧?此乞討者的形象讓我想起列賓筆下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維多利亞女王廣場每天都舉行皇家衛(wèi)兵換崗儀式。我去的那天陰雨,可并不影響活動的舉行,戴著傳統(tǒng)大熊皮帽的騎兵威風凜凜,儀仗兵步伐整齊,鼓號齊鳴。相比之下,女巡警們只是維持秩序。但她們騎在高頭大馬上英姿颯爽的身影、警服的瑩光與女王紀念碑上雕塑的金光遙相呼應,還是深深地感染了我。</p> <p class="ql-block"> 與家人漫步納沃納廣場,人不多,亦不吵。有年輕夫婦帶三個孩子,其中一對雙胞胎。父母關愛地摟住孩子,孩子天真地依偎著父母,天倫之樂,舐犢之情,普天下一樣。廣場上本無鴿子,是我畫時從別的廣場"借"來"的。</p> <p class="ql-block"> 歐洲繁華街頭、廣場,賣藝者甚多,獨此人在一小街小教堂前拉小提琴,琴聲穿過弄堂,如泣如訴。路人不多,只有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像默默地陪伴著他。</p> <p class="ql-block"> 這個博物館里的鑄造大廳展出的全是文藝復興大師們名作復制品:大衛(wèi)、摩西、奴隸.....說是復制已不準確,因為它們復制的年代和原作差不多.距今已有四五百年,也應是文物了。但這幅畫的表現點還不在這里,我想表現的是透過歷史的燈光坐在角落里的管理員,看那一臉的警惕與嚴肅及衣服耀眼的一點紅,有種說不出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 鄧明理,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礦業(yè)大學碩士生導師,江蘇省藝術評委庫專家,徐州市文聯(lián)書畫研究院顧問,徐州市首屆漢風文華獎獲得者。</p><p class="ql-block"> 作品參加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全國美展,部分作品被國家大劇院、江蘇美術館、江蘇現代美術館、徐州博物館、江陰美術館及私人藏家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