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每去街子古鎮(zhèn)時,看見路牌標識著“罨畫池”,從名字看就喜歡,去年我們兩口子終于去了,結(jié)果吃了閉門羹—正在修繕!</p><p class="ql-block">今年端午節(jié)去街子,原需1個小時的路程,變成2個小時,剛好抬頭看見罨畫池,于是果斷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罨畫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市中心,是川西園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文化積淀深厚,園林藝術(shù)價值獨特。以下是綜合介紹:</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1. 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唐代起源**:始建于唐,初名“東亭”,為蜀州(今崇州)州署的郡圃,兼具驛站功能。杜甫曾應刺史裴迪之邀游此,留下《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名句“東閣官梅動詩興”,奠定其“官梅”勝景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宋代定名與興盛**:北宋趙抃任江原知縣時引水鑿池,首次以“罨畫池”命名(1057年詩作“占勝芳菲地,標名罨畫池”),取“彩畫”之意,喻園中花木繽紛。南宋陸游任蜀州通判(1173年)時居池畔,寫下30余首相關(guān)詩作,詳述池亭、畫船、垂釣等景致,使罨畫池聲名遠播。</p><p class="ql-block">- **明清至近代**: </p><p class="ql-block"> - 明代建趙陸二賢祠(紀念陸游、趙抃),并增修文廟,園林轉(zhuǎn)向紀念性公共空間。 </p><p class="ql-block"> - 清代多次修葺(康熙至光緒年間),借鑒江南園林手法,形成現(xiàn)存主體建筑群。 </p><p class="ql-block"> - 民國時期辟為公園,1981年恢復“罨畫池”名,2001年升格為國保單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2. 園林格局與藝術(shù)特色**</p><p class="ql-block">- **“三位一體”結(jié)構(gòu)**:全園由**罨畫池水面**、**陸游祠**、**崇慶州文廟**三部分組成,占地3.45公頃,水面占42%(1.46公頃),建筑僅占17%,體現(xiàn)川西園林“以自然山水為主”的特點。 </p><p class="ql-block">- **理水與空間對比**: </p><p class="ql-block"> - 水面呈“L”型,分內(nèi)池(幽靜)與外池(開闊),以三折廊橋分隔,層次豐富。 </p><p class="ql-block"> - 尊經(jīng)閣為制高點,可俯瞰全園;琴鶴堂庭院(陸游舊居“怡齋”舊址)為造園精華,融合假山、云墻、曲徑。 </p><p class="ql-block">- **植物與文化意象**:歷史上以梅花、荷花著稱(陸游詩“紅凋荷更香”),今池畔紅梅仍為川西勝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3. 主要景點**</p><p class="ql-block">- **環(huán)罨畫池建筑群**: </p><p class="ql-block"> - **琴鶴堂**:取趙抃“一琴一鶴”典,含問梅山館、望月樓等,布局虛實相生。 </p><p class="ql-block"> - **尊經(jīng)閣**:文廟軸線終點,登閣可覽全園。 </p><p class="ql-block">- **陸游祠**:原為趙陸二賢祠,1982年改建,含放翁堂(陸游像)、梅園及草書詩碑。 </p><p class="ql-block">- **崇慶州文廟**:四川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文廟之一,軸線長500米,含欞星門、大成殿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 **4. 文化價值與保護現(xiàn)狀**</p><p class="ql-block">- **唐宋衙署園林孤例**:國內(nèi)罕見保存至今的唐宋衙署園林,反映古代政治與自然結(jié)合的造園理念。 </p><p class="ql-block">- **文學與影視烙印**:杜甫、陸游詩作賦予人文靈魂;87版《紅樓夢》部分場景取景于此。 </p><p class="ql-block">- **保護與拓展**:2008年起整治水環(huán)境及周邊風貌,2013年設罨畫池博物館,規(guī)劃擴至百畝。</p> <p class="ql-block">罨畫池不僅是一座園林,更是一部唐宋至今的“活態(tài)史書”,其水波梅影間凝結(jié)著杜甫的孤詠、陸游的羈思與匠人的山水哲思,成為解讀川西人文精神的密鑰。</p> <p class="ql-block">晚飯在小區(qū)食堂也是這一圈多個小區(qū)喜歡來吃飯的網(wǎng)紅店吃過晚飯,就到老二的家里喝茶,老二愛擺弄自己的家,做在院壩里很舒適,我們在音樂的挑逗下跳起了多年沒跳過的交誼舞等,好不熱鬧,婆婆高興的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