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游玩了拉卜楞寺之后,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趕到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住下。</p><p class="ql-block">臨夏回族自治州,簡稱“臨夏州”,古稱河州,是甘肅省轄自治州,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和甘肅兩個民族自治州之一,地處中國西部地區(qū),甘肅省中部西南面,黃河上游,西南部山區(qū)高寒陰濕,東北部干旱,河谷川塬區(qū)溫和,總面積8169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辦理好住宿之后,從賓館樓下飯店里買了一斤手抓羊肉,這里的羊肉即便宜又好吃,真是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飯后,我們趕到了八坊十三巷進行游覽。</p><p class="ql-block">八坊十三巷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境內(nèi),總面積約41萬平方米,全域為步行街,主街長度1300多米,是集古街民居觀光、文化博覽、特色美食體驗、院落休閑、文化創(chuàng)意多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聚落與文化旅游景區(qū)。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條“巷”的統(tǒng)稱,是典型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景區(qū)以臨夏(古河州)回族民族文化為主題,形成了古街巷長廊、80號民俗館、64號手工藝館、蓋碗茶廣場、紅水河、人文生態(tài)巷、河州溯源巷、絲路回商巷、書巷、童趣巷、回族婚俗文化巷、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古典建筑群相對集中、民族文化風情濃郁,景區(qū)建筑融合了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等建筑特色,堪稱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覽園和民族團結(jié)融合的“大觀園”。八坊十三巷晚上比較熱鬧,我們來這里大多數(shù)店鋪都關(guān)門歇業(yè)。到此打卡吧。</p> <p class="ql-block">磚雕藝術(shù)多么的精美、漂亮。</p> <p class="ql-block">一個小時后,我們繼續(xù)趕往天水古城。</p> <p class="ql-block">天水古城,又稱天水西關(guān)古城,位于天水市秦州區(qū)西關(guān)片區(qū),一期項目為解放路以北的澄源巷、自由路、三新巷片區(qū),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96萬平方米;二期項目為解放路以南的育生巷、忠義巷、自治巷片區(qū),占地面積29.5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41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由于我們到達的時間比較晚,只在城門口打了個卡,在這里吃完午飯后,我們驅(qū)車去往麥積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核心景點。麥積山石窟位于秦嶺西端北側(cè),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農(nóng)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與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王朝、1600余年的開鑿和修繕,現(xiàn)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麥積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shù)、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xiàn)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shù)發(fā)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是一個在一片平地上突然冒出來的一個獨立的山,山非常的陡峭,在上面開鑿了很多的石窟,以及精美的佛像。我們參觀了麥積山,隨團的趙導全程為我們講解。</p> <p class="ql-block">回到山腳下的瑞應(yīng)寺前,遠遠凝望,千百年來它屹立在秦嶺山脈深處,隨著年歲的更替,在無數(shù)個春夏秋冬里鐫刻上了歷史的印記。據(jù)記載,古人在開鑿麥積石窟時,依據(jù)陡峭的山勢,采取了用大量木材搭建腳手架的施工方式,從高至低,營造一層,木材拆除一層,直至山腳,因此當?shù)匾擦鱾髦?quot;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的諺語。從后秦到清朝,一千余載的刀劈斧鑿和描紅點睛才成就了這座"東方雕塑館",歷代統(tǒng)治者用自己的意志和萬千民夫的智慧化為筆墨,才描繪出這幅"禪宗盛景"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隨著麥積山石窟游覽的結(jié)束,本次甘南之行圓滿結(jié)束,明天將乘坐動車返回溫馨的家,期待下次組團繼續(xù)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