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博的古埃及文明大展 - “金字塔之巔”自去年7月開展以來已近尾聲,我對古埃及文明的認知也就在金字塔和木乃伊的圖像了,既然已經(jīng)到家門口了,那就正好學習學習長長見識!</p> <p class="ql-block">盡管已經(jīng)開展了近一年了,但人還那么多,大廳里人聲嘈雜,不時有人兜售講解,從150元/人可以砍到50元/人,頓時沒有了神圣感,隨著講解員趕場樣的背書式解說,夢游似的在人群中挪動,心還真的久久不能平靜??</p><p class="ql-block">起初的期待與寧靜已享受不起,只能回家看著導覽串聯(lián)回顧一下了:</p><p class="ql-block">一、薩卡拉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薩卡拉是埃及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最重要的墓區(qū)。這里有埃及歷史上第一座金字塔和眾多不同時期的貴族墓地、動物木乃伊,它是舉世矚目的考古遺址。</p> <p class="ql-block">1. 在古埃及,民間對魔法和巫術(shù)的信仰、神圣動物崇拜風靡一時。對應特定神靈的動物制成木乃伊售賣給大眾,作為獻給神的供奉或還愿物。</p><p class="ql-block">鷹是最受古埃及人崇拜的鳥類之一,被視為宇宙力量的化身,日月是其雙眼,星辰是其羽毛上的斑點。鷹隼被視為國王和王權(quán)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在薩卡拉所在的孟菲斯地區(qū),人們崇拜的鷹集神是索卡爾。索卡爾是一位冥神,因此其形象多見于墓葬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語中,“穆特”意為“母親”。作為至高神阿蒙的妻子,穆特是諸神之母,也是諸神的王后,她的一種形態(tài)是禿鷲,也以頭戴禿鷲頭飾的女性形象出現(xiàn)。穆特的崇拜中心位于上埃及的底比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了圖表,終于明白上、下埃及之分是以尼羅河發(fā)源地而定。上埃及,位于尼羅河上游(南部),地勢較高,尼羅河在此形成峽谷,農(nóng)業(yè)依賴尼羅河每年的泛濫;下埃及,位于尼羅河下游(北部),至地中海沿岸,地勢低平,土地肥沃,是古埃及的糧倉。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鷹首人形棺 : 頭戴綠色假發(fā),面部為金色,棺體以黃色為底,黑墨書寫,棺木中央寫有一列象形文字銘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龕被刻畫為傳統(tǒng)神殿的樣態(tài),上方有一尊頭頂翎毛的鷹神雕像。神龕四面各繪有一位木乃伊形態(tài)的神,手中還都持有象征公平、公正的準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努比斯是古埃及最古老的喪葬神之一,其形象源自游蕩于墓地附近、食腐的犬科動物,古埃及人將其神圣化并把破壞的力量轉(zhuǎn)化為保護的力量,因此阿努比斯也被尊稱為“圣地之主”“防腐者”“圣山上的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臥牛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鍍金面具的動物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在古埃及,薩卡拉是巴斯泰特(貓神)重要的崇拜中心之一。在薩卡拉巴斯泰特祭祀?yún)^(qū),埋葬大量貓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雙貓碑</p> <p class="ql-block">我家也有雙貓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斯泰特女神,即后來廣為人知的“貓女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斯泰托青銅立像,巴斯泰特被尊崇為與歡樂、生育及保護家庭和孩童有關(guān)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巴斯泰特集獅子與貓的特性于一身,有危險與溫和兩面。和其他母獅女神一樣,巴斯泰特被看作太陽神“拉”的女兒、“拉神之眼”的化身,也是與月亮相關(guān)的“月之眼”。</p> <p class="ql-block">視頻展示: 下埃及貓女神巴斯泰持與上埃及獅子女神富赫邁特融合,成為具有二元屬性的女神。暴怒好戰(zhàn)時化身獅首人身的塞赫邁特,溫柔愉悅時則化身巴斯泰特,以貓首人身或直接以貓的形象示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古埃及人對地下生活的向往和崇拜高于地上的生活,墓地、神廟也就輝煌無比。地下生活那是神的場所,配備專門的“服務人員” - 神的祭司</p> <p class="ql-block">薩卡拉地區(qū)新近出土的“綠臉”人形棺</p><p class="ql-block">臉部的綠色象征著死而復活的奧賽里斯,也代表泛濫的尼羅河。除了綠色皮膚和假胡須外,還佩戴了象征奧賽里斯神的尼美斯頭巾和寬項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塔-索卡爾-奧賽里斯神</p><p class="ql-block">普塔是孟菲斯神論中的創(chuàng)世神;索卡爾則是孟菲斯地區(qū)的鷹神;與奧賽里斯神三神合而為一。頭上有兩根舒展的鴕鳥翎,翎下是由兩只公羊角托起的太陽圓盤,身體呈木乃伊形態(tà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乃伊面具上刻畫的并非本人的肖像,無論死者去世時年齡有多大,面具上的“臉”都是年輕的,充滿生機的,這樣的面具覆蓋在木乃伊皺縮的臉上,表達了古埃及人對復活后恢復青春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封存在巴斯泰托神廟附近地下深處的貓神信徒的人形棺,顏色保存完好,圖像和銘文個性鮮明、與眾不同。</p><p class="ql-block">彩繪人形棺,手握象征真理的羽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彩繪人形棺</p><p class="ql-block">銘文大意: 正義之主,遠離邪惡,永生于生的之中,直至永恒。你為我開啟了土地。我在你的形象中轉(zhuǎn)化,我在這魔法中強大。</p> <p class="ql-block">背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古埃及人前往朝拜、參加宗教儀式的目的地,也是他們選擇墓地或者建造神廟之處,薩卡拉就是這樣的圣地,留下了各個時代的宗教實踐和儀式慶典的軌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埃及禮制嚴密,等級森嚴,通過雕像的形象大小可以體現(xiàn)人物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雕像體現(xiàn)的等級差異也見于家庭內(nèi)部: 男人頭戴短假發(fā),胸前飾有寬項圈,紅色皮膚區(qū)別于女性的較白膚色,在他的座椅兩側(cè)是其妻兒的形象(已殘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法老的國度</p> <p class="ql-block">1. “法老的國度”以創(chuàng)世神話為起點,聚焦古埃及文明的地標一神廟與金字塔。當秩序誕生、王權(quán)始興,法老時代的歷史敘事由此展開,這是一場橫跨三千年的文明之旅。</p> <p class="ql-block">“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尼羅河穿過千里沙漠,注入地中海,是古代最發(fā)達的高速通道。它定期泛濫,帶來肥沃的黑土地,每天太陽東升西落,每年尼羅河泛濫又退去,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自然節(jié)律,促生了古埃及人“靠天吃飯”的宇宙觀,對大自然的敬畏演繹為神祇的形象,通過供奉眾神維護宇宙秩序。這種根植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宇宙觀使得古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歸屬感與文化凝聚力,推動了王權(quán)的誕生。</p> <p class="ql-block">象征上埃及的冠帽</p> <p class="ql-block">象征下埃及的冠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畫有船、動物和鳥類的陶罐</p><p class="ql-block">世界上第一個比心??的人應該就是這陶罐上的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復活的奧賽里斯像</p> <p class="ql-block">這尊雕像相當罕見地表現(xiàn)了冥界之主復活的一幕。奧賽里斯俯臥在制作木乃伊用的石床上,手臂僵直地放在身體兩側(cè),頭部抬起,直視前方,顯示了他從死亡中重生的神秘能力。</p> <p class="ql-block">奧賽里斯三神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神人關(guān)系和諧、王權(quán)與神權(quán)結(jié)合,是古埃及人信仰世界的突出特點。神創(chuàng)造世界及其秩序,人以維持秩序的方式對神表示感激,而國王是維護秩序的核心。神、人、死者分屬天界、地界、冥界,而國王同時屬于三界,他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介,又是人間的法官,被尊稱為法老,還是死者的保護人。</p> <p class="ql-block">哈特謝普蘇特是傳奇女王,以上下埃及之王的身份統(tǒng)治埃及,為埃及帶來了二十年的和平與繁榮。由于古埃及的王位繼承傳統(tǒng)是父子相繼,所以在掌權(quán)過程中,哈特謝普蘇特的雕像從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逐漸轉(zhuǎn)變?yōu)槟行浴?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繼母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去世后,圖特摩斯三世開始了一系列軍事征服行動,在亞洲的土地上奠定了帝國統(tǒng)治的基礎(chǔ)。</p> <p class="ql-block">雕像呈現(xiàn)奧賽里斯式坐姿,雙手抱于胸前,握持連加和權(quán)杖,兩腿并坐,頭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以其軍事能力名聲大振,也留下無數(shù)宏偉的建筑作品。</p><p class="ql-block">1881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制造了許多雕像以彰顯權(quán)力和威嚴,以此增強自己與先王和諸神間的聯(lián)系。</p> <p class="ql-block">這件雕像最初描繪的是一位神,但身份難以確定。拉美西斯二世在世時通過許多方式將自己神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古埃及人意識到了自然界的變幻莫測,他們試圖用各類儀式與神明溝通,并配合著自然的節(jié)律和星象的變化。古埃及貴族雕像,多用于墓主死后的供奉儀式,上面通??逃腥嗣?、頭銜和祈禱文,確保墓主在現(xiàn)世和來世都獲得“永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物跪像</p> <p class="ql-block">雕像主人一般為當時身份顯赫的官員。雕像呈跪姿,懷抱刻有太陽神頌歌的石碑或裝有神像的神龕,他身穿精致的帶褶長袍,頭戴假發(fā),雙手環(huán)抱著他所侍奉的阿蒙神的神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 “圣書體象形文字”通常出現(xiàn)在神廟墻壁上,與壁畫共同構(gòu)成一個整體,有著象征意義的符號。這些符號大多取材于動植物,與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智慧之神圖特被認為是象形文字的發(fā)明者,也是書吏們的保護神。在古埃及,書史們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使用的字體一般為草書體的象形文字。</p> <p class="ql-block">圖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醫(yī)學和智慧的神,擁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形象,一為朱鷺,一為狒狒。圖特被認為是眾神的書吏,還被視作神廟里“生命之屋”的主人。圖特還掌握強大的魔法和秘傳的知識,在古埃及的神話里常常扮演調(diào)解者的角色。</p><p class="ql-block">狒狒形圖特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下埃及的孟菲斯地區(qū),神廟附近的水域飼養(yǎng)著大批朱鷺,它們活著時是圖特在人間的化身,死后則被制成木乃伊放入朱鷺雕像或帶蓋陶罐。朝圣者會購買與自己信仰的神明相關(guān)的神圣動物木乃伊,供奉在神廟的祭壇上,用于探問神諭、祈求保護或虔誠還愿。</p><p class="ql-block">包金朱鷺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書史坐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森奈穆特與公主奈芙爾拉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地中海地區(qū)的古代文明經(jīng)歷了多元起源,古埃及文明由尼羅河匯入地中海邊更廣闊的世界,在與其他文明的融合中得到永存,滋養(yǎng)著后世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三種文字書寫的雙語石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王手捧阿蒙神像,展示對神的虔敬。國王形象大于神,盡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依然表達了對神的虔誠,但人與神之間的“距離感”卻增強了。</p><p class="ql-block">舍尚克二世與阿蒙神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這位少女的木乃伊肖像驚艷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碑與鍍金木乃伊裝飾布</p><p class="ql-block">裝飾布以一種用多層亞麻布和紙草混合而成的鍍金彩繪,貼于木乃伊外部,用于保護死者的身體,也寄托了死者在冥界通過各種考驗從而獲得永生、最終加入太陽每日循環(huán)的美好期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佩德阿蒙的彩繪人形棺</p><p class="ql-block">猖獗的盜墓活動使墓室裝飾日益簡化,棺木本身成為了來世信仰的載體,出現(xiàn)了以大量《亡靈書》咒語和神靈形象裝飾的套棺,分為外棺、內(nèi)棺和木乃伊蓋板。采用這種層層嵌套式的棺木一方面是為了保護亡者的木乃伊,另一方面是利用棺木上的圖像和咒語構(gòu)成形象化的死后世界,使亡者的靈魂獲得永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蒙紐特納赫特彩繪人形內(nèi)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內(nèi)棺(右)的棺箱側(cè)面以縱向銘文帶刻畫了掌管來世的神祇以及供奉他們的咒語。棺底以象征奧賽里斯和冥界諸神的形象作為裝飾,這些神靈以木乃伊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佑護亡者順利通過冥界的重重關(guān)卡,完成重生之旅。</p><p class="ql-block">外棺(左)的棺箱兩側(cè)同樣以銘文帶分隔成不同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作木乃伊的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賽提爾伯尼的卡諾匹克罐(1組4只)</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過程中,會將特定的四個內(nèi)臟取出,經(jīng)過處理后分別放置在四個卡諾匹克罐里,以護佑亡者的身體在來世完整無缺地復活。蓋子被雕刻為荷魯斯四子的形象: 肝臟的保護者(人頭),肺的保護者(狒狒頭),胃的保護者(豺頭),腸的保護者(鷹隼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圖坦卡蒙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英國考古學家在底比斯的帝王谷發(fā)現(xiàn)了國王圖坦卡蒙的陵墓,奢華壯觀。圖坦卡蒙的金面具引發(fā)了“了不起”的“埃及熱”。</p><p class="ql-block">少年法老圖坦卡蒙所處的王朝出現(xiàn)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讓一個少年法老又恢復了對傳統(tǒng)(多神崇拜)的回歸呢?</p><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的時代”,從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區(qū)進入帝國時代的背景入手,解讀圖坦卡蒙傳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頭像</p> <p class="ql-block">頭像的平頂冠及兩側(cè)殘存的雙羽飾表明它來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到了新王國時期,阿蒙成為整個國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稱為“眾神之王”,埃及人為他修建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神廟。</p><p class="ql-block">阿蒙通常表現(xiàn)為戴著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兩根長長的羽毛。他也會以公羊頭人身的形象出現(xiàn),獅子、巨蛇和埃及雁時常被作為阿蒙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帶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的塞赫邁特坐像</p> <p class="ql-block">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為安撫塞赫邁特女神(憤怒的獅子),建造了大量神像,召喚她作為保護神。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號,頭頂?shù)奶枅A盤和圣蛇徽標則象征其神性和危險性。座椅側(cè)面刻有代表北方的紙莎草和代表南方的睡蓮,二者之間是象征上下埃及統(tǒng)一的心肺符號。</p><p class="ql-block">左側(cè)銘文:善神,儀式之主,涅布瑪特拉,被畏懼之主塞赫邁特所愛,賦予永生。</p><p class="ql-block">右側(cè)銘文:拉神之子,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統(tǒng)治者,被畏懼之主塞赫邁特所愛,賦予永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泰伊王后站像</p> <p class="ql-block">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埃赫納吞的母親,圖坦卡蒙的祖母。泰伊王后在國王心中有著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幾乎一起出現(xiàn)在當時所有的紀念碑上。</p><p class="ql-block">王后雕像身著貼身長袍,頭戴假發(fā),手持蠅拂。蠅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細材料制成,代表著權(quán)威、聲望以及神的眷顧。揮舞蠅拂的動作象征著統(tǒng)治者在天地兩界維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納吞)巨像</p> <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的父親埃赫納吞推行宗教改革,獨尊阿吞。阿吞神的形象是一個太陽光輪,是創(chuàng)造之神,世間一切生命之源泉。他主張以簡潔的方式在露天庭院中與阿吞神直接交流并自稱為阿吞唯一的兒子,神人之間的唯一中介。</p><p class="ql-block">埃赫納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現(xiàn)為長臉、寬額、厚唇、窄肩、大腹的樣子,實現(xiàn)了神與人之間在形象上的徹底分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繪有植物和鳥類的地磚</p> <p class="ql-block">由于埃赫納吞的一神論的宗教改革,藝術(shù)傾向于以自然主義的方式描繪萬物與生活場景,動植物成為重要題材。這件彩繪地磚來自埃赫納吞為其長女梅麗塔吞建造的宮殿。彩繪中的沼澤畫面里有蘆葦、紙莎草和蓮花等水生植物以及一只正要起飛的野鴨。在古埃及,沼澤既象征世界原初的混沌,也是豐饒和收獲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尤亞(王后泰伊的父親)的彩繪薩布提匣、木制薩布提俑、鍍金薩布提俑</p> <p class="ql-block">尤亞夫婦的隨葬品,兩件薩布提俑和彩繪薩布提匣為尤亞所有,卡諾匹克罐則屬于其妻圖雅。國王岳父尤亞擁有“神之父”頭銜,盡管從未做過埃及國王,尤亞和妻子卻被安葬在帝王谷中,這對夫妻在朝野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雅的卡諾匹克罐(尤亞妻子的隨葬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納芙蒂蒂頭像</p><p class="ql-block">納芙蒂蒂是埃赫納吞的王后,雕像刻畫了她的優(yōu)雅容貌,細節(jié)寫實,線條柔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赫納呑及家人浮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巨像</p> <p class="ql-block">埃赫納吞死后,年幼的圖坦卡蒙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冤。在繼位的第二年,圖坦卡蒙及其王后就將名字中帶有“阿吞”的部分改為了“阿蒙”。</p><p class="ql-block">年輕的國王圖坦卡蒙以儀式性的姿態(tài)站立,戴著寬項圈和尼美斯頭巾、穿著象征王室的短裙,身體線條流暢、面部刻畫俊郎。</p> <p class="ql-block">少年法老的回歸: 圖坦卡蒙在統(tǒng)治期間,將都城遷回孟菲斯,回歸傳統(tǒng)。他精心隱藏王室成員的木乃伊,重啟了神廟以及帝王谷的修建和使用。</p><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時代的藝術(shù)不僅繼承了父輩埃赫納吞的“阿瑪爾納風格”,還復興了古埃及傳統(tǒng)藝術(shù)風格,形成了“圖坦卡蒙藝術(shù)樣式”。</p><p class="ql-block">圖坦卡蒙在十八歲時驟然離世,王朝的統(tǒng)治也隨著他的離世落下帷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的講解能使人心情愉悅、醍醐灌頂,在現(xiàn)場就能 漸入佳境,但可遇不可求。這次盡管有遺憾,但事后的學習和整理也心滿意足。</p><p class="ql-block">東方最美的藝術(shù)來之寺廟和洞窟,除了古埃及“金字塔之巔”藝術(shù),還有我們的莫高窟壁畫;西方最美的藝術(shù)來之教堂!因為那里是神之所在!人心所在!工匠筆下的形象有一種因自律而產(chǎn)生的莊重,這樣的莊重來源應該是宗教。如果沒有了神性,那時候的藝術(shù)形象就會大打折扣。東西方藝術(shù)人文的輝煌期,都是神性和人性處在一個平衡點上。</p><p class="ql-block">進入現(xiàn)代,文化層次趨向單一了,那是不是文</p><p class="ql-block">化的多層次會更有味道?更有精神的美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