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字:笑聲(別名:生生不息)<br>拍攝時間:2023年10月6日-12月2日<br>制作時間:2025年6月 一省云南,竟讓我們轉(zhuǎn)了58天!從溶洞密境的滇東,到湖泊如鏡的滇中,上雪山茫茫的滇北,入橫斷山脈及三江并流的滇西,再鉆熱帶雨林的滇南,一路少數(shù)民族的奇風(fēng)異彩,一路現(xiàn)代城市與古滇文明交匯共生的眼花繚亂... 一說到大理,你眼前會浮現(xiàn)什么畫面? 是“風(fēng)花雪月”之一的蒼山? 是永不言老的洱海? 還是青春律動的大理古城? 亦或凝聚大理文化靈魂的崇圣寺三塔? 請跟著鏡頭看看我眼中的大理吧! 一、青春律動的大理古城 “南詔”二字,把我們帶到了與唐朝并行存在的以彝族為主體的南詔古國(738-902年) 而今天的大理在宋代曾是以白族為主體的獨立王國(937-1254年)——大理古國 五華樓,看過南詔王在此大宴賓客,也目睹過元祖忽必烈征服大理國時的趾高氣揚 雖然古城很老,已過千歲 但搭配上年輕人的涌動 醒著的擊鼓 醉著的 演奏 帶著“未曾謀面的,也終會相遇”的夢 讓古城充滿了青春的律動 人民英雄紀念廣場的篝火晚會 更讓人感嘆歲月靜好的背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除了動感的畫面,你還可以鬧中取靜,走進博物館 <div>去欣賞距今已500多年的“山花碑”,僅存的用漢字和白語刻下的詩歌碑文<br></div> 采用白族建筑風(fēng)格,門間墻頭繪墨山水花鳥的天主教堂,撇開宗教文化,也極富藝術(shù)價值 這就是大理古城,在慢生活基調(diào)下演繹著的青春旋律 二、磻溪村S灣的追風(fēng)單車 磻溪村標志性S彎 實為打造的洱海生態(tài)廊道一隅 一側(cè)是白族民居的素雅畫卷 另一側(cè)則是洱海的笛聲悠揚 3公里長的S彎海岸線,讓單車成了最佳標配 騎著單車一路追風(fēng) 時不時駐足在彎道轉(zhuǎn)角處 三、以“喜”為名、以“州”為域的喜洲古鎮(zhèn) <div>?喜洲的名字源自梵語“sri”,意為“喜福吉祥”?,剛好與中原吉祥不謀而合<br></div> 作為白族先民的聚居地,其歷史可追溯至南詔國時期<br> 作為大理白族第一鎮(zhèn),老舍筆下的歡喜之州,除了《五朵金花》,還有《去有風(fēng)的地方》 老榕樹下的“喜悅書店” 德磬坊后的“喜洲小學(xué)” 四方街廣場的“題名坊”(刻有科舉中取得功名的村民名字)<br> 喜洲愛國民族資本家嚴子珍等捐建的“五臺中學(xué)” 都讓這座小鎮(zhèn)處處彌漫著一縷文氣 作為白族扎染技藝的發(fā)源地,喜洲扎染的彩 和青瓦白墻的店,又都讓這座小鎮(zhèn)散發(fā)著一縷靜氣 怪不得有人說:有一種生活叫大理,有一種治愈叫喜洲 據(jù)說,把頭發(fā)編織成繩子,可將祖先的精神力量世代相傳 被譽為“白族民居經(jīng)典之作”的嚴家大院博物館,曾是喜洲四大商幫之首嚴子珍的家宅 其建筑風(fēng)格“三方一照壁”,與漢人的不同之處是西為主房,東為照壁,南北為廂房 在南詔王行宮里放著一個個坐墊,是否昭示著王與大臣議事時臣子們是可以坐下的? <div>這個轉(zhuǎn)角樓處的照相館雖早已停業(yè),可其標志性建筑卻成了今日打卡的網(wǎng)紅<br></div> 看到門牌上的“清白傳家”了嗎?白族不愧是清白做人,且由白生出凈來呀 五、雙廊古鎮(zhèn) 因位于“蓮花”“蘿時”兩區(qū)之間的弓形走廊上,面海又有兩島,而獲名雙廊的古鎮(zhèn) 雖網(wǎng)上說它是“蒼洱風(fēng)光第一鎮(zhèn)”,但給我留下的印象卻不盡然 還是在離開雙廊古鎮(zhèn)的路上,讓我禁不住停下車 面朝洱海,卸去在雙廊古鎮(zhèn)染上的一身嘈雜 六、“大理的圣托里尼”——理想邦 理想邦 一個有花 有海的 人間“夢吧” 帶著地中?!按蟮厣钡娘L(fēng)情 帶著白族“白色”的詩意 帶著洱海“藍色”的夢幻 一股腦向你撞來 建筑體內(nèi)融入的曼陀羅(梵文Mandala)智慧 通過精心布局的層層設(shè)計,將整體建筑呈現(xiàn)出一種圓融有序的禪圓境界 依曼陀羅所蘊含的能量源自那圓滿無缺、自然流淌的力量,織就出一個強韌的能量場 讓走入其間的人在此能量場中逐漸心生清凈 七、大理之魂——崇圣寺三塔 當(dāng)你面對這已在此屹立了千年的三塔 并得知它們存在的起因是為了鎮(zhèn)住水患、保佑一方平安<br> 又得知其中一塔在經(jīng)歷了大地震已“裂二尺許,形如破竹”后還“旬日復(fù)合” 你是否會恍惚將思緒鏈接到“靈魂不死”? 這個名叫“千尋塔”的主塔,竟讓我想到了辛棄疾的詞: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八、彌漫花香的蒼山寂照庵 作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蒼山 最讓我心動的不是它對洱海的全景俯瞰 而是隱于深隅的 寂照庵 一句“寂光普照”,蘊含了"寂"(真理寂靜)與"光"(智慧光明) 佛教"理體"與"智用"的雙重特質(zhì) <div>庵中奉行以花供佛理念</div> 用花香代替了煙熏火燎 靜心止語于韓紅在此留下的“寂照佛光,紫煙生慧”? 似乎獲得靈感,在感通寺領(lǐng)略到“一念花開”之靜 并懂得了有勇氣去瘋 才能讓煩惱被風(fēng)帶走 才能在瘋中找到洗滌風(fēng)塵的“源頭活水”!<div>謝謝關(guān)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