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走進焦裕祿紀念館 感悟不朽精神力量——博山焦裕祿紀念館參觀全記錄

臥龍堡人zhan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6月1日,端午節(jié)的余韻尚在,我們懷著崇敬與緬懷之情,走進博山焦裕祿紀念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這是一座承載著焦裕祿光輝事跡的殿堂!這里的每一處展陳都沉淀著歲月的厚重,每一件文物都閃耀著精神的光芒,讓我們在追尋榜樣的足跡中,深刻感悟到共產(chǎn)黨人跨越時空的赤子情懷與不朽風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進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焦裕祿的半身雕像——他目光如炬、堅定深邃,仿佛穿透了悠悠時空,深情凝視著這片他曾為之傾盡全力、無私奉獻一切的土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在紀念館里,我們逐一參觀了各個展廳。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質(zhì)樸無華的遺物,仿佛擁有鮮活的生命力,生動地再現(xiàn)了焦裕祿從飽經(jīng)苦難的童年,到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再到積極參與工業(yè)建設(shè),最后扎根蘭考任職的艱辛歷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焦裕祿年少時在磨難中苦苦掙扎,卻始終懷揣著對生活的熾熱希望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從未有過一絲放棄的念頭;在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里,他堅定不移地緊跟黨的步伐,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傾盡心血、貢獻力量;進入和平建設(shè)時期,無論身處何種崗位,他都始終秉持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展現(xiàn)出非凡卓越的領(lǐng)導才能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最令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是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那段崢嶸歲月。彼時的蘭考,被風沙、內(nèi)澇、鹽堿“三害”無情肆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然而,焦裕祿沒有絲毫畏懼與退縮,他帶著“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這里”的鏗鏘誓言和堅定信念,毅然決然地深入基層、扎根群眾,開啟了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治理征程。他全然不顧身體的病痛折磨,不辭辛勞地跋涉在蘭考的每一寸土地上——親自勘察風沙口、仔細研究鹽堿地,只為尋找治理“三害”的有效方法。在他的引領(lǐng)和帶動下,蘭考人民眾志成城、齊心協(xié)力,戰(zhàn)風沙、治鹽堿、抗內(nèi)澇,共同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奮斗之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為了讓百姓過上幸福安穩(wěn)的好日子,他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展柜中,焦裕祿用過的舊藤椅、磨破的草帽、布滿批注的筆記本……,雖靜靜佇立,卻似有千鈞之力——藤椅凹陷的弧度,鐫刻著他日夜伏案工作的辛勞;草帽邊緣的裂痕,見證過蘭考風沙中的奔波;筆記本里密密麻麻的調(diào)研數(shù)據(jù),凝結(jié)著科學求實的智慧。這些帶著歲月溫度的物件,將一個“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黨員形象,鮮活地展現(xiàn)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焦裕祿用他短暫卻無比璀璨的一生,生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什么是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他的精神,如同一面澄澈的鏡子,清晰映照出人們的靈魂;又如同一座巍峨聳立的燈塔,為人們指引著前行的方向,照亮了我們的奮斗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走出紀念館,我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內(nèi)心依舊被焦裕祿精神的強大力量深深震撼著。焦裕祿精神,不僅是那個特定時代的一座精神豐碑,更是我們新時代每一個人都應當傳承和弘揚的寶貴精神財富。我由衷的祈望,我們的干部都能以焦裕祿為標桿榜樣,始終如一地保持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將焦裕祿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齊心協(xié)力、砥礪奮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引領(lǐng)下,只要我們持續(xù)賡續(xù)和發(fā)揚焦裕祿精神,我們的社會必將更加和諧美滿,我們的國家必將更加繁榮昌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 !</b></p> <p class="ql-block"><b>  博山焦裕祿紀念館,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源泉鎮(zhèn)北崮山村,這里是焦裕祿同志的故鄉(xiāng)。</b></p><p class="ql-block"><b>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政府追認焦裕祿同志為革命烈士。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同時發(fā)表了“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的長篇通訊。此后,焦裕祿的事跡很快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中華大地掀起了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熱潮。為推動淄博市學習焦裕祿活動的開展,中共淄博市委決定:在焦裕祿的故鄉(xiāng)修建“焦裕祿事跡展覽館”。</b></p><p class="ql-block"><b> 紀念館于1966年5月開始建設(shè),1967年1月正式開館,是全國最早的焦裕祿紀念館。</b></p><p class="ql-block"><b> 紀念館由胡喬木同志題寫?zhàn)^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家鄉(xiāng)沃土 育英鑄魂</b></p> <p class="ql-block"><b>  齊魯大地、禮儀之邦,人杰地靈、文脈綿長。焦裕祿出生在博山縣北固山村。博山工商業(yè)文明積淀深厚,其鮮明的地域文化和風潮涌動的進步思想滋養(yǎng)著他純樸的心靈,淳厚的民俗家風,伴隨他童年的快樂時光。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將這個平和的家庭帶入風雨飄搖的境地。生活的磨難讓他經(jīng)受了砥礪,收獲了成長。</b></p> <p class="ql-block"><b>  博山古稱顏神,歷史上是聞名遐邇的齊魯古鎮(zhèn)。</b></p> <p class="ql-block"><b>  齊文化 “開放進取、兼容并蓄、重工興商”的核心要義,魯文化“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的精神內(nèi)涵深深植根于這片古老的土地。</b></p><p class="ql-block"><b> 博山是著名的華夏孝鄉(xiāng),孝道源遠流長,深入人心。</b></p><p class="ql-block"><b> 博山工業(yè),早期以炭、窯、爐三業(yè)興盛于世,煤炭開采,始于唐代,陶瓷生產(chǎn)宋代興起,元未明初琉璃業(yè)已初具規(guī)模。</b></p> <p class="ql-block"><b>  世界知名地理學家、“絲綢之路”一詞的提出者、德國人李?;舴艺f:“濃煙沖霄的博山城是我迄今看到的工業(yè)最發(fā)達的一座城鎮(zhèn)。所有的人都在勞動,都有活干。這個城市有著眾口皆碑的工業(yè)城鎮(zhèn)的聲譽。這里的優(yōu)質(zhì)煤,蘊藏在景色美麗的地方,這些煤很早就用于各個工廠,而這些工廠都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了…”</b></p> <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的巴黎和會上,西方列強將戰(zhàn)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quán)益轉(zhuǎn)交給日本。</b></p> <p class="ql-block"><b>  建黨之初,王盡美、鄧恩銘、羅章龍、宋壽田先后來到博山,宣傳革命思想,開展工人運動。</b></p><p class="ql-block"><b> 王盡美在《山東勞動周刊》第一號上發(fā)表的《礦業(yè)工會淄博部開發(fā)起會志盛》,“淄博”作為一個地名最早出現(xiàn)。</b></p> <p class="ql-block"><b>  古老的崮山村——此水此山此地出英俊少年</b></p> <p class="ql-block"><b>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博山縣北崮山村的一戶普通農(nóng)民家庭。</b></p><p class="ql-block"><b> 1931年,8歲的焦裕祿開始上學了,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門門功課常是優(yōu)秀。</b></p> <p class="ql-block"><b>  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b></p><p class="ql-block"><b> 日軍于1937年12月30日侵占博山,第二天,就制造了謙益祥慘案,槍殺了饑民230余人。</b></p><p class="ql-block"><b> 1938年,為了維持生計,焦裕祿不得不輟學回家,種地、賣油、下煤窯,與祖輩、父輩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擔。</b></p> <p class="ql-block"><b>  1941年,父親離世后,生活更加困難,焦裕祿與母親撐起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b></p> <p class="ql-block"><b>  1942年6月22日,焦裕祿被日本人以“抗日分子”的罪名,抓進了博山縣城里的日本憲兵隊,從此開始了備受摧殘的牢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1942年12月初,焦裕祿等人被日寇捆上汽車拉至膠濟路張店車站憲兵隊,關(guān)押月余。一天夜里又被五人捆一根繩押上悶罐車,從張店出發(fā),經(jīng)過一天一夜,押到了濟南日寇最高憲兵隊,在這里更受到了日寇慘無人道的殘害。</b></p> <p class="ql-block"><b>  1942年冬天,焦裕祿和難友們輾轉(zhuǎn)張店、濟南,近一個月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后被押送到遼寧撫順大山坑煤礦。勞工生涯,九死一生。焦裕祿和工友們與日本把頭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b></p><p class="ql-block"><b> 1943年4月,焦裕祿在一位姓鄭的老鄉(xiāng)幫助下,冒著生命危險逃出煤礦。想方設(shè)法于7月初輾轉(zhuǎn)回到了家。</b></p><p class="ql-block"><b> 回到家鄉(xiāng)后,因為沒有良民證,焦裕祿又兩次被抓。1943年秋天,他被迫帶著家人走上了逃荒謀生之路。</b></p><p class="ql-block"><b> 焦裕祿碾轉(zhuǎn)來到江蘇宿遷,先是到風茶棚村打短工,最終流落到運河東雨露巷(園上村)地主胡太榮家做長工。</b></p><p class="ql-block"><b> 1945年,新四軍北上解放了宿遷,建立了人民政府。焦裕祿經(jīng)常參加黨組織召集的會議,更加認識到共產(chǎn)黨才是真正為人民辦事的。</b></p><p class="ql-block"><b> 1945年秋天,焦裕祿聽說博山縣已經(jīng)建立人民政權(quán),領(lǐng)導反奸訴苦,便迫不及待地趕回了家鄉(xiāng)。</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部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櫛風沐雨 百煉成鋼</b></p> <p class="ql-block"><b>  1945年秋天,焦裕祿回到了家鄉(xiāng),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無論是在解放戰(zhàn)爭還是社會主義革命建設(shè)時期,無論是在工業(yè)戰(zhàn)線還是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他始終身體力行、奮勇爭先,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組織的器重、群眾的信賴。</b></p> <p class="ql-block"><b>  1946年1月,焦裕祿在北崮山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b></p> <p class="ql-block">  <b>共產(chǎn)黨是人民群眾的救星,沒有共產(chǎn)黨,革命就不能勝劑,窮人就不能翻身。我要聽毛主席的活,跟共產(chǎn)黨走,為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中國,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 </b>——焦裕祿</p> <p class="ql-block"><b>  1947年2月,焦裕祿隨民兵連調(diào)魯中武裝部配合華東野戰(zhàn)軍第八縱隊,參加了殲敵5.6萬人的萊蕪戰(zhàn)役。因表現(xiàn)優(yōu)異,萊蕪戰(zhàn)役勝利后,他正式脫產(chǎn)參加了區(qū)武裝部工作,參與領(lǐng)導民兵連與國民黨軍的邊沿斗爭。</b></p> <p class="ql-block"><b>  1947年6月,博山縣武裝部選派焦裕祿等20余人到華東軍政大學學習。由于敵人進攻,軍大轉(zhuǎn)移,一行人員到臨朐縣找到魯中區(qū)黨委招待所,參加了南麻、臨朐的戰(zhàn)斗。后又跟隨華東野戰(zhàn)軍八縱經(jīng)桓臺縣從內(nèi)青渡口渡過黃河到渤海軍區(qū)。</b></p> <p class="ql-block"><b>  根據(jù)中共中央經(jīng)略中原的戰(zhàn)略,華東野戰(zhàn)軍組成外線兵團進軍豫皖蘇地區(qū),中共華東局決定選調(diào)一批地方干部隨軍開辟新解放區(qū)工作。焦裕祿擔任魯中南下干部隊淮河大隊一中隊二班班長。</b></p><p class="ql-block"><b> 進軍途中,淮河大隊成立宣傳隊,焦裕祿以全面的文藝素養(yǎng)成為宣傳骨干。</b></p> <p class="ql-block"><b>  焦裕祿在歌劇《血淚仇》中擔任男主角,演出引起轟動。當時在場觀看的豫皖蘇區(qū)黨委副書記章蘊當場宣布,把淮河大隊留在豫東。</b></p> <p class="ql-block"><b>  焦裕祿先后擔任河南尉氏縣委宣傳干事,大營區(qū)副區(qū)長、青工委副書記等職,繼續(xù)從事剿匪反霸和土改工作。</b></p><p class="ql-block"><b> 在剿匪反霸中,他斗智斗勇,“三縱三擒”惡霸匪首黃老三,當?shù)乩习傩諝g呼道“抓了黃老三,晴了半拉天”。</b></p> <p class="ql-block"><b>  1948年11月,淮海戰(zhàn)役打響了,焦裕祿擔任尉氏縣老二區(qū)支前大隊大隊長,率領(lǐng)一千多民工支援前線。</b></p> <p class="ql-block"><b>  1950年3月至1951年7月,焦裕祿任青年團尉氏縣委副書記。其中1950年6月至10月在河南省團校進修。</b></p><p class="ql-block"><b> 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任青年團陳留地委宣傳部長。1952年7月至1953年6月,任青年團鄭州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b></p><p class="ql-block"><b> 1952年春,焦裕祿調(diào)至陳留團地委任宣傳部長時,參加地委工作組到記縣搞土地復查。他利用一切機會接觸青年,調(diào)查青年思想實際,抽出各種間隙找團干部談話,了解青年工作狀況。</b></p> <p class="ql-block"><b>  黨是頭顱,團是手足,一個人只有頭顱沒有手足怎么能行呢,不趁著年輕時為黨多做點事,年紀大了恐怕想干也干不成了。</b>——焦裕祿</p> <p class="ql-block"><b>  1953年,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焦裕祿調(diào)到“一五”期間蘇聯(lián)援建156個重點項目之一的洛陽礦山機器廠。</b></p><p class="ql-block"><b> 從籌建開始,先后擔任籌建處資料辦公室秘書組副組長、工程管理科副科長、一金工車間主任、生產(chǎn)調(diào)度科科長、廠黨委委員,為洛礦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b></p> <p class="ql-block"><b>  1954年8月,焦裕祿被選派到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習,并順利完成學業(yè)。</b></p> <p class="ql-block"><b>  1955年2月,洛陽礦山機器廠選調(diào)12名同志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焦裕祿被工人們推舉為“車間主任”。 在實習的近兩年時間里,他和工人們一起勞動、生活,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積極推動技術(shù)革新。工人身上有多少油,他身上就有多少油,被稱作是“最棒的車間主任”。</b></p> <p class="ql-block"><b>  洛陽礦山機器廠的革新能手。</b></p> <p class="ql-block"><b>  制造Φ2.5米卷揚機期間,焦裕祿吃住在車間五十多天,實在累了就在長板凳上睡一會。工人們說,焦裕祿真是玩命地干工作。</b></p> <p class="ql-block">  <b>只要鉆進去外行也能變成內(nèi)行。</b> ——焦裕祿</p><p class="ql-block"><b> 焦裕祿關(guān)心工人,又善于做思想工作,被稱為“政工科長”。調(diào)度工作時,問題出在哪里,他就號召到哪里去開會。</b></p><p class="ql-block"><b> 1959年12月,由于工作成績優(yōu)異,焦裕祿行政級別由15級提為14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部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人民公仆 光輝榜樣</b></p> <p class="ql-block"><b>  1962年12月,焦裕祿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他胸懷一名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定政治初心,以“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優(yōu)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重返農(nóng)業(yè)戰(zhàn)線挑重擔</b></p> <p class="ql-block"><b>  1962年春,省委決定從工業(yè)戰(zhàn)線調(diào)一批年輕干部加強農(nóng)業(yè)第一線的建設(shè)。河南省委與開封市委都點名要焦裕祿。當時正在因病休養(yǎng)的焦裕祿立即表示:“我是個黨員,一切聽從組織安排,沒二話。”</b></p><p class="ql-block"><b> 焦裕祿到哪里都是真抓實干。三年自然災害,農(nóng)村生產(chǎn)力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為提高農(nóng)田水利工效,他讓供銷社從東北進了一批架子車,解決了生產(chǎn)的當務之急。一個車能頂三個勞動力,使用時有的村將十幾輛連在一起,被群眾稱為焦書記發(fā)明的“中原小火車”。</b></p> <p class="ql-block"><b>  尉氏縣的靳村大隊與鄢陵縣馬莊,扶溝縣小崗楊村因1500畝地發(fā)生糾紛,即將要發(fā)生械斗。焦裕祿及時到場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進行調(diào)解,成功地化解了土地糾紛。</b></p> <p class="ql-block"><b>  蘭考告急,臨危受命。蘭考地處黃河故道,地理位置特殊,從1477年到1885年的四百年間,黃河在蘭考境內(nèi)決口29次,造成上百個風口、大片沙荒地和鹽堿灘。</b></p><p class="ql-block"><b> 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因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請領(lǐng)導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那里 </b>——焦裕祿</p> <p class="ql-block"><b>  干部不領(lǐng) 水牛掉井——改變蘭考面貌的關(guān)鍵在于干部的精神狀態(tài)</b></p> <p class="ql-block"><b>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b></p> <p class="ql-block"><b>  焦語祿靠著一輛自行車,兩只鐵腳板,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風里來雨里去,方圓跋涉了五千余里對全縣149個生產(chǎn)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走訪和蹲點調(diào)研。</b></p> <p class="ql-block"><b>  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 </b></p><p class="ql-block"><b> 科學求實繪藍圖——有了這些準確的數(shù)據(jù),三五年內(nèi)戰(zhàn)勝“三害”、改變蘭考自然環(huán)境的藍圖,在焦裕祿的主持下制定了出來。</b></p> <p class="ql-block"><b>  戰(zhàn)天斗地除“三害”——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針對蘭考除“三害”斗爭的不平衡性,焦裕祿樹立了“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干勁”“雙楊樹的道路”四個自力更生、戰(zhàn)勝災害的先進典型。</b></p> <p class="ql-block"><b>  心中裝著全體人民 唯獨沒有他自己——共產(chǎn)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xiàn)在群眾面前;在群眾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guān)心群眾,幫助群眾。</b></p> <p class="ql-block"><b>  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1964年春,焦裕祿肝病日漸嚴重,但他仍不肯去療養(yǎng),縣委的同志特地買了三劑中藥。當他得知藥的價格,嫌藥太貴,堅決不肯服第四劑,說:“咱蘭考是災區(qū),群眾生活還很困難,花這么多錢買藥,我吃不下?。?lt;/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干部十不準</b></p><p class="ql-block"><b> 一、不準用國家或集體的糧款大吃大喝,請客送禮;</b></p><p class="ql-block"><b> 二、不準參加封建迷信活動;</b></p><p class="ql-block"><b> 三、不準賭博;</b></p><p class="ql-block"><b> 四、不準揮霍浪費糧食,用糧食做酒做糖;</b></p><p class="ql-block"><b> 五、不準拿現(xiàn)有糧款或向社員派糧派款,唱戲、演電影,誰看戲誰拿錢,誰吃喝誰拿糧;</b></p><p class="ql-block"><b> 六、業(yè)余劇團只能在本鄉(xiāng)本隊演出,不準到外地營業(yè)演出,更不準借春節(jié)演出為名大買服裝道具,大肆鋪張浪費;</b></p><p class="ql-block"><b> 七、各機關(guān)、學校、企事業(yè)單位和黨員干部都要以身作則,勤儉過年,一律不準請客送禮,不準拿國家物資到生產(chǎn)隊換取農(nóng)副產(chǎn)品,不準用公款組織晚會,不準送戲票,禮堂十排以前的戲票不能光賣給機關(guān)干部,要按先后順序賣票,一律不準到商業(yè)部門要特殊照顧;</b></p><p class="ql-block"><b> 八、不準利用職權(quán)到生產(chǎn)隊或其他部門索取物資;</b></p><p class="ql-block"><b> 九、積極搞好集體的副業(yè)生產(chǎn),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準棄農(nóng)經(jīng)商,不準投機倒把;</b></p><p class="ql-block"><b> 十、不準借春節(jié)之機,大辦喜事、祝壽吃喜、大放鞭炮、揮霍浪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四部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時代楷模 精神永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焦裕祿為黨的事業(yè),為改變蘭考面貌,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走完了他為黨、為人民鞠躬盡瘁和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一生。焦裕祿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光輝燦爛的一生。焦裕祿不愧為黨的好干部、縣委書記的榜樣、人民群眾的貼心人。</b></p> <p class="ql-block"><b>  當蘭考的除“三害”斗爭到了最高潮的時候 他的肝病也到了最嚴重的時候。在一次下鄉(xiāng)聽匯報時,焦裕祿左手按住肝部,右手作著筆錄,一陣陣的肝痛使他的雙手開始發(fā)抖,鋼筆好幾次從手中脫落到地上。</b></p><p class="ql-block"><b> 1964年3月,黨組織決定送焦裕祿住院治療,走的時候因為肝疼得非常厲害,他是彎著腰捂著肝部走到火車站的,臨行前他還在布置工作。</b></p><p class="ql-block"><b> 經(jīng)過幾次轉(zhuǎn)院,焦裕祿被送到北京的醫(yī)院治療,醫(yī)生得出的最后診斷是“肝癌后期,皮下擴散”。陪他住院的趙文選同志看到醫(yī)生的診斷后放聲痛哭,對著醫(yī)生說:“我求您,我懇求您,請您一定要把他治好,俺蘭考離不開他??!”</b></p><p class="ql-block"><b> 焦裕祿的病情越來越重,9歲的焦守鳳被叫到病床前,焦裕祿囑附女兒說:“家里的那套《毛澤東選集》留給你,要好好學習毛主席著作,那里面,毛主席會告訴你怎么做人,怎么工作,怎么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后要把我埋在沙丘上,我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b>——焦裕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深切懷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豐碑永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習近平贊焦裕祿</b></p><p class="ql-block"><b> 2009年 4月1日,習近平在蘭考縣干部群眾座談會上指出:“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優(yōu)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zhí)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定格在歷史上,永遠不會過時。”</b></p><p class="ql-block"><b>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回到正定,與曾經(jīng)在一個班子工作的老同事們歡聚一堂,講到:“一個人對一個地方感情深不深,主要不在時間長短。焦裕祿在蘭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精神永存。我們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有了這份感情,只要在一個地方工作過,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里的群眾?!?lt;/b></p><p class="ql-block"><b> 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指出,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b></p><p class="ql-block"><b>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焦裕祿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優(yōu)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b></p><p class="ql-block"><b>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講到:“各級領(lǐng)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州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shè)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b></p><p class="ql-block"><b> 2017年五四青年節(jié)前一天,習近平同中國政法大學師生座談,并指出:“焦裕祿精神一直是一盞明燈。學習焦裕祿精神詮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b></p><p class="ql-block"><b>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他深情地回憶起上初中時,一位政治課老師講授焦裕祿的事跡數(shù)度哽咽,給同學們帶來巨大的心靈震撼。他說:“這節(jié)課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記,對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響?!?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焦裕祿同志逝世后,人們在他的日記中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段話:“作為一個革命戰(zhàn)士,就要像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像楊柳一樣,裁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像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焦裕祿同志一生所走過道路最生動的寫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焦裕祿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焦裕祿精神將激勵千千萬萬的黨員、干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團結(jié)帶領(lǐng)廣大群眾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焦裕祿故居</b></p><p class="ql-block"><b> 故居位于北崮村南首,是典型的北方農(nóng)家四合院格局,建于清代初年,2002年8月對外開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焦氏家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耕耘之外,以行仁為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焦裕祿母親的教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好男兒就要有擔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焦裕祿家人堅守傳承</b></p><p class="ql-block"><b> 秉承焦家的家風“做人講感情、做事講擔當”,焦家三代人在各自的領(lǐng)域作著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大家庭和諧溫暖幸福。焦家第三代的10個孩子,有一半都在待業(yè)或打工,但誰也沒有搞特殊化、找關(guān)系來解決自己的問題。</b></p><p class="ql-block"><b> 在焦家第三代人眼中,焦裕祿這三個字已經(jīng)是一個符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同時也是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的信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焦裕祿故鄉(xiāng)——北崮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b><b>北崮山村坐落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源泉鎮(zhèn),明代立村,因該村位于岳陽山以南,孤山西北方,故以方位命名為“北孤山”,后演變?yōu)椤氨贬纳健?。北崮山村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歷史厚重,經(jīng)濟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精神文明建設(shè)取得優(yōu)異成績。近年來北崮山村先后獲得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省級文明村、省級美麗鄉(xiāng)村示范村、省級衛(wèi)生村、省鄉(xiāng)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創(chuàng)建名單、省級紅色文化特色村、市法治文化建設(shè)示范基地等多個國家和省、市榮譽稱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焦裕祿精神教育基地</b></p><p class="ql-block"><b> 焦裕祿精神教育基地包括焦裕祿紀念館、焦裕祿故居和焦裕祿干部教育學院。</b></p><p class="ql-block"><b> 2017年淄博市委決定成立焦裕祿干部教育學院,2019年山東省委組織部將其納入全省“4+4”黨性教育基地總體布局。2020年4月,經(jīng)山東省委編辦批復,將原焦裕祿紀念館(故居)整合進學院。學院坐落于博山區(qū)源泉鎮(zhèn)北崮山村,是集教學、住宿、餐飲、會議于一體的綜合黨性教育基地。</b></p><p class="ql-block"><b> 學院以弘揚焦裕祿精神為核心,立足淄博、面向全省、輻射全國。自建設(shè)以來,堅持叫響“焦裕祿精神起源地”特色品牌,2020年來已累計辦班辦會232個,培訓服務1.86萬人次,覆蓋國家部委機關(guān)以及省、市、縣各級黨員干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攝影制作:戰(zhàn)衛(wèi)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