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愛丁堡,這座融合古典與現(xiàn)代的蘇格蘭城市,不僅以城堡與石板街道著稱,更是藝術與文化的沃土。漫步于這座城市,隨處可見藝術的痕跡。蘇格蘭國家美術館和蘇格蘭國家現(xiàn)代藝術館構成了愛丁堡藝術氣息中最重要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蘇格蘭國家現(xiàn)代藝術館(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 of Modern Art)</p><p class="ql-block"> 它分為Modern One和Modern Two,兩座建筑隔街相對,把我們帶人一個前衛(wèi)和思辨的世界里,這里匯聚了20世紀至今的現(xiàn)代與當代藝術,展品跨越繪畫、攝影,雕塑、裝置藝術,有很多先鋒新銳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最特別的是:Modern One和Modern Two,兩座建筑之間有一片大型的雕塑花園,展示了多位著名藝術家的雕塑作品,讓藝術走出展廳,融入大自然,融入藍天白云、清清池塘、茵茵綠草之中。</p> <p class="ql-block">最喜歡的還是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亨利·摩爾(Henry Moore),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雕塑家之一,他擅長使用青銅、石材等材料,他的作品總是線條柔和,卻充滿力量,他擅長用鏤空與曲線打破沉重的實體感,讓青銅輕盈如風。</p> <p class="ql-block">看那些起伏的曲線、通透的鏤空、流暢的結構,仿佛不是冷硬的青銅,而是一種有呼吸的存在。它們不張揚,卻有力量;不具象,卻能喚起內心最柔軟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鏤空之處,是留白,更是想象。身體的穿透與缺失,不是破碎,而是空間的呼吸,讓光線與心緒共同流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幅作品《Reclining Figure 1951》,非常典型地展現(xiàn)了亨利·摩爾的風格——流暢的曲線、鏤空的結構、抽象中帶著人性的溫度。</p><p class="ql-block">摩爾讓雕塑不只是雕塑,而是一個讓我們慢下來、去思考的空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亨利.摩爾是蘇格蘭人,蘇格蘭現(xiàn)代藝術館里面有專門展廳展示他的雕塑作品,可惜我們去時展廳正在維修,沒有觀賞到更多,留下大大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在蘇格蘭國家現(xiàn)代藝術館(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 of Modern Art One)進門的車道上,道路中間這個<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像從地面“浮現(xiàn)”,沒有完整的身體,僅露出胸部以上,表現(xiàn)出一種“從土地中誕生”的象征感。</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藝術家Antony Gormley2010年的鑄鐵系列作品《6 Times 》的第一個雕像。象征人與城市空間的聯(lián)系。從這個第一個雕像開始,走出藝術館,走出庭院,走進城市,走向大海,沿著地圖上的標記,開啟整段藝術之旅,就能觀賞到系列作品中的其他五個雕像。</p><p class="ql-block">這也是來一場城市徒步的好機會。</p> <p class="ql-block">現(xiàn)代藝術館里的部分館藏作品:</p> <p class="ql-block">畢加索(Picasso)的油畫作品《李·米勒》(Lee Miller)</p> <p class="ql-block">看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藝術家 - <span style="font-size:18px;">旺吉奇·穆圖</span>(Wangechi Mutu)的《無題》拼貼系列,</p><p class="ql-block">來自肯尼亞、現(xiàn)居紐約的藝術家 Wangechi Mutu,<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拼貼作品</span>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這組作品以19世紀醫(yī)學圖譜或博物學插圖為基礎,用拼貼的方式,打破傳統(tǒng)人像的完整性,質疑西方審美標準下的“完整”、“正?!迸c“美”。在扭曲與重構之中,Mutu 用藝術為女性、非洲裔、被邊緣化的群體發(fā)聲。</p> <p class="ql-block">現(xiàn)代藝術館里的衛(wèi)生間,也很現(xiàn)代、很藝術。</p> <p class="ql-block">蘇格蘭國家美術館(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p><p class="ql-block">國家美術館坐落于王子街花園的中央,館藏橫跨文藝復興、巴洛克、浪漫主義時代,既有提香、維米爾、委拉斯開茲、高更、梵高、莫奈、薩金特等世界級藝術大師的經(jīng)典之作,也珍藏了蘇格蘭本土藝術家的杰出作品。</p> <p class="ql-block">提香(titian)的作品,《人類的三個時代》(The three ages ofman)</p><p class="ql-block">文藝復興時期杰作,通過三組人物象征童年、成人和老年,呈現(xiàn)生命循環(huán)與時間流逝的主題,</p><p class="ql-block">在田園詩般的風光中,兩個沉睡的嬰兒;年輕的戀人們凝視著彼此的眼睛;身后的老人則手捧著兩個頭骨。<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過人生的三個階段,描繪了人類生活和愛的短暫性。</span></p> <p class="ql-block">提香(Titian)的作品,《海邊的維納斯》(Venus Rising from the Sea.)</p> <p class="ql-block">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的作品,《煮雞蛋的老婦人》(An Old Woman Cooking Eggs)</p><p class="ql-block">在委拉斯開茲的畫筆下,廚房不再只是柴米油鹽,而是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感情交流。</p> <p class="ql-block">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的作品,《基督在瑪莎和瑪麗的房子里》(Christ in the House of Martha and Mary)。</p><p class="ql-block">是維米爾少有的大尺寸宗教畫之一。也是他現(xiàn)存最早的畫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的雕塑作品,《三美神》(The Three Graces)。</p><p class="ql-block">輕舞的少女們環(huán)抱而立,在紅墻背景下,這件大理石杰作更顯得圣潔而溫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是梵高在普羅旺斯的</span>在阿爾勒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組春季果園系列畫之一。</p><p class="ql-block">短促的筆觸捕捉光影變化, 明亮的綠色草地與粉白的花朵形成對比,天空的淡藍色營造出春日清新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作品,《橄欖樹》(Olive Trees,)</p><p class="ql-block">這是梵高在普羅旺斯精神病院時畫的,梵高的畫法具有很高的表現(xiàn)力,大部分顏料從管子擠出直接涂抹,旋渦狀的粗重筆觸,用以表達強烈的情感與精神張力。橄欖樹的藍紫與樹干的紅褐、背景地面的橙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非現(xiàn)實卻具有高度表現(xiàn)性的視覺效果。</p> <p class="ql-block">看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高更(Paul Gauguin )的作品,《布道的愿景》(The Vision of the Sermon)。</p><p class="ql-block">大膽的色彩、強烈的輪廓和扁平的透視,受日本浮世繪影響。</p> <p class="ql-block">莫奈(Claude Monet)的作品,《埃普特河岸的楊樹》(Poplars on the Epte,)</p><p class="ql-block">這些楊樹生長在諾曼底塞納河的支流埃普特河岸邊。這個地方離莫奈定居的吉弗尼小鎮(zhèn)很近。</p><p class="ql-block">他可能從一艘停泊在河中段的船上畫了它們。</p> <p class="ql-block">看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看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莫奈(Claude Monet)的作品,《海景,月光下的航行》(A Seascape, Shipping by Moonlight)</p> <p class="ql-block">看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揚·范·胡伊蘇姆(<span style="font-size:18px;">Jan van Huysum</span>)的作品,《花靜物與鳥巢》。</p><p class="ql-block">這幅畫被掛在展覽館中一個光線昏暗的展廳中,是為了還原17世紀時荷蘭室內掛畫的光影氛圍,也能更好地突顯畫面的明暗對比和精細筆法。</p> <p class="ql-block">英國肖像畫家 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 的作品《格雷厄姆夫人像》(The Honourable Mrs Graham)。</p><p class="ql-block">畫中的女性是蘇格蘭貴族,婚后成為格雷厄姆的夫人。她的美貌和優(yōu)雅在當時很有名氣,這張精美肖像,最終被遺贈送給畫廊,條件是它永遠不應該離開蘇格蘭。</p> <p class="ql-block">雷諾茲(Sir Joshua Reynolds)的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沃爾德格雷夫小姐們》</span>(The Ladies Waldegrave)。</p><p class="ql-block">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首任院長雷諾茲為貴族三姐妹所繪的集體肖像,雷諾茲巧妙地賦予每位女性不同姿態(tài)和性格表現(xiàn)。構圖均衡、表情自然,通過柔和的色調和精致的細節(jié),展現(xiàn)出了優(yōu)雅、高貴、又充滿家庭氛圍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亨利·雷伯恩(Henry Raeburn)的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滑冰的牧師》(The Skating Minister)。</p><p class="ql-block">描繪一位牧師在凍結的多丁頓湖冰面上滑冰(約1795),畫中的牧師后來加入了愛丁堡滑冰俱樂部,這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花樣滑冰俱樂部。</p><p class="ql-block">這幅油畫是愛丁堡國家美術館的明星藏品 。</p> <p class="ql-block">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的作品,《洛赫諾的阿格紐夫人》。</p><p class="ql-block">這幅肖像畫以其清新典雅的構圖和人物氣質的真實展現(xiàn)而聞名,是薩金特的成名代表作之一。</p><p class="ql-block">他巧妙融合了印象派的輕盈筆法與傳統(tǒng)寫實的精細描繪,使人物既生動又高貴。</p><p class="ql-block">這幅畫是愛丁堡蘇格蘭國家美術館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也是薩金特最具代表性的肖像畫之一。</p> <p class="ql-block">愛丁堡的美術館,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藏品的豐富程度,都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帶給我一場場視覺盛宴。</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靜靜看畫:</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4iyrauho" target="_blank">重返梵蒂岡(1)梵蒂岡博物館</a></p><p class="ql-block">靜靜看畫</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3r43zhe1" target="_blank">走進梵高的畫里</a></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