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那些作為我們人生中最親密的人,卻極少收到我們對他們的愛意、贊美和親昵。</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你可能有點“不好意思”,有些“理所應當”,甚至覺得來日方長,以后補償也來得及。要知道,關系的營建不能靠亡羊補牢,它需要的是平凡日子里的耐心、細心、用心與真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6個改善親密關系的小建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用一句贊美,回饋對方的行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句或熱烈或樸質的贊美,很可能是他人獲得勇氣與重新熱愛生活的能量來源。關系愈親密,愈不能把無視當尋常。關系中,任何一個成員的積極行動,哪怕是微小的改變,都應得到及時的認可與鼓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去贊美對方,肯定對方,告訴對方:“你真的好棒”“我為你驕傲”,不僅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而且能營造輕松有愛的氛圍,讓每一個潤澤其中的人,都能確證自己的價值,因被關注、被鼓勵、被表揚,生發(fā)出更多愛己愛人的能力。</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用一聲謝謝,感激他人的付出</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p class="ql-block">網友說:“我們總是把自己的苛責甩給親人,卻把親人的愛習慣到理所當然、忽視到可有可無?!蹦阌卸嗑?,沒對親人說一聲由衷的謝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你下班累了,隨后一扔的臟衣服,總被及時地洗凈收納;那些你餓了,隨口嚷一句“飯好了沒?”,就有“快來吃吧!”的熱切回應;那些你心情不好時,隨意發(fā)泄的脾氣,一直被穩(wěn)穩(wěn)接住的陪伴……并不是沒來由的,那是身邊的人在用綿長的愛為你托最暖的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謝謝他們吧。一句感謝雖然不能對等那些深沉的付出,卻能讓對方知道,你心里的知足與感恩。</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用一個擁抱,消融彼此的隔閡</font></b></h1><br>不論我們長成怎樣的大人,我們都需要溫暖的擁抱,就像孩童時,長輩給予我們的那份環(huán)繞。擁抱不需要理由,它是隨時隨地涌動而出的情感,帶著真摯的情誼,還有彼此依靠的勇氣;擁抱也不需要太多羞澀與顧慮,張開你的雙臂,走向你的長輩與愛人,用這個最簡單也最甜美的動作,增進與他們的連結與親密。<br><br>網友@Lu:最想擁抱的是我的奶奶。奶奶矮矮胖胖的,我的雙手現(xiàn)在都圈不起來啦,擁抱她軟乎乎暖暖和和的,很幸福。 <br><br>網友@錦露:一次吵完架后,我回到房間里偷偷地哭。媽媽打開房門走進來,站在我旁邊生疏地想要安慰我。我環(huán)抱住她大聲地哭,她衣服上的油煙味也隨著抽泣吸入我的記憶深處。從那以后媽媽跟我之間無法親近的隔閡也消失了。<br><br>網友@日落之前:我覺得擁抱是一種慰藉的方式吧,每次情緒低到谷底時,伴侶輕輕的一個擁抱,就能帶給我很深的溫暖,像是無聲的語言,告訴我:沒事,你還有我呢。<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用一點儀式,遞出深藏的愛意</font></b></h1><br>儀式感很重要,尤其在親密關系中,它是給氛圍升溫,打破千篇一律生活的利器。多花些心思,去探究家人的需求,對在意的人做在意的事,是儀式感的內核。準備儀式的過程中,也會讓你更加明白自己的心,知道什么人對你而言,才是真正值得珍惜并在意的。<br><br>網友@ankh:小學時,利用學校運動會空閑折了一瓶許愿星,在爸爸生日時送給他,爸爸接過瓶子時,只說了句“謝謝,快吃飯吧!”多年后搬家,在爸爸的儲物柜中看到完整的一瓶許愿星,原來爸爸一直收藏著,鼻頭忽然就酸了。<br><br>網友@雁兒在林稍: 女兒第一次去外地生活,我轉了零錢給女兒,轉賬附言是“承包你整個秋天的奶茶”,媽媽出手當然要浪漫一點。<br><br>網友@西米:經常會給老婆的花瓶里更換新鮮的時令花束,她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希望她每天笑靨如花。<br><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用一份包容,化解爭執(zhí)加深理解</font></b></div></h1><h3><br></h3><h3>包容意味著,在親密關系發(fā)生分歧時,以共情的、不夾帶對抗情緒的視角去分析眼前的問題,并在認真考慮對方意愿的前提下,積極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而一味講道理、爭是非,恰恰是情感上疏遠對方的行為。</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包容也意味著,我們要承認并接納人的不完美?!八燎鍎t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當親密關系像顯微鏡一般,放大了對方言行舉止的細節(jié),我們可以不認同,可以嘗試溝通,但終歸要懂得: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我們不能依照內心的模板去強迫、規(guī)制他人。包容別人的時候,也是放過自己。</span></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用珍貴的陪伴,拉近心與心的距離</font></b></h1><br>很多人,對萍水相逢的人親和力十足,卻與家人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相處模式也愈發(fā)冷漠和疏離。當陪伴缺席,郁結找不到出口,無形中會對關系造成情感傷痛。<br><br>不要再對親人的陪伴需求,選擇性失明地回避了。當他們開心、驕傲、春風得意時,你的在場就是最暖心的祝賀;當他們傷心、難過、脆弱和無助時,你的守護就是最有力的安慰。<br><br>來日并不方長,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它是在表達一種溫柔的態(tài)度:我不會因為風雨而離開你。只要你接受,我愿意一直陪著你去面對紛繁的生活。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ff8a00">寫在最后</font></b></div></h1><h3><br></h3><h3>在世界紛紛擾擾的時刻,我們以親密關系為線索,慢慢靠近、彼此連結。但再親密的關系,也并非沒有傷害,只是太多時候,我們出于愛的初衷,愿意為對方承受委屈、獻上溫暖:</h3><h3><br></h3><h3>雨中的迎候與撐起的傘、天涼時衣柜多出來的厚衣服、深夜餐桌上留好的熱乎飯菜、瑣屑的叮嚀與關懷……這些不求回報的、質樸的、甚至有些笨拙的付出,都是我們對于共同經營的親密關系的一種善待。</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愿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關系中的情誼,擁有相互表達愛,接納愛,傳遞愛的能力。在親密中收獲美妙的體驗、快樂的享受以及甜蜜無窮的回憶。</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