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是我們與古今智者的心靈對話;行走,則是用腳步去丈量文字里描繪的壯美山河。閱讀和旅行二者交融,方能拓寬生命維度。 </p><p class="ql-block"> 初識黃河,源于課本中的文字。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邁,光未然《黃河頌》里“掀起萬丈狂瀾”的雄渾,在我心中勾勒出黃河的磅礴。那時我總好奇:這條河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偉力?</p> <p class="ql-block"> 去年盛夏,我終于踏上了前往壺口的旅程,決心用腳步丈量那魂牽夢縈的黃河之魂。未近瀑布,那撼天動地的轟鳴便如沉雷滾地,裹挾著黃土的粗獷氣息,撲面而來,瞬間點燃了血脈中的躁動。</p><p class="ql-block"> 待我走近,眼前的景象直擊靈魂。腳下石板被經年累月的水霧咬得锃亮,濕漉漉的空氣里彌漫著濃得化不開的泥土腥氣。 只見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陡然收束,仿佛被無形的巨掌攥緊,其勢如崩山倒海!它們不再是溫順的水流,而化作了千萬匹脫韁的怒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 咆哮著、翻滾著,以決絕之勢從斷崖悍然跌入狹窄的“龍槽”!激流狠命撞向嶙峋的巖壁,頃刻間粉身碎骨,迸裂成漫天飛濺的碎玉瓊漿。俯身向下望,河心處,巨大的漩渦如同深淵巨口,瘋狂地撕扯、吞噬,每一次渦旋都挾帶著大地深沉的悸動,仿佛要拽斷河床的筋骨!</p><p class="ql-block"> 我緩緩后退,讓激蕩的心神稍定,目光投向稍遠的中流。這里的河水似乎被那驚天一跌耗去了些狂野,但威勢猶存。渾濁的巨浪依舊是你推我搡,翻涌起層層疊疊、永不停歇的褶皺,在強烈的日照下,閃爍著無數(shù)跳躍的金鱗?;秀遍g,仿佛有千萬條金色的蛟龍正在這沸騰的黃湯中攪動、翻騰、搏擊,場面既驚心動魄,又透著一股原始的、令人窒息的壯美! 再向極目處望去,河面漸漸舒展開來,終于與灰黃的天際線融為一體。水天相接之處,彌漫著一層朦朧的、似乎永不消散的黃霧。 此刻的黃河,竟又收斂了雷霆萬鈞的暴烈,溫順得像一條寬厚的、泛著古銅光澤的絲帶,安詳?shù)劁侁愒邳S土高原深沉的懷抱里。</p><p class="ql-block"> 站在壺口,耳膜里灌滿的是永不止息的雷霆,腳底板傳來的是大地脈搏的震顫。我仿佛聽見了歷史的回響,觸摸到了民族的精魂。這里沉淀著大禹斧鑿龍門的古老傳說——相傳上古洪水肆虐,大禹手持神斧劈開龍門山,引導黃河水東流入海,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zhí)著,鑄就華夏治水的不朽豐碑;耳畔似有秦代五龍口暗渠“彎道分水”的號子,古人借河道彎曲處離心力巧妙分流,讓黃河水灌溉萬畝良田;恍惚間又回到明代戴村壩,工匠們以“引汶濟運”之法,將汶河水引入運河,破解南北漕運難題。千年前,漢高祖劉邦曾在黃河岸邊揮師東進,金戈鐵馬踏碎西楚霸業(yè)。更不必說抗日戰(zhàn)爭烽火中,冼星海在此汲取天地之靈,譜就氣壯山河的《黃河大合唱》,讓怒吼的波濤化作民族抗爭的最強音。</p> <p class="ql-block">腳下的每一粒泥沙,都浸透了華夏的滄桑;耳畔的每一聲驚雷,都在吶喊著一個民族百折不撓的脊梁。這不正是梁衡先生所禮贊的黃河魂么?——“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壺口瀑布,何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觀?它更是一部用狂濤駭浪鐫刻在神州大地上的、蕩氣回腸的民族史詩!</p><p class="ql-block"> 這趟壺口之行,是一次深刻的“讀寫觀”的重塑。它讓我徹悟:旅行,是用腳步丈量現(xiàn)實世界的經緯,在山川湖海的肌理上觸摸生命的廣度與溫度;閱讀,則是借文字的舟楫溯游精神的長河,于智者先賢的字里行間挖掘思想的深度與高度。二者交融,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方能真正拓展認知的疆域,抵達生命的澄明之境。</p> <p class="ql-block"> 同學們,“云游”固然便捷,卻難抵親身丈量所帶來的靈魂震顫與厚重體悟。讓我們以書為帆,汲取千年智慧;以路為槳,探索無垠世界。在“讀行相濟”的壯闊航程中,傳承文明薪火,勇做劈波斬浪的時代開拓者!</p> <p class="ql-block">特此說明:圖片來自網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