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浙江東南沿海的瑞安,每年端午時節(jié),一場跨越千年的水上狂歡如期上演。龍舟競渡這一古老習(xí)俗,在我們?nèi)鸢策@片土地上不僅得以完整保存,更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生機(jī)與活力。瑞安龍舟,既是歷史的活化石,又是現(xiàn)代的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 瑞安龍舟的歷史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百越文化。唐宋時期,隨著中原文化南移,端午龍舟習(xí)俗與當(dāng)?shù)卦轿幕疃热诤?,形成了?dú)具特色的甌越龍舟傳統(tǒng)。明清兩代,瑞安作為浙南重要商埠,龍舟競渡規(guī)模不斷擴(kuò)大,清光緒《瑞安縣志》記載:"端午日,各鄉(xiāng)造龍舟競渡,觀者如堵。"這一時期,龍舟活動已從單純的祭祀儀式演變?yōu)榧婢邐蕵?、競技性質(zhì)的大型民俗活動。</p> <p class="ql-block"> 瑞安龍舟的制作工藝堪稱一門古老而精妙的藝術(shù)。傳統(tǒng)龍舟選用優(yōu)質(zhì)杉木,采用"龍骨拼接法",船體修長輕盈,長度多在18-30米之間,寬1.4米多,高40厘米,可容納40-60名劃手。</p> <p class="ql-block"> 最具特色的是龍首制作,瑞安東山、莘塍等地的龍舟以"蝦蛄龍"聞名,龍首形似蝦蛄(螳螂蝦),雙目圓睜,須髯飛揚(yáng),色彩艷麗,威猛中透著靈動。</p> <p class="ql-block"> 這種獨(dú)特造型源于古代甌越人的圖騰崇拜,歷經(jīng)數(shù)十代匠人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藝術(shù)精品。</p> <p class="ql-block"> 瑞安龍舟的儀式文化豐富而莊嚴(yán)。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一"龍舟開光",開龍舟鼓及插龍舟旗等儀式標(biāo)志著龍舟季的開始,村中長者主持祭祀,祈求平安豐收。</p> <p class="ql-block"> 農(nóng)歷四月十六凌晨三四點(diǎn),幾百艘龍舟上水,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全瑞安人都從睡夢中驚醒過來,才知道龍舟上水了。</p> <p class="ql-block"> 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各村龍舟齊聚溫瑞塘河河道,在鞭炮與鑼鼓聲中展開激烈角逐。</p> <p class="ql-block"> 瑞安龍舟更注重"比氣勢、賽風(fēng)格",船員的服裝、動作乃至吶喊聲都成為評判標(biāo)準(zhǔn)。</p> <p class="ql-block"> 據(jù)統(tǒng)計,目前瑞安全市擁有傳統(tǒng)龍舟300余艘,民間龍舟隊500多支,參與者超過2萬人。其中還有色彩繽紛的女士龍舟!</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跳龍艄表演!!</p> <p class="ql-block"> 每年端午期間舉辦的"瑞安龍舟文化節(jié)"吸引游客數(shù)十萬人次,成為浙南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p> <p class="ql-block"> 2014年,"瑞安端午龍舟習(xí)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標(biāo)志著這一古老傳統(tǒng)得到了國家的保護(hù)。</p> <p class="ql-block"> 溫瑞塘河上,端午的陽光明媚閃耀。兩岸人頭攢動,呼聲震天,竟比那鑼鼓還要響亮些。</p> <p class="ql-block"> 龍舟狹長,龍頭高昂,龍尾翹起,油漆在日光下閃著刺眼的光。舟上二十來個漢子,肌肉緊繃,青筋暴起,一齊劃槳,水花四濺。</p> <p class="ql-block"> 忽而一舟超前,岸上便爆出一陣喝彩;落后的一方愈發(fā)拼命劃槳,鑼鼓也敲得更快,河水被攪得四濺,映著人們扭曲變形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 有小兒嬌女騎在父親肩上看得津津有味,特別高興,笑聲清脆悅耳。</p> <p class="ql-block"> 站在塘河畔,看著百舸爭流的壯觀景象,就像一部流動的歷史。瑞安龍舟從遠(yuǎn)古駛來,承載著甌越先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每一次劃槳,都是與歷史的對話;每一聲吶喊,都是文化的回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