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看·見殷商</b>是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推出的第二個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覽,首展是2024年舉辦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展。</p><p class="ql-block">2025年“看·見殷商”展設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1號和2號展廳,匯集全國28家考古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338件(套),分“有冊有典”“青銅高峰”“居中衍大”“式范后世”四部分,全面展示殷商文化的輝煌燦爛。</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9日,“看·見殷商”展正式開展,展期持續(xù)至10月12日。</p> <p class="ql-block">?婦好鸮尊,是商代晚期青銅酒器,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現(xiàn)分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河南博物院,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鳥形青銅禮器?。這對器物以貓頭鷹為造型,兼具藝術(shù)價值與歷史研究價值,其主人婦好是商朝軍事家、政治家與祭司。2025年5月,這對鸮尊在“看·見殷商”展中實現(xiàn)出土后首次同框,引發(fā)觀展熱潮。??</p> <p class="ql-block">甲骨四堂</p><p class="ql-block">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p><p class="ql-block">?甲骨四堂是指中國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學者: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p><p class="ql-block">甲骨四堂的成員與稱號</p><p class="ql-block">?羅振玉?:號雪堂,甲骨學奠基者之一,最早探明甲骨出土于安陽小屯村(殷墟),并首創(chuàng)卜辭分類方法,代表作《殷墟書契考釋》。????</p><p class="ql-block">?王國維?:號觀堂,提出"二重證據(jù)法"(結(jié)合文獻與出土文物),開創(chuàng)甲骨文地理研究,代表作《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p><p class="ql-block">?郭沫若?:字鼎堂,自學研究甲骨文,側(cè)重辭例分析,其甲骨文論著在日本完成。??</p><p class="ql-block">?董作賓?:字彥堂,主持殷墟科學發(fā)掘,提出甲骨分期理論,奠定近代考古學基礎。??</p><p class="ql-block">學術(shù)貢獻與后世評價</p><p class="ql-block">四人并稱源于字號均含"堂"字,且貢獻互補:羅振玉重材料搜集,王國維擅歷史考證,董作賓專精分期斷代,郭沫若長于辭例闡釋。??</p> <p class="ql-block">甲骨五老</p><p class="ql-block">?甲骨五老是指1949年后為甲骨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五位學者:陳夢家、唐蘭、商承祚、于省吾、胡厚宣?。</p><p class="ql-block">甲骨五老的背景與貢獻</p><p class="ql-block">甲骨五老是繼“甲骨四堂”(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之后,推動甲骨學研究走向新高峰的代表性學者。他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49年后的甲骨文整理、考釋及商代歷史重建領(lǐng)域,奠定了現(xiàn)代甲骨學的基礎框架。??</p><p class="ql-block">成員簡介</p><p class="ql-block">?陳夢家?:以系統(tǒng)整理甲骨著錄聞名,代表作《殷墟卜辭綜述》綜合了文字考釋與商史研究。??</p><p class="ql-block">?唐蘭?(唐立庵):提出“自然分類法”考釋古文字,對甲骨文單字釋讀貢獻顯著。????</p><p class="ql-block">?商承祚?(商錫永):注重甲骨文與青銅器銘文對比研究,推動了文字演變規(guī)律的探索。??</p><p class="ql-block">?于省吾?(于思泊):以“新證派”方法考釋疑難字,如《甲骨文字釋林》中釋讀300余字。????</p><p class="ql-block">?胡厚宣?:參與殷墟發(fā)掘并整理YH127坑甲骨,主編《甲骨文合集》為集大成之作。??</p><p class="ql-block">學術(shù)地位</p><p class="ql-block">五老的研究覆蓋甲骨文字考釋、商代社會制度重建及甲骨斷代等領(lǐng)域,其成果至今仍是甲骨學研究的核心參考文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