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仰天長嘯,汩羅岸,蕭瑟凄涼。放眼望,千里汨江,洪浪逐荒。故國誰人怒滿腔,含悲屈子恨投江。端午祭、華夏雄魂,徹長霄。</p><p class="ql-block"> 吟天問,著楚辭。變法敗,幾度浮沉。志未消,含恨深悲千載,忠魂一去詎還。身殞國破今何在,惟留離騷在世間。從頭越,重整舊河山,中國夢。 </p><p class="ql-block"> 長 風 </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端午 </p><p class="ql-block">屈原——中華文明中最光輝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zhàn)國時期楚國著名詩人、政治家。</p><p class="ql-block">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楚國。</p><p class="ql-block">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p><p class="ql-block">屈原作品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p><p class="ql-block">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