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卓子,美篇號1542052(福建)</p><p class="ql-block">手機拍攝</p> <p class="ql-block">近日去溪囗游玩,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溪囗山青水秀,歷史底蘊深厚。</p> <p class="ql-block">這里寧靜祥和,極具人間煙火氣。</p> <p class="ql-block">遠遠望見一座傳統(tǒng)牌坊,雕刻精美,古韻悠悠,見證了溪囗的歷史變遷,也成為了這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這里藍天白云,自然風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每一處風景都像是一幅畫,讓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山間的小溪潺潺流淌,水聲清脆。</p> <p class="ql-block">與周圍的自然風光交織成一曲美妙的樂章。</p> <p class="ql-block">云霧繚繞中,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隱約可見,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美妙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四尊青銅雕像展示出孩子們嬉戲玩水的情景,在水面上投下倒影,讓人回到了童年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遠處一片寧靜的湖光山色,一女子在洗衣,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愜意。</p> <p class="ql-block">一條石板路延伸至水邊,旁邊有一排木制欄桿。水面平靜無波紋,反射出周圍的景色。這里的風景如詩如畫,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座古老的石橋橫跨于寧靜的湖面上,周圍環(huán)繞著茂密的綠樹與青苔覆蓋的小徑,水面波光粼粼,反射出天空的顏色。這座石橋仿佛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一座銅制彌勒佛像矗立于石板路上方,背景是一片綠意盎然的山林與遠處模糊的建筑群,相得益彰,美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步入蔣介石父子故居,去了解蔣氏家族的興衰。蔣氏故居,位于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溪口鎮(zhèn)武嶺路上,是一處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與人文情懷的著名景點。</p> <p class="ql-block">這里不僅是蔣介石及其家族的重要生活場所,更是近現(xiàn)代史上一個不可忽視的歷史見證地。蔣氏故居建筑群中西合璧,結構獨特,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富有江南府第特色的代表性建筑,是探訪民國歷史、領略江南民居風情的絕佳去處。</p> <p class="ql-block">蔣氏故居占地面積廣闊,主要由豐鎬房、玉泰鹽鋪、小洋房、文昌閣、蔣母墓道、摩訶殿、蔣氏宗祠、武山廟、武嶺門等構成,每一處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武山廟始建年代無考,清朝末年,蔣介石的父親蔣肅庵當上“廟首”。</p> <p class="ql-block">到了民國初年,武山廟辦起了“武山小學”,成為當時溪口最像樣的學堂,蔣經(jīng)國曾在這里受啟蒙教育。</p> <p class="ql-block">沿著武嶺路往前走,綠蔭掩映下的武嶺門顯得莊嚴雄偉,“武嶺”二字”由國民黨元老于佑任題寫。</p> <p class="ql-block">蔣氏宗祠則是蔣家重要活動的場所,如修譜、祭祖、婚嫁、迎娶、出殯等。這座建筑傳統(tǒng)中式風格濃郁,內(nèi)部結構穿斗和抬梁相結合,門柱上有精美的雕刻,體現(xiàn)了蔣氏家族的顯赫地位和傳統(tǒng)文化底蘊。作為蔣氏家族的宗祠,它承載著家族的榮耀和傳承,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和家族制度。</p> <p class="ql-block">文昌閣則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別墅,位于溪口鎮(zhèn)高處,可俯瞰整個溪口鎮(zhèn)美景。這座建筑為攢尖頂樓,閣式建筑,寰宇穹頂結構,三層重檐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攢尖后以寶瓶收頂,頂部為橢球。文昌閣內(nèi)部懸掛著宋美齡的畫作,見證了蔣宋聯(lián)姻后的生活點滴,也體現(xiàn)了蔣介石對宋美齡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玉泰鹽鋪則是蔣介石的出生地,位于蔣氏故居景區(qū)靠西端,武嶺路中街簟場弄口。大門在圍墻右前方,石框架上刻有“清廬”兩字,右下側(cè)墻角嵌刻有“玉泰鹽鋪原址”基石一塊,落款為“中正”。這座鹽鋪見證了蔣氏家族的起源和發(fā)展,也是蔣介石早年生活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武嶺中學是一所歷史名校,其前身是蔣介石先生遵母親遺愿創(chuàng)辦的“武嶺學?!?。成立于1927年7月,學校設置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yè),實行軍事化管理,人稱“小黃埔”。</p> <p class="ql-block">從1932年起,蔣先生親任校長,另設校務長管理日常事務,后成立由宋美齡、蔣經(jīng)國、蔣緯國、陳布雷、陳立夫、陳果夫等12人組成的校董會,宋為董事長。1948年1月,其所屬的普通中學部定名為“武嶺中學。</p> <p class="ql-block">蔣氏故居的豐鎬房,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50平方米,大小房間49間,房子格局為前廳后堂,兩廂四廊,樓軒相接,廊廡回環(huán),屬于江南舊式世家府第建筑。</p> <p class="ql-block">豐鎬房的建筑既有白墻黑瓦、飛檐翹角的江南傳統(tǒng)民居特色。建筑的梁架結構、雕刻、彩繪等工藝都十分精湛。</p> <p class="ql-block">又融入了西式的門窗、雕花裝飾等元素。</p> <p class="ql-block">東西廂房分別為宋美齡與毛福梅的住房,根據(jù)兩人不同習慣,分別布置西式家具和中式家具。兩邊有兩棵宋美齡親植的桂花樹,宋美嶺情商極高,西面毛氏住地稱為“金桂”,以視尊重毛氏;東面自己這邊則為“銀桂”。據(jù)說2003年宋美嶺在紐約去世,不久“銀桂”則莫名的枯死,難道是宋美嶺魂歸故里?后來又移植了一棵相近的桂花樹。</p> <p class="ql-block">會客廳采用傳統(tǒng)書畫裝飾,顯得莊重典雅,高貴大氣。</p> <p class="ql-block">中式餐廳展現(xiàn)出精致高雅又不失簡約,顯示主人對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毛福梅罹難處,1939年12月12日,侵華日機對溪口鎮(zhèn)豐鎘房、文昌閣等目標進行野蠻轟炸。蔣經(jīng)國之母毛福梅出后門躲避,不料剛出后門,炸彈在后弄鄰宅爆炸,墻倒被壓而罹難。</p> <p class="ql-block">這座特別的周順房,與蔣介石故居豐鎬房相連,位于 豐鎬房的東南角。原房主周云生據(jù)說與蔣介石兒時玩伴,同年生。蔣介石擴建豐鎬房時曾想購買,周云生不同意,蔣介石也不強買。因拒絕搬遷而被稱為“民國第一釘子戶”。后來蔣介石逃亡臺灣,正好在祖國的東南角,當初沒有強拆,倒是給自己留了一席之地,是高人指點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p>